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致死的疾病是绝望|《伟大的思想》(第一辑03册)
原标题: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致死的疾病是绝望|《伟大的思想》(第一辑03册)
★商务印书馆2023年大众类十大好书第一名,企鹅兰登×商务印书馆联合出品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渠敬东担任顾问遴选书目
★陈嘉映、戴锦华、董强、葛兆光、林道群联袂推荐!
★跨学科、跨语种、跨流派、跨国别,以专业角度为读者提供最丰富的阅读体验!
《伟大的思想》是企鹅兰登的“镇社之宝”,收录了推动人类文明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经典短篇著作,包括休谟、叔本华、托尔斯泰、薇依、福柯等。话题广泛、指引当下,涉及美学与爱的体验、人生价值、忧郁与规训、战争与暴力、女性主义等。融人类生活的敏锐观察、微妙推理、精确表达和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于一体,启发世人感受并让其成为有洞察力的头脑。中文版封面复刻原版设计,由“英国50大设计师”之一的大卫·皮尔森操刀,曾获D&AD国际设计大奖。
企鹅兰登出版人西蒙·温德尔曾说: “倘若没有这个作家或这本著作,我们将无法想象今天的世界”,这就是它历久弥新的迷人魅力。
《伟大的思想》中文版全六辑,首发第一辑、第二辑。上期 约翰·罗斯金《记忆之灯》:不灭的明灯 |《伟大的思想》(第二辑02册)(点击可阅读) 让我们看到颠覆维多利亚艺术与建筑的观念——建筑的设计向人类传达了关于过去的永恒真理。今天再给大家分享《伟大的思想》第一辑03册《致死的疾病》。作者是19世纪丹麦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之父、后现代主义的先驱索伦·克尔凯郭尔,译者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讲座教授张祥龙,南开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军。
《伟大的思想》(第一辑)
03《致死的疾病》
The Sickness Unto Death
绝望是对于人类迄今所处的绝大多数生存形态的刻画。
《致死的疾病》是索伦·克尔凯郭尔(S. Kierkegaard,1813—1855年)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于1849年7月出版于丹麦的哥本哈根。在克尔凯郭尔以笔名发表的著作中,此书属于最晚出的那一批,可以视为他 思想最成熟期时的代表作,克尔凯郭尔本人十分看重它。
此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为“ 致死的疾病是绝望”,主要探讨“绝望”(despair)的含义和它在人生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第二部分题为“ 绝望是罪”,主要分析作为罪的形态的绝望。可见,在这本书中,绝望代表一个关键性的思路。对于克尔凯郭尔,只要人还没有获得信仰,就处于这种或那种形式的绝望之中,尽管他的生存境况从表面上可以显得很正常。换句话说, 绝望是对于人类迄今所处的绝大多数生存形态的刻画。克尔凯郭尔关于人的美学境界和伦理学境界的分析为此论点做了有力的铺垫。然而,他不满足于从心理学和人类学角度来阐发它,因而在此书的一开头就通过讨论“自我”的含义而对于绝望做了形式上的分析。
此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为“致死的疾病是绝望”,主要 探讨“绝望”(despair)的含义和它在人生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第二部分题为“绝望是罪”,主要 分析作为罪的形态的绝望。可见,在这本书中,绝望代表一个关键性的思路。对于克尔凯郭尔,只要人还没有获得信仰,就处于这种或那种形式的绝望之中,尽管他的生存境况从表面上可以显得很正常。换句话说,绝望是对于人类迄今所处的绝大多数生存形态的刻画。克尔凯郭尔关于人的美学境界和伦理学境界的分析为此论点做了有力的铺垫。然而,他不满足于从心理学和人类学角度来阐发它,因而在此书的一开头就 通过讨论“自我”的含义而对于绝望做了形式上的分析。
克尔凯郭尔指出,“自我”意味着在关联中发生的自身与自身的关联,因而只能是一种肯定性的而非否定性的“综合”,比如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自由(可能性)与必然的综合。作为肯定性的综合,这自我在与自身发生关联中就一定会使自身与另一个他者发生根本性的关联;而且,这他者只能被肯定性地理解为这整个自身关联的建立者。这样,我们看到, 克尔凯郭尔的自我观与黑格尔的主体观有根本的区别。它不是实体性的,利用辩证的“关联”而发展自身,而是纯关系的,因而从根本上是开放的(能与“虚无”打交道的),并被这关联致命地构成或建立着。
可见,在这自我与它的建立者之间或就在这自我之中(因为它本身只是两极之间的综合,并必然关联到他者),有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或相互构成的关系。偏于任何一边,不管是偏于自我还是他者,或偏于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自由与必然这些对子中的任何一边,都会导致一种“错误关系”。而 绝望就是指“那自身与自身发生关联的综合关系中的错误关系”。
由于自我不具有任何实体性而纯在自身关联中被建立,它在自身中就找不到任何关于这微妙平衡的观念标准,并因而几乎是不可避免地要滑向某一边。不管它滑向哪一边,都会陷入绝望,而当它想靠抓住两极中的某一极(人的感性和理智只能这么做)去避免绝望时,就势必更加失衡而陷入更深的绝望之中。然而,可以看到,处于绝望之中就意味着以一种失衡的方式处于自我与他者的关联张力之中,因而潜在地更有可能意识到这种关联。所以,当一个人的绝望越具有自身关联性时,这绝望就越被强化,人也就越痛苦,但也越有可能更清楚地意识到这绝望的真正含义,并因此而越接近拯救的可能。 如果他最终意识到一切以现成性为前提的努力都无意义,并因而完全彻底地要依凭于那在自身关联中建立他的力量而成为自身的话,他就会或才会从绝望中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信仰。
这样一个自我观和绝望观是这本书的思想中枢,一切论述都是由此展开的。正是由于自我在自身关联中与他者关联并被建立,才可能有两种错误关系或绝望:“不要是其自身”和“要是其自身”。前者偏离开了自我的一极,后者偏离开了他者一极。而且,这两种最重要的绝望可以以不同方式体现于其他的绝望形式中,这些绝望也都是由于“缺乏”了维持平衡所需要的某一极(比如有限性、可能性等等)而引起的。
正是由于 自我与他者的微妙平衡和根本性的开放性,许多绝望现象或绝望结构才是可理解的,比如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就一定与那建立了此自身关联者有关。如果这建立关联者被视为尘世之物,比如财产,那这人的自我意识就比较弱,他陷入的绝望也就比较低级。如果这自身关联的来源被视作他的恋人、他的家庭、他的人格一致性,那么这自我意识以及有关的绝望状态就越来越被强化了。
克尔凯郭尔对于“个人性”和“特殊性”的强调只是一种突破黑格尔和传统西方哲学的手段或方式;他的思想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以个人主体性为终极实在的主体主义,而是更近于一种在人的实际生存中实现出来的个人自我与建立它的他者之间的平衡论或相互构成论。这是一种在探求信仰的思想特点时达到的非概念的中道观。因此,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并不像它表面上或它(有时)生硬的表达方式所显示的那样是一种完全的反理性主义,它反对的或“冒犯”的只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概念理性主义,而它本身对于自我和信仰确有一种更深的非现成领会,而这种领会是有构成意义上的理性或理路(“启示”或“开启”的原本含义)可言的。 “致死的疾病”是绝望,但这绝望是可治愈的,即被人与神、有限与无限、我与他之间微妙平衡的发生状态(“复活和生命”)所治愈。
本书发表时用的笔名是“安提-克里马库斯”(Anti-Climacus),将它译为“反克里马库斯”并不完全合适。按照H. 洪(H. Hong)的看法,“安提”(Anti)在这里并不意味着“反对”,而意味着一种 等级上的“在前”或“先于”。克尔凯郭尔在发表《哲学片段》(1844年)和《非科学的最后附言》(1846年)时所用的笔名是“约翰尼斯·克里马库斯”。在那里所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从哲学角度而非有明确的终极关切的人角度而做的分析,因而与“安提-克里马库斯”的“为了使人受教益和得醒悟”(《致死的疾病》的副标题)而进行的关于绝望和信仰含义的直接探讨不同。克尔凯郭尔将克里马库斯所表达的思想境界视为比较低的,而将安提-克里马库斯所表达者视为相当高的,甚至高过了他本人实际上所能达到者(这也是他在长时间的思考后最终还是决定用笔名而非真名发表这本书的一个原因)。他这样写道:
约翰尼斯·克里马库斯和安提-克里马库斯之间有数个共通之处,但他们的区别在于约翰尼斯·克里马库斯将自己置于相当低的地位上,甚至说他不是一个基督徒,而人们可以察觉到安提-克里马库斯自视为一个处于极高层次上的基督徒。……我认为我自己所处的地位比约翰尼斯·克里马库斯高,而比安提-克里马库斯低。(引自洪的英译本,第xxii页)
张祥龙 王建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刘亦菲,采访界的泥石流,一语致死系列
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多样的克尔凯郭尔
41天榨干丈夫1300万资产,轰动全国的骗婚致死惨案
女孩被四个禽兽凌辱致死,第二天竟然好好的出现在学校……
约翰·罗斯金《记忆之灯》:不灭的明灯 |《伟大的思想》(第二辑02册)
女孩因长得漂亮,被男人关进铁笼折磨致死,尸体被搅碎做成鸡饲料
女大学生嫁53岁外国老头,婚后惨遭虐待致死,体内发现3名男子DNA
小说人物的疾病与命运
世界上最难治愈的六种疾病!
《突变》:疾病、肉体和身份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