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 | 如何在学术中区分境界与意境
原标题:视域 | 如何在学术中区分境界与意境
视域 | 如何在学术中区分境界与意境
▋视域
在现今的学术研究中,人们往往将境界与意境混同混用,分不清两者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将两者进行明确的区分,以利于更好地研寻境界与意境的内涵特质,对它们进行准确的意义解析和多重维度的开掘。
原文:研寻境界与意境的内涵特质
作者 |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蔡 毅
图片 |网络
境界与意境的含混
艺术境界来自文学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电影、雕塑、书法等所有艺术种类的各种境界。艺术境界是艺术家心灵与客观物境渗透融合后创生的一种精神产品,是艺术家面对现实,观察万物,体悟人生,以超越囊括的胸怀气度,在作品中开创出的宏阔的自然空间、精神空间和艺术空间。世间万千无限之意构成了文艺的万千景观、气象和境界,使人们优游其间,乐享胜境。清代王国维在谈论古今诗词时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他从万千诗词文艺中拈出“境界”二字,拓宽了传统“意境”理论的内在蕴含,使境界理论独领风骚,也使境界、意境等概念深入人心,获得了时代的光彩,成为中国美学、文艺学的核心范畴,从此探讨各种艺术境界的文章风起云涌,蔚为大观。
然而从王国维开始,一直到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袁行霈等许多学者,对于境界和与之联系紧密的意境概念都基本未加区别,时常将两者视为同义词交互使用,虽有时也略作区分,但终究含混,是应当克服改进的。境界与意境的内涵和特性都是极为丰富复杂的,相同相近、交叉合流之处很多,举凡它们都共同涵括文艺作品中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来的心物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场景、形象和意蕴,那是基本相同的,所描述的主客统一、内外相合,相互映照、感发等状态也可以互换。还有,所引发的“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效果也非常类似,所以被标举为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艺术的核心范畴,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重点和主线,这都不奇怪。不过,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而不能忽视的,比如从语义构成来说,意境所重在“意”,可以分解为意、境、观三要素,也可以合而成意构之境、意运意演之境,强调的是“意“与”境”、“我”与“物”的融合统一。境界则没有一个像“意”这样的核心之物或主体构成,因此也无法分解,它强调的是艺术整体所形成的诗性哲理空间,主要指思想、情感和心灵合成的等级境域。意境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艺术概念,境界则是一个精神内涵、心灵层级的艺术加哲学概念,它多义多质、多维多向,涉及知、情、意全方位的投注介入,因而成为艺术家生命质量和艺术作品总体意义的衡量评判。
境界与意境的区别
若专门比较境界与意境之区别,首先可发现的是境界大而意境小。境界概念可以包含意境及更多的成分,意境则不能包含境界。比如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和意境。此三境皆可包含于境界概念中,意境却无法包含物境与情境。这是因为,一是意境常常仅指作品的某一方面、某一点或某一构成,多用于诗歌、诗论、文学作品和美学领域;境界则涵括整体,指向外部世界和更为高超广大的范围。二是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意境注重特殊具体性、构思与创造;境界则注重总体全局,所以境界既涵盖意境的全体,又包括心态、神情、风姿、气韵、格调、趣味、雅致、品格、学养和审美理想等。境界宽泛,既涉及艺术品的层次、水准和高度,又体现文艺的品质和本质,还广泛扩张到人生的各个方面,延伸到艺术之外的现实世界和宇宙人生,举凡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一切领域,包括现今已向高新技术、各种科学产品、商品方面蔓延。只要是表现生命、心灵的精神状态、变动发展,展示宇宙及社会人生之奥妙,从源泉到现状,从水平、等级到终极状态都能使用,诸如评价艺术等级、揭示作品水准、追寻生命意义、探究人生真谛,境界的使用范围明显比意境宽阔得多。
其次,从意境与境界之内涵和效应来说,意境多涉及细部、虚境,境界则多涉及全部、实体,虚境、实境统统包括。意境说偏重在艺术创造和艺术本体,涉及的是方法、技巧、构思;境界说偏重的是艺术的哲学特质、精神品质、总体水平和最终效果,除意境所具有的一切外,还要加添生活经历、人生感受、哲理提升、形上概括、情调意味等。如果说意境教人的是怎样构思创作,让人知道想象的奇幻、艺术的精巧,那么境界则是告诉人们生存的意义,懂得怎样生活,同时让人知道人的伟大、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绚丽。因此,倘若说意境欣赏能让人目悦情移、心驰神往,境界欣赏则让人获得内心的丰富深沉和生命的自由解放。
冯友兰曾在评述《人间词话》时说“哲学达到的全部精神状态应该称为境界,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可以称为意境”,这一区分思路是对的。因为意境主要适用并局限于文艺作品和文艺世界,境界则既包含文艺世界,也适用于心灵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境界涉及哲理思辨、宗教情怀、人文关怀、思想信仰、文学精魂等,可以上天入地、遨游太空,与圣贤伟人逝者会面交谈。境界可描述客观对象、文艺作品的整体效果,描绘人类特有的生存状态或人生图景,讲述具有启迪意义的精见卓识,传达作品的神髓妙义,意境对之便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打个比方,意境如生活中的盆景、园林,虽精致,但终究格局小,范围影响有限;境界则如自然界的大江大河、高山巨峰,既雄伟壮丽,又莽莽苍苍。意境能给人艺术欣赏和启发,境界则在此基础上还能给人做人做事、品格修养和人生理念方面的提升。
如前述王国维提出的古今诗词“三境界”,这三种状况用境界贴切,用意境则别扭。因为它不仅要概述创作的三个不同阶段,而且要涉及艺术家的人生阅历、思想水平和审美修养,它超出艺术创作而进入生命发展的三个过程和三个阶段。冯友兰说:“境界是经人觉解而形成的一种意义世界。”张世英也认为,境界是“一个人的‘灵明’所照亮了的,他所生活于其中的有意义的世界”。他们共同提到境界所指是“意义世界”。所谓意义世界,是如同生活一样具有丰富、多样、浑整的意义空间,既有语言、线条、色彩、旋律、符号等物质构成,又有心理、行为和经验的探求运动,更有人类的思想与态度、认识与意图等观念构成,还有形而上的精神无限性,能接通宇宙本原和各种生命的精神空间。因此,意义世界的广阔博大远超于艺术世界,代表艺术世界的意境根本无法代表意义世界,这也就说明,许多场合只能使用“境界”,而不能换用“意境”。这是因为,意境主要局限于艺术创造中的心灵感通活动,境界则远超这一范围,进入生命层级,直接与人生感、存在感相连,包括艺术家所体现出的精神状态和心灵修养,也适用于表征人性以及人生的全面性和丰富性。蒙培元站在心灵哲学的立场上指明:“境界是心灵的境界,心灵不是实体,是存在及其功能、活动或过程,以其功能、活动显现其存在。因此,境界是心灵的存在方式。”境界主要由意涵意义组成,其内涵、处延和功能都大于意境。无论是“意义世界”还是“心灵境界”都远远大于意境,而涉足于人的精神修养和思想觉悟程度,反映了艺术家对宇宙本体、物质世界和社会人生的认识理解水平。
提升艺术境界要注重精神意蕴的开拓
当我们对境界与意境各自的真实内涵进行细致辨析,对两者的理论特质、学理关系进行准确把握时,就容易看清艺术境界是作家和艺术家通过艺术构思、技巧手段所达到的某种精神界域,它或是弥漫着浓厚意蕴的情景,或是一个人为的有特殊作用的形象场,或是一种情理化的精神空间,或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心灵感受。它是一种精神意象性的活跃存在,而不是实体性的固定存在;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单一性存在;它是创作主体精神意念、内在修养、志向情怀共同生成的特定境域。柳宗元称之为“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既有某种稳定内容、图式和关系,又有个人情意——创作者和观赏者的理解、投射和幻觉,所以心物交融,主客不分,价值情意和价值感召都从其中呈现涌出。
艺术境界的形成,既是艺术构思、艺术理念和审美创作实践在作品中的智慧结晶,又是艺术家主观情思与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有机统一,还是意境、情境与物境的化合熔铸。一切艺术境界都是为心而造的,为悦心、养心、乐心而造,为“体道”“弘道”“穷理”“尽性”而造。为心就是为追求意义,为创造价值。人们所谈论分析的每一种境界,都有价值蕴涵和价值成分在内,价值之大小多少决定了境界之高低精粗。
境界“囊括万象,织成一景”,是心物、情理、形神统一的结晶,既有现实世界的素材,又靠艺术家心灵情感的创造,而自成一个独立的整体精神意域。它“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借之以昭告”,为读者观众打开了一个意义生存的空间,让人们体会多种意义真相和价值品格。艺术境界贯彻了艺术家的价值立场和情感意志,毕加索称塞尚是“把艺术思想锁定在伟大的结构当中”的“伟大的隐者”。博尔赫斯称《神曲》中有“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所有作品里最好的一部作品”,“因为它超越历史、时间和种族,而抵达了诗歌大美的内核:那是对灵魂救赎的关切与热望”。显然,艺术境界的高低,与作家艺术家的人生境界、体悟万物的意想思维能力、审美感性和艺术创造能力密切相联系。精神境界越高,意想体悟及感性能力越强,其作品才会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意义,反之则低则俗。若想提升和创新艺术境界,只有更多地注重其精神意蕴的开拓,向其贯注更多的价值,才能使其成为一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高明艺境。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70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宋献琪
拓展阅读
森林开辟“美丽中国”新境界 | 社会科学报
视域 | 反身性:当下文艺理论自我救赎的方式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专访香港无极乐团:意境音乐剧场中的东方美学与现代禅意
如何区分不喜欢、回避型和PUA
视域 | 《瘗旅文》:心学之眼
在吟诵中品味古诗的声韵意境
春日暖黄姊妹花 4步教您如何区分迎春和连翘!
视域 | 回眸中国古代散文法译的百年历程
意境雄浑,大美之境——刘秋言笔下的锦绣山河
“知行墨境”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天津举行
有我与无我:心理成长中的两种境界
陈春花:人生的意境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