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丨大寒

原标题: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丨大寒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1月20日,我们迎来大寒节气,这是一年里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大寒后寒冷逐渐结束,开始有了大地回春的迹象。大年是一年的尾巴,更是新一年的初始,家家户户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今天博物馆将带您看看文物里的“大寒”,从文物中探寻大寒习俗,一起迎新年、迎新春。

北京民俗博物馆大寒节气馆藏文物

清代 木刻猪栏土地人物纹印板

中间老者头戴冠帽,身着袍服,一手轻拢胡须,同时手扶胯带,呈现富家翁的样子,横批指明老者的身份“猪栏土地”。两侧对联刻“一年高似象,四季大如牛”,象征对于养猪的期盼。下面刻有鸡鸭、肥猪和一件食槽,生动地展现了古人饲养家禽、家畜的真实场景与朴素愿望。在《西游记》中我们能看到无处不在的土地爷,而在古人的生活中,祭祀土地同样是日常的信俗活动,如岁末“打牙祭”等。在农耕社会,牲畜的健康决定家庭的富裕程度。俗话说人畜两旺,这件印板便是古人期望土地爷庇佑猪圈的实物见证。

打牙祭:农谚所谓:“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节气一般跟农历的岁末时间重合,故大寒的民俗活动多与过年迎新春相关。其中,在古代最热闹的民俗活动就是打牙祭。

打牙祭源于祭祀土地爷后美餐一顿的叫法。二月二做“头牙”,腊月十六做“尾牙”,既是传统民间祭祀土地、敬重自然的彰显,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犒劳一年以来艰辛劳作的酬谢。如今,打牙祭已演化为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的重要节礼。

来源:北京民俗博物馆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丨大寒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丨冬至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丨大雪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丨立冬
节韵汇丨岁末大寒至,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 | 小雪
冬元|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大寒·寻迹洛神赋
20日大寒: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20日迎来大寒节气: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网址: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丨大寒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6230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