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之韵 万千意境
原标题:黑白之韵 万千意境
《山雨欲来》 作者:龙源
提起中国国画,最为鲜明的是那变化无穷的“黑白世界”。有人称之为“黑白之道”,又或为“黑白精神”,又或为“黑白之韵”。
一张白纸,一砚黑墨,一支毛笔,即可画出大千世界,呈现万般意境。在黑与白的交融流动中表现意象,形成了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艺术手法,为中国画注入了独特的艺术元素。
中国画最明显的特征是笔墨。它是画家展现艺术的手段,是画家体现意境的依托,是画家想要表达的语言所在。五彩世界,绚丽多姿,如何单靠一个墨色把五彩表现出来,足以体现画家的功底。因此,研究墨色,应用墨色,化解墨色,韵律墨色,袒露墨色,是一名中国画家必备的底蕴,也是注入作品,呈现其价值的必备条件。
研究墨色,重在水墨为上。王维曰:“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这里的“上”是与“尚”同的,并非上下之上。《山水诀》云:“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莞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强调水墨肇自然造化的秉性,强调墨法在于用水,水以墨为形,为气,水墨同施,而得以彰显。中国画界的“墨分五色”之论就是指以水调节墨色,呈现多层次的浓淡干湿。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文:“运墨而五色俱。”清代华琳《南宗抉秘》云:“墨有五色,黑、浓、湿、干、淡,五者缺一不可。五者备,则纸上光怪陆离,斑斓夺目,较之着色画尤为奇恣。得此五墨之法,画之能事尽矣。
当今,墨色研究持续不断,推动着中国绘画不断创造新的标杆。
应用墨色。中国画依据传统“五色”的说法,在实际应用中,提出了“焦、浓、重、淡、清”;又或“浓、淡、干、湿、黑”;后加入“白”,合称“六彩”。对墨色的运用,更增添了新的技法。比如墨,先着笔于墨,而后破之以水,即水法一种。诸如米芾父子、徐渭、董其昌、原济、朱耷等著名画家,都善于用水,以丰富墨色。现代黄宾虹深谙水法,总结为:一是用以留水渍,二是用以接气生韵,三是用以统一画面。为此,他提出用水在墨,更在笔。总结为“笔含多水称湿笔,笔含水少称渴笔。湿笔,渴笔,作画时都要用,都是在变化的;先是湿笔,用到后来成渴笔。有些人下笔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绝非一时之功。需要在运笔的徐疾、提按、顿挫、点垛、转折上多练习”。故一名画家如用笔不妙,虽然五墨具备,却无气势。如参透掌握了用笔之法、用墨之法、用水之技,操起画笔来,画中之墨色,定会“重如崩云,轻如蝉翼”,神、韵互生互成。
化解墨色。即“墨点冲破彩色”,以墨破色之法。黄宾虹《画语录》文曰:“墨点冲破彩色与彩色渗破墨色,使人感觉不同,前者性和,后者性烈,故运用此法时,便得讲究。至于何者宜用何处,何者不宜用何处,这要画的人随机应变不可胶柱鼓瑟。”所以作画时,定要掌握好墨、色双方的干、湿程度。”这是作画时不可不明的道理,不可不会的技巧。而“彩色渗破墨色”,则指以色破墨之法。通常这种方法技巧是“墨画好后,趁其未干时,再以色彩渗破之”,以此形成和谐相融的画面。
韵律墨色。纵览历代传统画作,仔细观之无不包含画韵画律,视为书画界遵循的创作之道。“高墨犹绿,下墨犹赪”即语出南朝梁萧绎《山水松石格》,是指画作高处的着墨是为展现远山、树叶的绿色;而画作低处的墨色,多用以表现近山、树干的红色。但是,水墨画需要水墨代表一切色彩,体现出色彩的韵律来,故以比较浓厚的墨色代替绿色,以较淡的墨色代替红色。对于体现红、黄、蓝、白、墨五色,如水墨运用得当,即会以浓、淡、干、湿、黑为“五彩”,从而符合画作透视的规律。
袒露墨色。水墨画的精魂在袒露墨色,比如浓重的积墨,由淡至浓,层层叠之,应用得当,深厚华兹,当如画中之魂,俗称“亮墨”。在山水画中常见“点苔法”,执笔落下直、横、圆、尖或破笔或如“介”、“个”等字的手法,用来展现山石、平坡、枝枝、树根、苔藓杂草,山峰等,这是构图山水画中广为应用的技巧。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文述:画不点苔,山无生气,昔人谓苔痕为美人簪花,信不可阙者。又谓画山容易点苔难,此何得轻言之?盖近处石上之苔,细生丛木,或杂草丛生,至于高处大山上之苔,则松耶柏耶,未可知。清代《石涛题画跋》文述:“古人写树叶苔色,有深墨、浓墨,成分字个字、一字、品字、厶字,以至攒三聚五,梧叶、松叶、柏叶、柳叶等,垂头、斜头诸叶,而形容树木山色,风神态度。吾则不然,点有雨雪风晴四时宜点,有反正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璎珞连牵点,有空空阔阔干燥没味点,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有焦似漆、邋遢透明点。一个点苔法,就有如此多的理论,可见如何袒露墨色,化五色斑斓为无数形态各异的墨点其实颇有学问。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文述:“古画有全不点苔者,有以苔为皴者,疏点密点,尖点圆点,横点竖点及介叶水藻点之类,各有相当,斟酌用之,未可率意也。”
一幅好画,必得“五墨齐备”,运用多种墨法进行绘画创作,方为画作呈现如画跃纸中的效果。宋代米芾常以泼墨渗以破墨法点皴,画江南镇江一带云山雾蒙,烟雨润泽的景象。元代画家吴镇,常以多种墨法进行山水画创作。清初吴历称赞吴镇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浑然天成,五墨齐备”。由此可见,真正悟透墨色之道,黑白之道,不攒千般功夫,不破千张画纸,难得其精髓。(文/张译丹)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黑白之韵 万千意境
诗画合璧,意境万千——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今晚开播
视域 | 如何在学术中区分境界与意境
在吟诵中品味古诗的声韵意境
古筝演奏家袁莎推出个人专辑《出水莲》 12首曲目呈现意境之美
赏“白派”经典品戏韵万千|评剧《秦香莲》即将上演
穿越古今的“邂逅” 多国留学生在浙江领略宋韵之美
意境雄浑,大美之境——刘秋言笔下的锦绣山河
沈周、唐伯虎笔下的苏州吴江,循着画意,一起感受气韵万千的吴江
呼和浩特:“美丽青城 大黑河之韵”艺术作品展举行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