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根与创新,“水磨腔”成“爆款”
原标题:守根与创新,“水磨腔”成“爆款”
□ 本报记者 陈 洁
在江苏,发端于苏州昆山、传承600年的“百戏之祖”昆曲,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打开历史的深度、时代的温度和世界的广度,让水磨雅韵绽放新姿,带来春色如许。
11月28日晚,2023年江苏省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昆剧《蝴蝶梦》在南京工业大学上演。校园的剧场内,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学生们被生动的导赏、细腻的表演、典雅的曲词和婉转的行腔深深吸引了,演出结束后,又将省昆院长施夏明等一众演员团团围住。
在演出市场格外红火的2023年,这样高光的“昆曲时刻”并不鲜见——
春天,施夏明携《瞿秋白》在广州惊艳亮相,成功获得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江苏省绽放的第54朵“梅花”,也宣告昆剧现代戏“爆款”《瞿秋白》的又一次丰收。
夏天,从“梅花奖”到“昆五代”,省昆的演员们在拥有137个座位的兰苑剧院里“周周演”,并辗转上海、内蒙古等全国多地,通过大体量、多类型的不同题材剧目,让“南昆风华”掀起一阵阵传统文化的热浪。
秋天,柯军、孔爱萍、施夏明赴法国参加“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系列活动,续写了文明互鉴的佳话:舞台上,《牡丹亭》《伯龙夜品》与经典折子戏专场轮番上演,谢幕7次,法国观众掌声雷动;舞台下,互动体验昆曲艺术的四功五法及妆容服饰,以及在卢浮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地标“快闪”的全球传播,烙印“东方之美”。
初冬,他们带着对古典昆曲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蝴蝶梦》走进各大高校,点燃青春之热爱……
施夏明说,作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他的内心常常被一个个饱满而热烈的现场充盈着、温暖着。而每当此时,恩师石小梅的话语就会穿越时空在他脑海中闪现。“从上场门到下场门只有短短几步路,希望你用毕生精力去走好这几步路。”“你得回来,你得回到昆曲的家门当中来。”前一句是他参加江苏“名师带徒”人才培养计划拜师学艺时老师的谆谆教诲,后一句则是他创排《瞿秋白》时,在传承和创新“尺度”中苦苦追寻时被老师“一语点醒梦中人”。
2019年起,省昆陆续创排《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不仅是近40年来江苏昆剧首次大体量、集中化创作大型现代戏,也用演出的大获成功打破了关于昆曲艺术无法创排出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现代戏之陈见,《瞿秋白》更是入选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戏剧类优秀作品奖。
“如何把握好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度,是我们每一位青年演员都要谨慎思考的问题。”施夏明说,从排演《梅兰芳·当年梅郎》时的“话不会说,路不会走”,到坚持中州韵唱念,创新出传统质感的新程式化动作,呈现出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观众对昆曲现代戏的天然抵触,到走进剧场后连连击节称赞……每一步都是艰难又幸运的。施夏明说,昆曲之创新,就是用传统“折子戏”的创作原则,赋予新创作品古典美学品格。
“你们遇上了一个好的时代!”这是石小梅老师对施夏明说过很多次的一句话,也是他一路走来最真切的感受。如何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实现古老昆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施夏明看来,这是一个“捏合”过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根脉,通过创新的、生动的载体和形式,将人们的心紧密相连。
新剧目《诗宴·唐才子传》和《世说新语》之“情之所钟”正在紧张地排练中,将分别在2024年初和春季首演。排练场上,施夏明和他的年轻团队内心越来越清晰:“我们将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以传承守根,将老祖宗留下的瑰宝传下来、传下去;用创作开拓,在‘南昆传统审美标准’上‘化用创新’,不断丰富昆曲剧目的宝库。”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守根与创新,“水磨腔”成“爆款”
陈涌泉:守护中华文化根脉 推动戏曲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的“守正”是什么?
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国产片,国内很多人听都没听过,在日本却成爆款
山东“制笙世家”守正创新 六代传承“笙”声不息
守正中安身,创新中立命
星火成炬 | 青春守艺人
抖音,再难出“千万爆款”?
影视文化带动传统赓续,欢娱影视助力非遗“爆款”破圈
罗家宝传承人梁耀安亮相《老倌学堂》,教唱“虾腔”名曲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16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9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9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