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苏”新篇⑪|文化赋能振兴,让传统艺术展盛世新颜

原标题:乡村振兴“苏”新篇⑪|文化赋能振兴,让传统艺术展盛世新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够传承下去,很大程度在于乡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赋能是乡村振兴应有之义。

江苏乡村形貌多样,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江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领域,不断发挥文化赋能的特别作用,不仅让“一隅之艺”不断发扬光大,更频频出圈、破圈,开出反哺地方发展的文化之花。

丰县麦秆画,画出一幅乡村振兴新卷

徐州是苏北粮食主产区,每当麦子收获后,遗留下的麦秸秆一般被农户用来喂牲口或烧火做饭。而在丰县汪沟镇王老家村,这些废弃的麦秸另有一个变废为宝的途径,那就是制作麦秆工艺画。

近日,记者走进丰县汪沟镇王老家村妇女创业中心,一进门,墙上一幅幅精美的挂画映入眼帘,百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造型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再往里走,十几位留村妇女正跟着老师认真学习麦秆画制作技巧。

江苏省委驻丰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员马莉告诉记者,王老家村村党总支书记刘尊龙是丰县麦秆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坚持创作,带领村民参与麦秆画制作,村里还专门建了“麦秆画小屋”工作室。

马莉与刘尊龙深入沟通后,决定将原来的“麦秆画小屋”扩建为妇女创业中心,向留村妇女传授麦秆画制作技艺,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将麦秆画发展为当地特色文化产业。这样既能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又能解决留村妇女的就业问题,同时做到了乡村建设硬件与软件齐头并进。

今年6月,王老家村妇女创业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雷春梅是第一批接受麦秆画培训的学员,经过近半年的培训,目前她已经能够独立完成麦秆画的制作。“孩子他爸一直在外地打工,我平时除了带孩子外在家闲着也很无聊,在这里学习做麦秆画也不耽误我看孩子,还能学到一门手艺,我觉得特别充实。”雷春梅说。

据了解,目前,王老家村妇女创业中心已经对全村60余名有工作意向的留村妇女开展培训,有20余名已经能独立上岗制作,未来她们可以在这里工作,也可以把家当成工作室,自己独立创业。

淮剧焕新生,看现代戏创作的“涟水现象”

“结对帮扶滋养了淮剧这朵艺术之‘花’,使其开放得更加绚烂夺目,”涟水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说。

近年来,涟水县淮剧团在深耕剧目创作的同时注重创新转型,接连创作了反映时代主题、符合人民需求的五部新戏,即《村官三部曲》和《党员三部曲》的一、二部曲,呈现时代进步与变迁,充满浓郁生活情趣的新农村生活轻喜剧深受群众欢迎,相继获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省文华奖等30多项大奖,2017年在北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开幕式首演,2020年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两场戏,全省各市县戏剧院团、各市宣传部门还来涟调研涟水剧团发展、改革,创造了现代戏创作的“涟水现象”。

精彩好戏的背后离不开文化扶持。据悉,当下大热的剧目《村里有个管得宽》最初从排练到首演约需资金170万元,而淮剧团却面临资金缺口大问题,就在翟永军一筹莫展时,省委开展南北文化结对帮扶合作项目——南京市和淮安市结对,帮促资金130万“雪中送炭”,帮扶项目让县淮剧团得以继续顺利打磨剧目。今年7月20日晚,该剧在县大剧院举行首演,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演出,让现场近千名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掌声雷动。目前,《村里有个管得宽》已巡演20多场,进一步扩大了“涟水现象”的社会效益。

记者了解到,省委驻涟水帮促工作队还出资了3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以发扬淮剧文化,为县淮剧团输入新鲜“血液”。事实上,涟水县淮剧团一直重视人才培养,2020年在扬州艺校委培了10名学生,现已成为县淮剧团的新生力量。今年剧团又花费60万元在淮安文化艺术学校委培10名学生,而帮促工作队的资金投入大大缓解了县淮剧团的委培资金压力,助力了淮剧团的发展。

不仅如此,在帮促队的协助下,涟水县淮剧团正在开展为每个帮促点送一场戏活动。而为满足不同层次的群众精神需求,县淮剧团不仅在几部精品大戏中选取折子戏,还将移风易俗、安全生产等民风民俗和主题教育等编排成戏,让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舞台搭进村,让更多灌南人听到家乡戏

每次听说有戏看,村民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无论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戏台,还是硬件齐全的乡村礼堂,有戏来的那天村里就像过节一样,大家早早就在现场聚拢,等到演员登场、聚光灯亮起、音乐传响,就听那掌声、喝彩声、欢呼声如雷鸣般震动了原本静谧安宁的乡村之夜……

在灌南,其实又不止是灌南,这样送戏下乡的场景总是在乡村落下惊艳一笔。

不久前,省委驻灌南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作为主办方,协同灌南县委宣传部邀请灌南县淮海剧团针对灌南县11个乡镇、88个村开展“文化下乡”巡回演出活动,打通乡村振兴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巡演活动从灌南县堆沟港镇拉开序幕,以舞蹈、小品、戏曲、相声、歌曲独唱等形式演绎中国文化的底蕴,特别是舞蹈《欢腾》、小品《三个儿媳》、淮海戏曲《说新风》、对口快板《说新风》让群众感受了用文艺作品展现身边真实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百姓切实体会到省委驻灌南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对老百姓的关怀关心,工作队部分队员也积极参加了惠民演出活动。“太精彩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闹,让我们这么高兴,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像现场看春晚一样!你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呀?我年纪大了,这样好看的演出我是看一次少一次,希望你们以后要多来。”一位年长的村民在看完演出后感慨万千。

这样的“文化下乡”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听戏”,既为群众带去了正能量的文化享受,也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教育鼓舞其发扬艰苦奋斗、大干实赶、致富家园的信心,极大地活跃了农村文艺舞台,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让百姓在看戏中体会党和政府的关怀,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群众振兴乡村的思想和文化素质。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不是吗?

策划:徐丙奇 张洪

统筹:王烨 崔洪曙 张磊

撰文:赵天 朱鼎兆 张凌飞

编辑:张磊

校对 王菲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国粹大咖”走进平谷农业中关村 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陕西凤翔: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丰台区专场展演举办
湖北科技学院:让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走基层进万家 赋能乡村振兴
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公布
专家学者、文化馆长齐聚安顺经开区共话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文学赋能 振兴乡村(纵横)
广元朝天:文化赋能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五莲县户部乡:“生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网址: 乡村振兴“苏”新篇⑪|文化赋能振兴,让传统艺术展盛世新颜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5764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