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想回家,却又不愿久留?》出版 揭示家庭矛盾根源 —— 缺乏边界感
原标题:《为什么我们想回家,却又不愿久留?》出版 揭示家庭矛盾根源 —— 缺乏边界感
近日,一本名为《为什么我们想回家,却又不愿久留?》的新书在市面上引发关注。作者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一位拥有16年人际关系资历的关系专家,以她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家庭关系中的纠纷与矛盾,指出了问题的根源——缺乏边界感。
作者在书中提到,家庭中的绝大多数纠纷都是因为界限问题,主要表现为关系中的依赖共生和互相纠缠两种形式。依赖共生是指一方过度依赖另一方的情感或物质支持,而互相纠缠则是家庭成员之间过度亲密,导致个体独立性受到压抑。这些问题在春节期间尤为突出,因为家庭成员在团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种矛盾和冲突。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春节回家意味着要面对亲朋好友关于婚恋、薪资待遇等私人问题的“炮轰”式追问。这种无休止的问长问短、评头论足让他们感到压力和不适,甚至想要逃离家庭。英国航空曾针对北上广深和成都的18岁至39岁的年轻人进行了一项“春节出行调研”,结果显示有41%的年轻人不想回家过年的原因就是不想应对这种令人尴尬的场面。
塔瓦布认为,解决家庭矛盾的关键在于建立边界感。她提出了设定界限的三个步骤:明确告知、直言不讳和消除内心的不安。通过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同时,建立边界感并不意味着要切断与家人的联系,而是为了更好地与他们相处,让彼此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解决家庭关系困难,作者在书中还针对六种最常见的家庭关系——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大家庭、伴侣家人、重组家庭,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她指出,在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时,要评估父母的情感年龄,以此为依据来设定自己的期望值,并反复表达自己的期望,让父母逐渐明白家庭关系中的界限在哪里。对于其他家庭关系,她也提供了具体情境的解决方案和原则参考,帮助人们处理各种家庭关系和问题,建立一种符合自己愿望的生活。
书中写道,确立界限是与家人保持健康关系的重要方法,通过书中的实用方法,读者可以为自己建立起有效的支持系统,不断改善自己与家人的相处模式,获得基于爱、相互尊重与联结的家庭关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编辑/弓立芳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一位老太太只用三句话,就揭示了婆媳之间的根源所在,太精辟了
从当代生活的细节中揭示孤独的成因——为什么有些人越来越不愿意出门了
成年人最舒服的关系:保持边界感
这3类没有边界感的人,请趁早远离
人到六十,“三地”别久留,守住子孙的福气
一个家庭不幸的根源:过度索取情绪价值(深度好文)
千万远离没有界限感的人
坦白地说,我宁愿上班也不想回家过年
成年后最大的勇敢,是活出「边界感」
《如懿传》为我们揭示了三个婚姻真相,女人想幸福,就要够清醒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