贫贱困顿之中守住本心,她才是红楼梦里最大的无价宝珠

原标题:贫贱困顿之中守住本心,她才是红楼梦里最大的无价宝珠

上一篇文章当中,我们探讨了贾母这个“死鱼眼”定律当中的离群值。贾母站在社会地位的高绝之地,拥有顶配的运气和极高的个人素质,又能够豁达地看待世事,守住对美的追求,才成就了她未变成死鱼眼,反而灵动又丰盈的幸福晚年,她身上那种岁月的积淀与灵魂的丰足共同造就的从容与气度,是令人倾倒的。

然而,是不是只有拥有了贾母这样的顶配人生,才能逃脱这个万千女性为之悚然的死鱼眼定律呢?

并非如此。曹公秉慈悲之心,描绘了一位贫贱之身的老妇人,她虽然贫穷粗俗,虽然处境窘迫,却也从另一条路线逃脱了宝珠变色的魔咒。

她就是刘姥姥。作为书中一个出现次数屈指可数的老妪,刘姥姥到底是多美的“无价宝珠”?我们细细道来。

刘姥姥的美好,最显眼的部分,就是她有趣的灵魂——仅这一点,其实就已经碾压了邢王夫人等一众贵妇。

刘姥姥的高光时刻在二进大观园这一节。作为做客贾府的“女篾片”,刘姥姥以其丰富的阅历、高绝的口才和顶级的情商,成功地承担了本回的搞笑担当一角。

有的人也许会说,刘姥姥在贾府内是铆足了劲讨好这些小姐太太们。这话并没有错,她深谙贾府之人的富贵,若是能把这些人哄高兴了,一家子自然鸡犬升天。因此,我相信,刘姥姥在大观园内的表演,是带有一些刻意目的的。

但话又说回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就算是带着刻意迎合贾府众人,若是换了另一个人来,也未必做得有刘姥姥好。

细数刘姥姥在大观园内的表演节目,包括但不限于给贾府众人讲故事、被凤姐戴花、在逛大观园时承担捧哏、在当天的宴席讲搞笑的开场白并表演“吃鸽子蛋”这一行为艺术、参与酒令并用木杯喝酒,等等。

刘姥姥的表演都是即兴的,事先毫无准备。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一大屋子上等人面前,不怯场、不发懵,见招拆招,本身就已十分难得;而刘姥姥还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在整个一回当中可谓是妙语如珠,连马屁都有好多种不同的拍法,那更是体现出她非凡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情商。

在整个二进大观园的过程中,刘姥姥除了高绝的临场反应,还体现出十分优越的共情能力和审美能力。

她对贾府众人内心的体察是细致入微的,这才能够在几乎没有事先背调的情况下,讲出两个无比贴合众人内心的故事,尤其是第二个“九十岁老奶奶抱孙子”的故事,连王夫人都“听住了”。

此外,刘姥姥的审美能力也十分了得,几乎不比贾母差。她虽然没有文化,不知道“听戏要隔着水音听”,却具有足够的感知能力,以至于在听到这美妙的乐曲时甚至忘情,开始手舞足蹈;她虽然不了解贾府的炸面果子,是怎么做成这样精巧的花样,但她一眼就能发现这些美好的小细节,并想出贴切又生动的语言来夸赞;她虽然看不懂林妹妹满屋的书,却能够一下就抓住黛玉最美好的书香气质;她虽然没学过园林设计,却能够真实地感觉到大观园的美。

整个大观园,也许在贾政的眼里是“月下读书”之地、“勾起我归农之意”的地方,只是寄托他的政治理想和人生志趣的工具,可在刘姥姥的眼里,便是活色生香、充满了新奇又鲜活的细节。

刘姥姥之所以能够取悦贾府众人,甚至和见过大风浪、识人敏锐的贾母投契,这绝不是简单的“术”这一层面能够做到的。她的灵魂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才能够与美丽的大观园擦出如此明艳的火花。

如果说刘姥姥有趣的灵魂是她这颗“大龄宝珠”的耀眼华彩,那么填充她光华的,便是她广博的人生阅历,和岁月磨就的温润如玉的大智慧。

刘姥姥在大观园被人取笑,并非懵然无知。从她来到贾府众人面前之时,她就知道自己的“女篾片”身份。

听到凤姐和鸳鸯为刚刚的取笑道歉时,她说:“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这种明知别人嘲讽自己、取笑自己,但又将计就计,甚至乐在其中的气度和智慧,是一般人绝难做到的。

代入鸳鸯等人的视角,也许在刘姥姥坦白之前,还在惊喜“这个姥姥怎么这么搞笑”,而在得知她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后,恐怕也只剩赞叹和敬意。

也是因此,鸳鸯听刘姥姥说了这句话以后,为了弥补之前的不尊重,便骂底下的人“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而后文大家对刘姥姥的态度也果真从“来打秋风的乡下的贫婆子”,逐渐转变为“积古的老人家,贾府的亲戚”,真心实意送了她不少礼物;凤姐甚至打心底里尊敬刘姥姥,让她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字。

刘姥姥能够在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定位,是源于她几十年的阅历。虽然作为一个平凡的村妪,她见的绫罗绸缎不如贾府的这些年轻小姐奶奶,但她见的人却三教九流,形形色色,对人性的把控能力和对局面的预估水平,都是十分高超的。

然而,了解自己的定位,并且还乐呵呵地接受,最后甚至还能靠自己的过硬实力扭转他人的印象,这就需要大智若愚的豁达,和处变不惊的定力了。刘姥姥的大智慧,正是体现在这种对现实的接纳和包容之上。她的处事方式与贾母几乎是同等水平的,不论遇到什么事,她的第一反应同样都是接纳现实,并在现实基础上做出努力,她的状态都是舒展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刘姥姥也许也可以看作是贾母的一个影子人物吧(关于影子人物请看《黛玉的八种悲剧》一文)。如果贾母这样的人,生在贫苦人家,也许也会成为一个和刘姥姥一样风趣又淳朴的老人家。

那么,刘姥姥作为在社会底层,顶着生活压力、扛着各种苦难走过一生的女性,为何还能够拥有如此活色生香的灵魂,和如此气定神闲的智慧?作为底层人民,她为何也没有与贾府内的婆子嬷嬷一样,变成可恶的鱼眼睛?

我想,这就要提到刘姥姥最深刻的美好之处,也是曹公在刘姥姥身上寄予的最深沉的希冀——支撑刘姥姥的美好光华和高绝智慧的,是她劳动人民的筋骨,也是她内心深处所坚持的良心。

第一次接受贾府的馈赠,刘姥姥一家度过了那个严冬,她并未予取予求,也没有忘恩忘本,而是带着田里出的瓜菜野味,来贾府聊表谢意。在贾府大厦倾颓之时,她既没有落井下石,也没有避之不及,而是拼命为当年的恩人之女巧姐谋取一丝生机,护她一世周全。这是整部红楼梦最为光辉的人性之美,也是刘姥姥这颗无价宝珠最美的闪光。

人生在世,总要有一些无论如何都不该丢弃的坚持。刘姥姥之所以未泯本性,也没有被几十年生活的挫磨腐蚀得平庸可憎,是因为她始终守住了她的良心。

刘姥姥是个大字不识的村妇,没有学过孟子,也不知道“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的论述,但她所有的,是平凡而又无比可贵的,劳动人民的淳朴内心。

红楼梦里,多的是被富贵侵染丢失了本来面目的人,多的是被生活挫磨失去了最初方向的人,多的是被欲望纠缠迷茫了来处去处的人。

在欲望的侵淫和繁琐的生活里,许多人沉迷在一城一池的得失,和小恩小惠的收买里。凤姐为了三千两银子出卖了自己的良心,强逼退婚害死了张金哥和守备之子;赵姨娘为了被欺压的苦楚和独吞贾府的巨大诱惑,与马道婆合谋要魔魇宝玉和凤姐;王夫人为了自己的一点执念,仅凭一句话就撵走了金钏致其自尽;邢夫人为了不受贾赦怪罪,便想要牺牲鸳鸯的终身幸福——她们变成死珠和死鱼眼,真的只是因为受到了男人气息的侵染吗?她们在做出这些事的时候,又可曾停下来想一想,事情本应如此吗?良心本应如此吗?

世事无常,红尘九曲,世人多有不得已,被欲望裹挟和被生活挫磨,也属于无可厚非。可是刘姥姥,守着庄上的瓜菜的刘姥姥,却牢牢地守住了那片最温暖的美好。

几十年守着庄上的田埂,稻田黄了又绿,她的生活是由最简单的“播种才能收获”组成的。知恩图报、欠债还钱,都是她几十年的生活里,最基本也最简单的信条——而这本就是人性最基本又最光辉的美德。

其实,成为最美的宝珠,守住自己的本心,并不需要什么高妙的招数,也无需多少奇技淫巧。重剑无锋,大巧若拙,其实要保住自身,不为世间的声色犬马所改变,所需的不过是一点坚持,一分良知。

只是,这点坚持和这分良知,世间有几人能够做到呢?

作者:泥娃娃,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贫贱困顿之中守住本心,她才是红楼梦里最大的无价宝珠
她才是红楼梦里最有趣的灵魂,每个玩笑都很高级,一般人接不住
红楼梦里有很多“死鱼眼睛”,为什么贾母成了例外?
红楼梦里有哪些令人泪下的告别?
在声色名利中守住本心,在世俗的目光里信步前行
红楼梦里最幸运的女子,什么都没做,却从丫鬟做到了正室夫人
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最后因为什么被抄家?
红楼梦里地位最高的小姐,是贾府最大的靠山,最后死得很惨
红楼梦里,为什么那么多女孩都喜欢贾宝玉?
红楼梦:女儿是如何从无价宝珠变成死鱼眼睛的?此人是最好的案例

网址: 贫贱困顿之中守住本心,她才是红楼梦里最大的无价宝珠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669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