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解人意 传承好家风

原标题:东风解人意 传承好家风

有的家风诚实守信、开明勤俭,有的家风低调做人、为人谦和,有的家风是亲情相助、宽厚忍让,我家的家风是与人为善、孝悌勤勉。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是对家族的传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自己的独特习性和风貌,并隐性存在于某个家庭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

我的爷爷,二级乙等伤残军人,1945年7月入伍,1946年2月于山西淇县城南战斗负伤,右上肢枪伤,肘关节僵直,右手无名指小指不能伸直。他识文断字,宽厚待人,勤劳善良,坚守原则。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为了糊口,他担上麦子,翻山越岭,走上十天半月,到山西换成玉米、山药干等粗粮;每天天不亮,他就到地里干活;他和蔼可亲,成天笑呵呵的,有好吃的总是先紧着我们;上甘岭、渡江侦察记、英雄儿女,是他经常讲的故事。

我的父亲师范毕业,当过老师,做过播音员。从小父亲就教导我们要坚持不懈,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深知生活之艰辛,告诉我们要勤俭,要多读书,要懂礼貌,对人好,追求上进,这也成为我们的家风,影响着我们兄妹的成长。他喜欢读书,乐于助人,热爱工作。他博览群书,文史哲学、诸子百家,无所不读,就连春节对联的内容都和我们一起编撰。十里八乡谁有个难事,他总是积极帮忙,买米面油、化肥、农药,处理家庭纠纷,他从不推辞。工作上,他积极主动,尤其在乡里上班的时候,经常十天半月不回家。他身体力行,深深地影响了我们。

我们从小耳濡目染,从祖辈父辈学到了谦逊、刻苦、简朴、善良、友爱和正能量。我也是师范毕业,上学时讲团结、爱劳动,集体荣誉感极强,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广泛涉猎知识,爱好比较广泛。从教30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着党务工作,和我爱人一样,热爱教育和公共事业,关爱学生,以校为家,三尺讲台育桃李,春风化雨写春秋,为教育事业贡献了我们的青春和力量。

我们一直鼓励和鞭策儿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负众望,他诚实善良,乐于助人,学习成绩突出。儿子曾在湖南省新宁县的一所希望小学进行过为期一个月的短期支教,我问他这么短的时间能教会孩子们多少知识,儿子回答:“我觉得短期支教的目的,是给那些处于闭塞环境下的小孩子‘走出去,看世界’的希望和动力。”志愿者就是播种机,种子撒播在他们心里,相信总有一些能发芽!给孩子们留下一道温暖的光,也许就是支教最大的意义吧。

一个家庭,一家家风;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我们村有个好听且诗意的名字——东风,等闲识得东风面,东风夜放花千树,忙趁东风放纸鸢,东风袅袅泛崇光……我家过道影壁墙上的诗是我和爱人一起编撰的,东风解人意,唤开万户春!良好的家风如东风吹过,涵养着社会公德,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浸润着社会道德风尚。家风是家庭的主旋律,如春风,似春雨,润物无声,是家庭成员人格和品德的体现。(董志民/文)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东风解人意 传承好家风
市一福院好家风系列 | “廉洁好家庭”之冯玲玲家庭
市委党校举办“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爱国精神”主题道德讲堂活动
封车讯|穿越四省“寻找英仕派”,东风Honda文化探寻之旅在贵阳收官
观点|刘川眉:苏东坡的家风家教
乞巧文化如何传承创新?
“和”之家
“纸”里“杭”间寻找匠心传承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广辉:要传承技艺,还要把广彩市场做好
跟着“非遗菜刀”传承人去“打刀” 感受百年技艺

网址: 东风解人意 传承好家风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143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