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亲情 纸笔绘亲恩​

原标题:鸿雁传亲情 纸笔绘亲恩​

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书信节比赛优秀作品鉴析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有着特殊的力量。在你孤独、悲伤或困惑的时候,一封来自亲人的书信(家书),可以慰藉心灵,给我们无限的力量和勇气。

家书,是亲人间重要的沟通方式,那些不易说出口的深情、难以拉下的面子、羞于表达的情愫透过纸笔,生出别样的能量。本次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共青团广州市教育局委员会、广东新快报社和广州市艺术中学联合承办的“心向阳光·我笔表我心——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书信节比赛”获奖作品中,一篇篇写给亲人的作品感人肺腑。那些浓浓的亲情凝于笔尖、现于纸上,暖人心、化芥蒂、励人志。

“透过信中的字,能想象对方的表情和笑容,这种感觉很亲切很美好”

作者 翁莹姗

书信的真挚和温暖是“信息”无法替代的

“得知获奖的当天刚好是妈妈的生日,我也买不了贵重的礼物,就拿这个奖送给她吧。”翁莹姗的作品《致,黄女士》在此次书信节比赛中,获得了初中组一等奖。得知获奖时,刚刚和妈妈闹了点小矛盾的她很惊喜,觉得这是“天赐的礼物”,为拉不下面子的她找到了向妈妈“求和”的理由。

翁莹姗说,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其实挺不错,是母女也像朋友。但妈妈太“多愁善感”,自己比较“理智”,也有点羞于表达。为此,在亲子关系中自己一直比较“被动”。“妈妈很喜欢表达,聊起天来就爱煽情,往往她说了很多,我回应的很少。其实,她对我的关心和付出,我都看在眼里。这次遇到书信节比赛,我就把平时没讲出来的话都写进了信里……”在信中,翁莹姗以“聊天”的方式讲述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付出,以此表达对妈妈的爱。

在翁莹姗看来,书信不仅是感情的“润滑剂”,还是一种真挚而温暖的表达方式。“不久前我生日,朋友们写信给我,触摸着熟悉的笔迹,未干的墨晕开了,那种感觉就像是牵着对方的手,很温暖……”她认为,书信相比于电话、信息等现代联系方式显得更加正式和有诚意,“透过信中的字,能想象到朋友的表情和笑容,这种感觉很亲切很美好,是打电话和发信息没法代替的。”

这次,翁莹姗已经打定主意,要给妈妈一个“惊喜”,让这封信代替自己去跟妈妈“道歉”,“到时她看到之后要是感动哭了,我可不负责呀。”翁莹姗笑说。

指导老师 吴静

书信育人“润物细无声”

吴静是翁莹姗的语文老师,也是此次参赛作品的指导老师。对于翁莹姗的作品,吴静点评说,“孩子对于爱的理解比较深刻,角度新颖,表达也比较成熟,通过生活当中和妈妈相处的一些小场景来反映自己和妈妈的共同成长,可以说是处处不提成长却处处见成长,有画面感,也有感染力。”

在吴静看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慢慢去建立的,正如书信等传统文化之于教学育人,就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书信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传达感情。我们学校的孩子都是寄宿生,平时跟家长相处时间不多。在感恩节、母亲节这样的节日,我们会让孩子给家长写信,学校买了信封和邮票,将这些信件寄出。而在中考‘誓师’这样重要的节点,我们也会提议家长用书信的方式给孩子一些鼓励。用这样朴素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可能没有现代通信那么直接,但却更具感染力。在这个过程中,书信会发挥情感沉淀、潜移默化的功能,让孩子与家长双向奔赴、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

“小小的信件,承载着个人的情感流转,也蕴含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吴静表示,“心向阳光·我笔表我心”中小学生书信节比赛这样的大型活动会吸引更多人去关注和弘扬传统文化,意义深远。

“我有话一定要和她讲,书信节比赛让我能抒发情绪”

作者 梁学轩

用书信给离去的长辈寄去真挚的怀念

在本次书信节比赛中,梁学轩在小学高年级组别中获评为一等奖,他的参赛作品《一粒思念的种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用灵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三姨婆浓浓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在学轩的眼中,陪伴自己长大的三姨婆就像“蕙兰”,温柔高雅,给人以力量。“我有话一定要和她讲,但没办法和她讲。正好看到中小学生书信节的比赛,我就把心里的话都写出来,抒发情绪。”学轩语气坚定。

在学轩的回忆中,三姨婆是他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她总是笑,和我见面时总是称赞、鼓励我。当我顽皮的时候,她不会批评我,而是会温和地和我说话。”和三姨婆在一起的时光里,学轩总是开心的,充满欢声笑语,“三姨婆身上有乐观的品质,让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积极面对,不会感到焦虑。”

“看到孩子的这封信,也勾起了我的回忆,因为孩子的三姨婆也陪伴了我的成长。”学轩的妈妈石女士坦言,看到这封信件时非常感动,也为孩子的细腻感到欣慰。“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长大的结果之一就是和家人们渐行渐远。惟希望在孩子长大之前,亲人们能给他多一点陪伴、理解,互相珍惜。亲人的爱最是无私,最是永恒。”石女士说。

指导老师 尹晶

孩子们对书信有着满满的“仪式感”

作为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六年(5)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尹晶留意到学轩是个内敛又细腻的孩子,内心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她点评道,学轩的这篇作品有两个亮点,一是情感非常真挚,即使所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片段,但能从中看出作者与三姨婆感情深厚,所思所想皆是有感而发,十分具有感染力。“他能够把自己抽象的感恩和思念,表达得如此具体形象,我觉得他做得非常棒。”尹晶说。另一方面,她发现学轩能够学以致用,把上学期的语文知识点“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巧妙地展现出三姨婆“温柔高雅”的亲人形象,做到了学习向比赛的迁移。

“通过写信,孩子们能够不知不觉地深入挖掘和感受自己内心当中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的情感。”尹老师肯定了书信的育人功能,“确实写信在孩子目前的生活中较少运用,但是作为老师和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写信,也可以积极提供契机和方式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我觉得这是书信重要的意义。”

■作品选摘

《致父亲的一封信》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 孟子傲 小学低年级组

“总觉得对您说一句‘我爱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想一句‘您辛苦了’胜过千言万语。但我最想说的是‘谢谢您’,在那些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日子里,是您让我拥有了勇气和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您是我平平淡淡生活中第一个超级英雄,您的背影是我见过最高的山峰,您的肩膀是我见过最坚实的堡垒,我可以在您的臂弯里安睡,可以在您的肩膀上看星辰大海、春去秋来。”

《守候阳光——致已故的爷爷一封信》

广州市增城区廖村小学 吴翊 小学高年级组

“又是一年涌动的麦浪,我驻足凝望着,眺望着麦田尽头的同时也思念着您。”“爷爷,我终于明白了您那些未曾说出的话语,您希望我的成长如这麦子的成长,学会守候阳光,不喧嚣,不张扬,默默地让自己变得饱满,经历孤独的等待,经历风雨的洗礼,开出小小的麦花,孕育饱满的麦香。”

统筹:新快报记者 王娟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徐绍娜

编辑:赵静明

校对:池翠萍

获取资讯更新更快

关注新快报

●历时六年拍摄困难家庭圆梦大学;深入报道基层防疫人员“跑楼姐”;推出乡村振兴系列报道,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广东各地农村脱贫奔康;寻亲圆梦行动、许愿瓶行动、爱心团年饭等公益活动温暖千家万户……新快报创刊25年,挺膺力行,不负使命,参与公共事务,关注民生福祉,积极记录时代变迁。

●想获得授权转载,请与后台编辑联系,留下希望获得转载授权的文章题目、转载公众号(包括ID)、联系方式等信息。

新闻线索报料微信:xkb_86

报料热线:020-87776333

发行热线:020-87133914

广告热线:020-87508868

报料邮箱:xkb315@126.com

商务合作QQ:1315561244

刊登声明:020-87568381

设为星标

不迷路

★添加小新微信报料(微信号:xkb_86)

点亮 “在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鸿雁传亲情 纸笔绘亲恩​
白露·鸿雁南飞秋风起相思渐浓
屯留区四套班子领导参观“翰墨颂清风 丹青绘党恩”廉政书画展
《长安的荔枝》:美好的亲情港湾
八首亲情诗词: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
寒露·鸿雁来宾 寒深露凝菊花渐黄丨万物有时·物候志
文学|岁月可当歌,人间好时节——邓传理携新作与读者共话亲情与梦想
83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大师亲传弟子孙毓敏因病去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郭麒麟的嘴有多损?内娱快被他得罪完了,不愧是于谦的亲传弟子

网址: 鸿雁传亲情 纸笔绘亲恩​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5116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