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家风水润成 成都市锦江区举行“品锦江”系列读书会
原标题:三苏家风水润成 成都市锦江区举行“品锦江”系列读书会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千百年来苏东坡,代代吟诵今依然。4月12日“品锦江”系列读书会第四场——“三苏家风水润成”举行。活动中,成都作家蒋蓝、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室主任姚东伯、成都知名编剧钱滨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深情朗诵等。座中来宾在不同风格的艺术氛围中,与丰富多彩的苏东坡“撞个满怀”。
“很多人只看到三苏伟大的文学成就,但却较少思考,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其实,除了他们本人的天赋、聪明、刻苦和外在环境之外,还有程夫人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巨大辛劳。但这些往往被遮蔽掉了。女性在中国传统历史中,是普遍不被重视的群体。事实上,她们的作用,尤其是在家风家训形成方面,往往要比男性大得多。” 活动中,作家蒋蓝讲了两个广为传诵的苏母教子的典故。
一个是苏轼所写《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中透露的“一口水缸的故事”:程夫人在眉山纱縠行做绢时,婢女发现脚下石砖塌陷,石块落下似有缸瓦之声,“土中有物”,当大家都想探究是何宝贝时,程夫人却立即让人填土埋石、恢复砖瓦,说“非己之物勿看勿取”。后来,苏东坡出任官场首站岐下(今陕西凤翔)时,在漫天大雪中见一地片雪未染,知道可能地下有丹药欲探查,夫人王弗在一旁说:“若是母亲在,会怎么做呢?”一语点醒了苏东坡。
另一个则是“贤母”之名的来源——《范滂传》之教育。东汉名臣范滂清正廉洁,两次遭遇政治构陷,第二次赴死前向母亲告辞,母亲赞许他为公义求仁,传为绝唱。程夫人给10岁的苏轼讲了范滂的故事,苏轼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说长大要做范滂那样的人,苏母也表示会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幼年时的家教,令苏东坡一生坚持风骨、遇难守心。
激情演讲打动人心,蒋蓝将一位中华优秀母亲的形象勾勒清晰,令听众感动。
姚东伯深情朗读《苏东坡突围》《苏母传》,他对苏东坡一生最为感慨的是他的“人民性”——他的诗词文章接地气、有生活、心态达观,“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心中有平等观念,与普通人悲欢相通,这也成为大家热爱苏东坡的理由。
苏氏家风有什么当代性?主持人周东认为是“心系百姓,竭尽所能”,成都的苏坡桥就是传说大雨冲毁便桥,与家人行至此处的苏东坡尽管余钱无多,仍慷慨捐资修桥利行,也因此留下一个地名佳话。
说起苏轼和锦江区,也大有渊源。苏轼在《胜相院经藏记》一文中写道:“蜀成都大圣慈寺,故中和院,赐名胜相。”苏轼与大圣慈寺(今成都大慈寺)渊源最为深厚。该寺六世住持宝月大师即为苏轼宗兄苏惟简,据说,苏轼每至成都必游大慈寺。其二便是塔子山公园。绍圣二年(1095年)宝月大师圆寂,葬于锦城之东塔子山,苏轼为其作《宝月塔铭》。“锦城之东,松柏森森”便出于此。
与此同时,苏词百印篆刻展也同步举行,人们走进展览,在字里行间感受苏东坡的乐观豁达,跟着苏东坡一起诗意游走。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三苏家风水润成 成都市锦江区举行“品锦江”系列读书会
探寻影像与文字里的锦江 成都市锦江区举行读书分享会
“锦江春色来”阅读分享会举行 探寻影像与文字里的锦江
你问我答:袁庭栋与读者分享锦江历史文化
陈赫贤合庄营业额填报存在误差 被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统计局警告
成都市喜迎党的二十大群众文艺汇演举行
“三苏文化出版工程”详细计划在京发布
“三见清明”祭东坡 中国首部东坡文化沉浸式诗歌剧在三苏祠上演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命运不济的风水之谜
“苏氏家教”如何影响当下社会?学者: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2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4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4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3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78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2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