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里的河南老家|淮滨造船:借得东风好扬帆
原标题:谚语里的河南老家|淮滨造船:借得东风好扬帆
谚语里的河南老家|淮滨造船:借得东风好扬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刘宏冰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1月20日,大寒。雪后初晴,红日升腾,淮河上金辉闪耀,让这“冰封世界”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对于固始船民邓照喜、丁金侠夫妻俩来说,2024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在淮滨县临港产业集聚区建造的新船全面完工,目前已办妥所有手续,即将择吉日下水。
“我15岁起就跟着父亲跑船,开过五六百吨的钢筋水泥船,前几年又与人合伙建了条万吨大船跑长江。去年自筹300多万元回老家建条新船,打算自己单干。河南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淮河航运繁忙,淮滨中心港航线日增,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坐在船头装修豪华的客厅中的沙发上,邓照喜乐呵呵地说。
邓照喜夫妇新船上的客厅
结婚十多年,丁金侠跟着丈夫风里来、浪里去,邓照喜总觉得亏欠她和家人,辛苦迎来幸福收获:2016年,丁金侠和丈夫终于在固始县城买了房,还把大女儿送进了城里的学校。
“我们这一代在船上漂泊,吃尽了苦头,不能让下一代再居无定所了。”邓照喜说。
“老话说得好,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在一边哄着小女儿的丁金侠接过了话茬,“俺跟着你一块跑船,心里踏实。父母年纪大了,还是让他们上岸看孩子。现在国家政策好,淮河航运火,我们趁年轻,好好挣几年。”
造船好“邻居”上船来“取经”
“喜子在吗?我们来参观一下你家新装修的客厅。”说话间,造船新结识的“邻居”、安徽蚌埠的船东卜飞飞夫妻俩,攀着舷梯上了船。
卜家的船晚开工一个月,这会儿正装修。听说邓家的船完工了,便上来看看,好参照着装修自己“流动的家”。
淮滨造船历史悠久,长江、大运河水系上跑的船,素有“十船三淮滨”之说。改革开放后,淮滨造船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县里将其确定为主导产业加快培育,这里生产的1000吨—4000吨钢制散装货船,以船形美、航速快、稳定性强而闻名遐迩,甚至远销到珠江流域。近年来还引进了游艇和画舫生产,造船产业更加蓬勃发展。
作为整合壮大后的淮滨七家造船企业之一,承建邓照喜、卜飞飞两家新船的淮滨县祥云船业有限责任公司内,沿淮河滩上摆满了几十艘在建的船只。
王明海班组正在机舱内作业
尽管天寒地冻,有着30多年造船经验的王明海父子,领着他们班组的四五个小伙子,正干得热火朝天。
“年前抓紧将这几艘船干完好结账,我们过个幸福年,船老板新船下水也喜庆,家家都欢喜。”王明海笑着说。
“十里淮畔造船忙,钢花飞溅迎新年。”淮滨县临港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党组书记杨勇表示,2023年累计完成船舶生产620艘,2024年上半年造船订单已经排满,如今园区240个船台座无虚席,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借得东风好扬帆,行舟破浪出中原!”杨勇感言,“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行船如此,做事亦如此。小到一条船,大到一个产业,乃至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化河南建设,甚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图片均由刘宏冰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谚语里的河南老家|淮滨造船:借得东风好扬帆
淮滨城市书房,越来越多的孩子来打卡
创造NI的热爱,东风日产助力每一个梦想扬帆起航
方言话剧《老家》首演 河南省内外专家“把脉问诊”
酝酿三年,河南原创方言话剧《老家》今晚隆重登场
豫版图书“扬帆出海”
东风解人意 传承好家风
长图丨风好正是扬帆时
旭日阳刚王旭回河南老家探亲,家中杂物乱堆显脏乱,屋顶已有破损
终于知道为什么造船这么贵了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