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苏母,一位可敬而不可效仿的伟大女性 ——我读《苏母纪》
原标题:书评|苏母,一位可敬而不可效仿的伟大女性 ——我读《苏母纪》
文/刘小革
一滴泪,落在手中的书页上,打湿了"程夫人"三个字,又浸润开去——作者说:“48岁的程夫人是带着美好的企盼与甜蜜的收获走的,他是幸福的母亲与妻子,她可以终生无憾含笑九泉。”她真能含笑九泉吗?可是我,我怎么会流泪?
这段话来自四川作家奉友湘的小说《苏母纪》的尾声。虽然小说以司马光为程夫人写的墓志铭结尾,但我心中只留下了这段话,而我的泪水正是被这一行文字激出来的。
程夫人何许人?她就是中华文学史上宋代大文豪苏轼和弟弟苏辙的母亲。在这里,我愿一直称她为苏母。
我含泪悲恸地问,老天为何如此绝情?为什么在同一天,1057年4月8日,让苏轼苏辙双双考中进士,却让他们伟大的母亲,也在这一天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我不能不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同一天,苏家兄弟在京都开封高中进士,而苏母却远在蜀地眉山。那时的通讯,苏母绝无可能当天得到儿子们的喜讯。所以,她至死也不会知道这个惊天的喜讯。
因此我不相信苏母是带着甜蜜走的,她明明是带着对丈夫苏洵和对儿子们的苦苦思念和无限牵挂离去的。
苏洵父子于1056年3月离开眉山前往开封,这一去,虽然最终他们一举成功,名扬天下。然而在当时,他们此去实际上是前途未卜,他们的妻子和母亲,能不担心吗?
苏母长期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让丈夫无忧无虑专心做学问,又操心两个儿子的学业功名,早已透支了精力和体力。而丈夫儿子走后,突然放松,反而身心疲惫,故一病不起。病重之时,她又不准家人告知丈夫和儿子,生怕影响了他们求取功名。
因为“她认为自己活着的使命就是看到苏洵父子成才,成功。”
这是作家奉友湘对苏母生命的定性,我认为大致是准确的。奉友湘的《苏母纪》还告诉了我们,没有苏母的奉献,就不会有苏门三杰的成功。
这并不是作家主观对苏母的拔高,而是铁定的客观事实。故司马光赞她:“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
18岁那年,在娘家养尊处优的程家小妹,怀着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从富甲一方的程家嫁入了家道一般的苏家。然而,品尝新婚甜蜜不久,她就发现了丈夫的倜傥不羁,渐渐生出烦恼和郁闷。她那个“白马王子”苏洵毫无功名之心,不愿苦读那些当时的“高考范文”,唯独喜欢四方游玩。你游玩就游玩吧,不带新婚娇妻同游也就罢了。可他居然荒唐到只顾玩得痛快,伙同玩伴把苏母陪嫁的豪华马车也驾出去显摆兜风,玩到囊空如洗,竟然把马车卖掉了换钱接着玩,直到再无分文才一身风尘回到家,你说可气不可气?
尽管苏母心里又气又急,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又不能失了礼节。她不能吵闹,只能趁丈夫理亏规劝他收心读书,以取功名。她甚至像管孩子一样给丈夫布置作业,每天检查,完不成就不准上床。可惜,三天都没坚持下来,苏洵就耍赖不完成作业,直接去睡了榻板。这场劝夫学习之战,苏母最终惨败。这可不是贬低苏洵,苏洵在悼念妻子的诗里也承认:“昔予少年,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
一晃过了6年,小夫妻已经是儿女双全,此时的苏洵开始协助父亲操持家务,但苏母心中希望丈夫求取功名的火苗却从没有熄灭,她认为丈夫要操持家务就不能专心学习,因此在心里策划,自己来养家,把这个温饱之家经营成为富裕之家,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好让丈夫心无旁骛地一心只读圣贤书。
想到做到,她果断变卖了所有陪嫁的物品,加上苏家的少量积蓄,凑够了在眉山城里租商铺的本钱,开了一家纱縠行。她又将乡下老宅托给近亲打理,举家迁入城里,而吃食用度仍多由乡下提供,减少城内生活开支。瞧,她多能精打细算!那年,她才24岁,就主动挑起持家的重担。
开启经商之路之后 ,她进入了人生最辉煌的高光时刻。
第一步,她采取为娘家代销各类丝绸、生丝及其它器物等产品的形式,一开张就做起了无本的买卖,又将赚到的钱分一半给娘家,自然讨得父母开心支持。还聘用两位美少女站台,吸引了大批顾客。对别人攻击她不安本分,抛头露面丢人现眼伤风败俗等风言风语,她却置若罔闻,只一心一意把自己的生意做大,不久又做起了其他商家的代销。
第二步,涉足金融业。因为是代销产品,出货后不必马上付货款。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差,把暂时的闲钱借贷给一些急需现钱周转的商家收取利息。而且,她很快就敏锐地发现用铁钱交易十分笨重,特别不适合大宗生意。于是率先在眉山使用当时只在成都才使用的纸币交子。紧接着就开了一家交子铺,专事兑换交子和存放铁钱,有点现代银行的意思。不过,那时帮人存钱,是要收保管费的。她把别人存的钱,又用来短期放贷,两头赚钱,交子成了她的摇钱树,你说她是不是金融天才?
第三步,苏母从不满足小富即安,她总是不断创新,勇于开拓。为扩大业务,她又不辞辛劳上成都寻访能制作最华丽的丝绸蜀锦的作坊,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将蜀锦引进眉山市场,把邻县的顾客都吸引到了她家店铺。她又联想,既然能把成都蜀锦卖到眉山,何不把眉山青神,她故乡的竹编卖到成都呢?不过,她可不止于只卖一些竹编小玩意儿,而是开拓了竹编字画的先河。这一来,丈夫苏洵的字画也有了用武之地,成为竹编字画的底稿。从此,青神的竹编艺术不但作为艺术珍品,进入成都大户人家,还流通到全国各地,甚至西域各国。直到今天,青神竹编字画也依旧是馈赠外宾的礼品,名扬天下呢!
读到这些,没有读者不承认苏母是位商界奇女子吧?要知道,她是近一千年前的女子啊!
有她这个赚钱能手,苏家的日子蒸蒸日上。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她就凭着一己之力,把苏家从温饱打造成小康再升级为富足,实现了家庭经济三级跳。与此同时,她还为苏家生下了两个天才儿子,苏轼和苏辙。对于苏家,她真是功不可没啊!
只可惜丈夫苏洵,虽然在她的鞭策下也算努过力了,可参加科举考试却仍然屡考屡败,直到患了考试恐惧症。苏母见他如此,只好不再逼他考功名,反过来安慰他:你的书不会白读,可以教孩子们。
此后,苏洵放下考试包袱,不再为科考而学,却专注研究自己喜欢的经史和诸子百家。正所谓歪打正着,这反而为他今后成才成名打通了另一途径。
在苏母经商8年之后,苏家已然成为眉山巨富,生意顺风顺水,生活无忧无虑。此时他们的女儿八娘已经7岁,两个儿子一个6岁一个4岁,到了该正规接受教育的年纪。苏母就把心思转到了教育儿女身上。她想,可不能学习公公教育丈夫的那种放任自流的方法,对孩子一定要加以正确引导,从小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她果断决定,请人帮忙打理生意,而自己则专心与丈夫一道教育儿女。而这时苏洵也从自身教训知道,对孩子必须要加强管教。于是他们分工合作,苏母负责教孩子背诗,讲故事,而苏洵负责教写字画画。
有了好的开头,几个孩子的学习就走上了正道。而且在母亲的教导下,孩子们从小就立下了志向。姐姐八娘要以妈妈为楷模,知书达理还会做生意孝敬父母。(可惜她嫁错了婆家,青春早逝。)而苏轼则志向高远,要为国为民做大事,让国家兴旺,万国来朝。而且还要光宗耀祖,名垂青史。弟弟苏辙年纪尚幼,就说要跟哥哥一样。
孩子们的志向,也正是苏母的期望。她进一步要求他们必须牢记“言必行,行必果!”立下的志向就要全力去实现。
在苏母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们都努力朝着人生的目标一路狂奔,具体过程我不再表述。总之,最终两个儿子轻轻松松就金榜题名,同科高中进士。难怪他们那位屡考屡败的父亲十分感叹地说:“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其实,老苏此时也已经凭借23篇锦绣文章得到当时文坛泰斗欧阳修的大加赞赏,以一介布衣的身份跻身上流社会了。
苏门三杰不仅当时名满天下,且果真名垂青史了!
可惜啊可惜,这一切,苏母都没有看到。为什么呢?这正是她的悲剧所在。
依我所见,就从父子三人进京赴考的那一天起,苏母的精神支柱就突然坍塌了。按理说,放下相夫教子的担子,她可享受轻松的生活,可读书可作画可女工,亦可继承丈夫之喜好,游历山川,为自己活一回。可悲的是,因为她只为丈夫儿子活,他们一走,她心像被掏空了,对一切都失去兴趣,连最擅长的生意也不想做了。由此可见,她当初做生意也并不是出于热爱,而实出无奈,是为了丈夫儿子的前途,不得已而为之。现在丈夫儿子走了,她便没了做生意的动力。
于是,她成天耽于对丈夫儿子的思念。她读儿子们读过的书,又临摹当年苏轼抄过的《汉书》,以解相思之愁苦。可是,这种苦苦的相思反而成为了一天天撕咬吞噬着她的生命魔鬼。在儿子高中进士的那一天,她终究撑不下去,吐出了最后一口气。
没有能听到丈夫和儿子的喜讯,我想,她是多么不甘心啊!
我又禁不住想,假如苏母在丈夫和儿子走后,能为自己活一回,那她也许不会过早死亡,还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白付出,看到三苏荣归故里。而且以她的学养与智慧,或许也能成为名垂青史的女文豪呢。我为她心痛,为她惋惜!
而且我认为,苏母值得我们敬重,但不值得我们效仿。
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女人把丈夫和儿子成才成功作为自己活着的使命,是崇高的。但在近千年后的今天,女性虽然也应该为丈夫和孩子做出奉献,但这种奉献绝不应是女性活着的唯一使命。女人应该享有和男人一样的权利,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喜好,应该活得更加精彩。
当然,必须承认苏母是是伟大的女性,培育出了苏门三杰,实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最高人生价值。但我并不赞同说奉友湘说她“是幸福的母亲与妻子。”她幸福吗?可怜她一生辛劳,却连名字都没有能留下,后人只能按她的娘家姓程,称她为程夫人。
如果没有奉友湘去挖掘历史资料,又精心构思,为苏母立传,写下了这部《苏母纪》,我们仍然只知三苏,而不知他们身后的苏母。所以,我在这里郑重感谢作家奉友湘。
还应该说,小说《苏母纪》以苏母之死结尾的方式,非常经典,充分地体现了传统的悲剧美学的原则。正如鲁迅所言: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部分毁灭给人看。试想,假如这部小说是以苏家大团圆来结尾,它的艺术魅力定会大大减弱,我就不会为苏母流泪,也不会产生上面所述的那些感慨了。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奉友湘《苏母纪》讲述“三苏”背后的女性力量
奉友湘人物传记《苏母纪》
《苏母纪》上榜2024年度“全民阅读 书香三八”100部好书
吴磊对待女性的真诚与尊重,他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母亲和儿媳……
三苏家风水润成 成都市锦江区举行“品锦江”系列读书会
游知道|《苏母传》作者现身《苏东坡》文旅驻场演出,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将在西安举办
母亲如此伟大,古人造字时,为何要在“毒”下写一个“母”?
苏富比隆重呈献 布拉吉利:伟大幻想曲
郦波新作《眉州三苏》解读家风
读《红楼梦》:紫鹃试玉,贾母暗喜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