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中安身,创新中立命

原标题:守正中安身,创新中立命

李政成:创新的前提是始终要扎紧传统的“袖口”。

□ 本报记者 汪 滢

“扬州扬剧研究所这些年始终坚持在守正中安身,在创新中立命,在传承中求发展。这份荣誉对我是一种肯定,更多是对扬剧剧种这些年发展之路的肯定。”谈及刚获得的全国首批“新时代中国戏剧(生行)领军人才”荣誉,扬州文旅局副局长、扬州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高兴之余更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此次领军人才会演,需要和中国戏曲界的一流艺术家同场竞技,李政成虽有压力但也胸有成竹。“这次会演要求一出现代戏和一出传统戏,这对扬剧不算难事。我选择了表现守岛英雄王继才的现代戏《夫妻哨》和一出传统戏《史可法·沉江》,一文一武,都是近些年扬剧中的精品力作。从《县长与老板》《史可法》到《不破之城》《鉴真》《衣冠风流》《阿莲渡江》,去年的小剧场戏《千里江山》和今年的新编历史戏《郑板桥》,我们这些年始终坚持精品生产,可喜的是扬剧已积累了一批经过市场检验的好作品。”

身背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李政成的艺术造诣毋庸置疑。尽管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他依然在舞台上探索自己和扬剧更开阔的可能性。15日,李政成携扬剧新编历史剧《郑板桥》亮相第18届中国戏剧节。这部由编剧罗周、导演韩剑英联手打造的倾情之作,经过一年来二十多场公演的精心打磨,李政成把一个落魄潦倒、体恤贫苦、倔强不驯的“怪咖”郑板桥演绎得灵动又深沉,人们说,“在这部戏里,看不见李政成了,他演活了郑板桥。”

《千里江山》是去年扬剧研究所推出的第一部小剧场戏,一经公演就得到了很多年轻观众的追捧。“区别于传统剧目动辄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长,这部戏只有一个多小时,保持扬剧唱腔的同时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奇诡的剧情构思和舞美设计的实验性都非常符合年轻观众的观剧体验。尤其戏小人少,很适合根据不同演出场所机动布置。”初尝甜头,李政成决心把小剧场戏做成扬剧市场的“轻骑兵”,“将一些古老的传统戏拿出来,让年轻人去探索小剧场版本,甚至可以做小剧场戏曲音乐剧。”

武戏打底、文戏立身,李政成以扬剧为根基,多年来向京、昆、梆、越等多剧种学习,近些年更是拜京昆梆子表演艺术家裴艳玲为师,潜心精研传统身法。尽管创新思路活跃,但李政成始终认为,创新的前提是始终要扎紧传统的“袖口”。对自己是这样,对弟子也是如此。

11月1日,扬剧研究所年轻演员徐梦雪和研究所乐队在江苏第11届戏剧奖中摘得双金。“今年七月,游佳琦和徐梦雪刚在全国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上荣获金奖前两名。我鼓励年轻人以赛促练,把自己的看家本事学牢靠。”一批年轻优秀演员在全国各大戏剧比赛中频频摘金夺银,扬剧新生代有了自己的“流量”。

“领军人才”的背后,是一支人才辈出的梯队。 12月扬州扬剧研究所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考核月,届时李政成会请来国内梅花奖艺术家们为团里的演员出题打分,同时还为扬州戏校的扬剧小苗们请来京昆大家为孩子们“开小灶”。在这次江苏戏剧奖颁奖晚会上,李政成和徒弟们为大家献上一出北派《夜奔》,也是向坐在观众席上的师傅裴艳玲致敬。“祖孙三代,台上台下,表达的是我们一种传承的决心。”台下,裴艳玲大师热泪盈眶,向舞台中央高高竖起了大拇指。

“领军人才”的荣誉也让李政成在事业的追求上有了更新的视野,“过去我主要关注扬剧研究所的发展,如今我有了更大的‘野心’,要打造扬剧的‘一体两翼’,把仪征和江都的两家扬剧专业院团扶起来,期待扬剧有一天迎来满园春色。”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守正中安身,创新中立命
守正创新的“守正”是什么?
孝义市皮影木偶在守正创新中接续传承
在守正中传承经典——传统程派名剧《锁麟囊》五一假期火爆上演
以包容开放,促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的精神文明》
京港文艺家对谈共话“守正创新”
王震中:守正创新 自强进取 厚德仁爱 和而不同
孙晓云:守正创新 书写新时代的新气象新篇章
守正创新唱响红色题材大戏

网址: 守正中安身,创新中立命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274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