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时代的创伤及疗愈

原标题:成功学时代的创伤及疗愈

话剧《索爱》剧照

□申霞艳

由张欣编剧、王筱頔导演的当代都市题材话剧《索爱》是对爱的探索,对家园的追寻。话剧深刻展示了一个成功学时代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的创伤及其疗愈的可能路径。作品在主旋律之外另辟蹊径,回到每个个体的心灵世界,回到爱与幸福这个古老而常谈常新的人生课题。

《索爱》的情节十分紧凑,每幕衔接一点也不拖沓,起承转合均具速度感。一上来就是问题:一对情投意合的恋人在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之际,发现男方无法进入亲密关系,源于一种“心因性”引起的突发行为障碍。原来,男主角是由单亲妈妈初照抚养长大的,一路求学,拿到博士学位,成为儿科医生……母亲自己的家政事业也风生水起,趁疫情小公司撑不下去到处并购,规模日益扩张,生活的每一步都在掌控中。她爱儿心切,急于为儿子找回已经缺席20多年的父亲陈泥来索回缺失的父爱,尽管她对前夫恨之入骨!故事随之展开……

故事的高潮在陈泥死后,作为母亲的初照的袒露:这是埋在她心底20多年的一块石头,是她心灵无法承受之重。如今,前夫陈泥去世,她勇敢地对自己的儿子说出来:原来是她给陈泥挚爱的对象汪春梅散播了谣言,说陈泥得了爆发性肝炎,接下来会发展为肝癌,并偷了他的名画《怒梅》以及背后藏的存单,然后以耳钉伪造了现场,嫁祸于汪春梅。她原想偷走画作报复偷走她丈夫的女人,没想到直接改写了艺术家的人生。

当她将自己的罪孽讲给儿子,出乎意料,儿子第一次与母亲深深拥抱。这么多年他们之间一直隔着厚厚的帷幔,溺爱、愧疚、代沟、复仇心理……家庭的破碎曾经让这对母子陷入困局。不在场的爸爸犹如一个黑洞横亘在生活中央,光鲜的表象下有着痛苦、黑暗、难堪。这种创伤深不可测地潜入儿子幼小身躯的核心,伴随着他一起长大,并最终在他结婚时酿成苦果。过去并未真正过去,它死灰复燃,随时再生,像寒风、像海浪、像砂砾、像盐……此刻,迟来的理解融化在身体的拥抱中。

随着父亲陈泥的去世,儿子理解了人生必定包含的残缺:女强人妈妈有自己难以启齿的创痛;父亲有自己无法诉说的怯弱。生命途中必定会碰到一个又一个麻花般的扭结,如果不能打开便会变成死结。在这个快节奏的消费时代,人人追求效率、追求成功,我们常常忘记去打开自己的心结,忘记好好与过去告别。

《索爱》让我们停下匆忙的步履,让我们回到家庭,回望自己的心灵家园。在人口结构发生巨大调整的今天,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独生子女一代爱的需求、爱的愿望、爱的能力重新遭到检阅。上帝公平吗?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些人费尽全力也无法靠近罗马。但爱、幸福并不是靠努力就能获得,恰恰相反,适度的松弛、顺其自然,却可能感受爱、体验幸福,就像清风、落花、微雨、明月对应的是一颗闲适的心、自在的我。

作为话剧,比起剧情我们更关心是表演效果。布景极其简洁,舞台凝练,客厅中高悬的一幅中国书法却暗藏玄机,背后正是陈泥的画《怒梅》以及多年他搞装修赚的一笔钱。这是当代艺术与金钱关系的反讽:艺术不能以金钱多寡论高低,然而其价值又不能不以金钱来标示,离开金钱的加持,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并不能获得社会的尊重。剧中同父异母的两兄妹像是理想与现实的化身,哥哥苦苦奋斗只为活成母亲想要的受人羡慕的样子;反而是高考落榜的妹妹陈渡更贴近生活真谛,渡己渡人。父亲曾可以拥有“天使基金”,儿子被表扬为“天使医生”,最终,父亲的翅膀被爱折断,儿子却因为得到疗愈而展翅高飞,开启崭新的昂扬向上的生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张翎《归海》:保持对灾难、创伤及疗愈的持续思考
UCCA“愈所”系列第二季丨对话:艺术疗愈学科的发展及实践
你身上这四种迹象,说明你有未曾被疗愈的童年创伤——爱彼嘉小语
戴上「面具」,找回自己:戏剧治疗为何极具疗愈性?
杨树军|写作一直在充当自我疗愈功能
艺术如何疗愈身心?这个展览给你一剂心灵“藥方”
想要给情绪低落的猪做一次音乐疗愈……
接纳不完美,是一种疗愈
用文学疗愈并祝福
这届打工人,在心理书单里搞疗愈

网址: 成功学时代的创伤及疗愈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6244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