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对时间的认知如何影响城市与建筑的营建?

原标题:先民对时间的认知如何影响城市与建筑的营建?

先民对时间的认知如何影响城市与建筑的营建?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军

时间,流动却不具象。它不可见,却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它让粮食成熟,让人走向壮年、衰老与死亡。因为它,四季流动,小麦金黄。它影响着我们的外貌,也影响着我们的文学、哲学、人生价值观。

1月26日,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军做客名人大讲堂,在阆中古城开启“古城保护季”第二讲。王军老师将以《中国文化的时间与空间》为题,细说中国古人的时间观念对中国城市、建筑营建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城市营建、空间布局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这些年我们对故宫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研究故宫平面布局。”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故宫的房子到底是怎么摆的?东南西北的摆放有哪些讲究?在探索答案的时候,研究人员找到了一把钥匙,这就是古人对时间的测定方式。

“古人对时间的测定,必须要借助空间来完成。这种测定方式又反过来定义地面上的城市,乃至建筑的平面布局。”例如北京中轴线,就取意于正南北的子午线,古人可以利用这条线测定一年的天数。王军介绍,中国古代观象授时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地平方位测定天体的位置以获得时间。东南西北是春夏秋冬的授时方位,由此衍生出东南西北即春夏秋冬、时间与空间合一的观念。

“这种方式赋予了城市不同空间以不同的文化意义,例如春夏秋冬有着生长收藏的含义,这些就成为了建筑规划时功能安排的依据。”王军进一步介绍,例如东边代表春,西边就对应着秋,春天代表生长,秋天代表肃杀,所以东面当尊于西面。“例如修建寺庙的时候,东塔也要比西塔高。”在1月26日的讲座中,王军还将以故宫、五台山佛光寺、丽江古城、黄平旧州古镇、安徽黟县呈坎等多个古建筑、古城为例,进行更为详实的解读。

“这是一种文化观念,寄托了古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朴素的情感和认识。”在王军看来,古人这一套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并非“玄学”,而是来源于对世界最为朴实的认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图据受访者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先民对时间的认知 如何影响城市与建筑的营建?|名人大讲堂
人文艺术如何与城市气质相互成就?《印象》特别策划“城市艺术之旅”启动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进行时,南头古城喊你来看展
对时间的利用,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将成文化新地标
彩陶纹饰,先民审美意识的萌芽
在西宁,与远古先民来一场跨越万年的对话
当代艺术家崔洁个展:探寻上海建筑、雕塑及生态的历史与回忆
海南作家乐冰获“禾泽都林杯——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优秀散文奖
影响你认知的10句话

网址: 先民对时间的认知如何影响城市与建筑的营建?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6317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