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文学名家作品走进温州,了解温州
原标题:《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文学名家作品走进温州,了解温州
南方网讯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新书《一片繁华海上头》,该书收录了当代文学名家书写温州名城的作品,对温州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经济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记录,使温州这个名城的历史风貌和现实风韵跃然纸上,带领读者真正走进温州,有助于读者深度了解温州历史和现实。
该书特邀吉狄马加、张锐锋、冯秋子、高兴、范稳、沈苇、计文君、黑陶、庞余亮、杨鸥等著名诗人、作家,书写温州及其历史人文地理。其中,杨鸥的《水韵温州》描写了江心屿云聚云散、潮涨潮落的美景;计文君的《山·水·诗》描写诗人谢灵运任郡守写下了许多山水诗,开启了中国山水诗的先河。
从温州的名胜到名家,再到温州的文化艺术,本书是一本具有内涵和深意,具有思想深度和广度的温州读本。
主编简介:
吉狄马加,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国际性影响的诗人。其诗歌已被翻译成近四十种文字,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出版近百种版本的翻译诗文集。
主要作品:诗集《火焰上的辩词:吉狄马加诗文集》《初恋的歌》《鹰翅与太阳》《身份》《火焰与词语》《我,雪豹……》《从雪豹到马雅可夫斯基》《献给妈妈的二十首十四行诗》《吉狄马加的诗》《大河》(多语种长诗)等。
曾获中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郭沫若文学奖荣誉奖、庄重文文学奖、肖洛霍夫文学纪念奖、柔刚诗歌荣誉奖、《人民文学》诗歌奖、《十月》诗歌奖、国际华人诗人笔会中国诗魂奖、南非姆基瓦人道主义奖、欧洲诗歌与艺术荷马奖、罗马尼亚《当代人》杂志卓越诗歌奖、布加勒斯特城市诗歌奖、波兰雅尼茨基文学奖、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银柳叶诗歌终身成就奖、波兰塔德乌什·米钦斯基表现主义凤凰奖、齐格蒙特·克拉辛斯基奖章、瓜亚基尔国际诗歌奖、委内瑞拉“弗朗西斯科·米兰达”一级勋章等奖项及荣誉。
曾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凉山西昌邛海国际诗歌周及成都国际诗歌周等。
内容试读:
在温州遭遇谢灵运(部分)
范稳
在我生活的昆明,离温州两三千公里。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国家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云南地处边疆,自然不能领风气之先,但在一个日渐开放的时代,也可感风气之实。就如潮起潮涌,冲到最前面的,总是一些晶莹剔透的浪花,给人带来大海充满激情的问候。印象中最先来到云南边地的是广东人,然后是浙江、福建一带的人。他们代表着财富、代表着投资,也代表着某种新潮时尚的风气,从做生意的理念到待人处事的方式,从头上的发式到脚下的旅游鞋。无论钱多钱少,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老板一族。温州人给大家的感觉似乎朴实一些,在底层默默而勤奋打拼的人居多。我结交过跑单帮的温州人,开一间日杂小店的温州人。多年以后,他们要么不知所踪,要么就是大老板了。90年代时我常在藏族聚居区一带流连,那时虫草还不值钱,但雪山上的虫草汉族人又不会挖。温州的一些小老板便雇人背一背箩啤酒,跟在挖虫草的藏族人身后,他们挖出一把虫草递下来,这边就送上一瓶啤酒。藏族人挖一天虫草,就换了个醉。这是那个年代我听到的一个有关温州人的故事,不辨真伪,亦不无戏谑。在观念的先进和落后之间,在地域的开放与封闭之间,边地和沿海,虽然同处一片大陆,却像此岸与彼岸,隔着一条理念的“海峡”。
应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高铁、高速公路和飞机,拉近了山与海的距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更是加快了内地与沿海的融合。尽管相距遥远,温州和温州人,已然成为一面旗帜,抑或一个符号。一个地方的形象往往会被一些简单易懂的表象或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所代表,比如,说到云南,因为它地处边疆,又民族众多,我们必然会提到它的民族文化和山水自然;而说到沿海一带,它就跟改革前沿,商贸发达,经济繁荣有关。还记得早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就提出了有名的“温州模式”,从家庭作坊式的小工业制造到遍及全国的温州产小商品。一个地区的经济模式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思路,成为一个楷模。这是温州人的骄傲。
“温州模式”也容易将人导入一个误区:认为温州就是重商之地,温州人就是商人老板的代名词。在没有来到温州之前,我就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在2023年莺飞草长、万木葱茏的春光里,一次紧凑而诗意的温州之行,既彻底颠覆了我对温州的既往印象,又填补了我许多知识空白。我看到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温州,一个充满开放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温州,以及在传承悠久历史文化进程中不断弘扬光大的现代文明与文化。
与以往参加的作家采风不同的是,温州的主人并没有安排我们去参观规模宏大的工业基地、产业园区,介绍骄人的商圈港口、经济GDP,我们被引领到山水温州和人文温州的历史画卷中。你只有了解到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才能了解到它当下的繁华富足与高楼大厦,是建立在一片怎样的沃土上。就像一个武功高强的人,他的绝技是让你看到深厚功力背后的文化蕴含。
首先和我们迎面相撞的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谢灵运。我第一次知道谢灵运的名字,应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上,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一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老师也搞不清“谢公屐”为何物,只笼统解释为一种登山的鞋子。但谢灵运的鞋子让两百多年后的诗仙羡慕并效仿,让一千多年以后的我们过目不忘,足见此鞋定有非凡之处。它是“专人定制”的一种鞋子,和诗有关,和山水相连。
听当地人谈起谢灵运,就像谈到一名刚刚离任的好官。似乎正是他,带给了这片土地灵秀与好运。事实上,温州人也将谢灵运的山水诗视为当地的文化标识。前人有诗云:“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相关资料上甚至称:正是因为谢灵运,让温州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过去念书时对谢灵运认识不多,此番来温州,正可追寻谢灵运的足迹,感悟一片土地和一个诗人的关系。
让我们拉长目光,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让想象的翅膀停落在一千六百多年前。那时温州还被称为永嘉,刚刚设郡建城才一百来年。永嘉的山水尚未经谢灵运的如椽大笔描绘,它寂寂无名,藏在山海之间。谢灵运来了,在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他受贬发配到永嘉任郡守。谢灵运祖父为东晋名将,有开国之功,其父也官居朝廷秘书郎。因此谢灵运十八岁就继承了祖父的爵位,享受两千户食邑的待遇。锦衣玉食,富贵逼人,妥妥的一名“官三代”。谢灵运本来是在朝廷皇帝身边行走的人,担任过中书侍郎、谘议参军一类的职务,在上层社会里他依仗着名门之后,贵胄世家,又博览群书、聪慧过人,自是京都建安的风云人物。据说他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常常引领着社会舆论和社会风尚。因此,在那个时代,谢灵运绝对是一个“网红”级别的名士。但他恃才傲物,个性张扬,又生活奢靡、散淡浪漫,屡屡被官场所不容。他大约犯了中国文人士大夫常犯的老毛病,自以为有安邦定国之才,却不懂宫廷政治之残酷。弄文舞墨的文人和操弄权术的政客相比,前者是永远的输家。这几乎是封建专制体制下的一条铁律。谢灵运在宫廷争斗中失意,被贬谪永嘉郡。此番变故,是谢灵运人生命运之不幸,却是永嘉郡之大幸,尽管谢灵运根本就不把一郡之守当多大个事儿。史载谢太守经常不在岗而在山水之间,民情不顾,诉讼不理,贤能不举,奸佞不检。一出门游玩便数十日不归,只是一味呼朋引类,寄情山水,吟诗作赋,日子过得好不快活。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大多面对厄运多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官场失意,便回归自然。这天地之博大深厚,这山川之雄浑秀美,足可收留千百年来所有失败者的心灵。唐代诗人白居易,应是最为读懂谢灵运的人,他有《读谢灵运诗》一首,道尽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的矛盾。可谓文人相惜,心灵相通,三观一致。白居易仿佛是在和谢灵运隔空恳谈,娓娓道来—“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越剧、永昆、瓯剧、温州鼓词齐上阵!戏从温州来,唱响粤港澳
随“墨香”飘扬 浙江温州文化成果“出圈”
中国寓言文学大会在温州瓯海开幕
陈河发现不一样的文学风景,新作《误入孤城》为温州立传
温州:国庆假期 上海“白玉兰”将组团献演
“当米兰遇上温州——中意艺术家温州写生与展览”在温州博物馆开幕
演员章若楠特地从片场赶回温州……
作家陈河:像帕慕克写伊斯坦布尔那样写温州
我想写出温州百年前天工开物的图卷
第三届温州雕塑展举办:25件作品传达“中国姿态”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6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84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5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3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5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4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2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2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0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