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博院特展上新:黄公望领衔,十幅院藏重磅画作“出关”
原标题:广州艺博院特展上新:黄公望领衔,十幅院藏重磅画作“出关”
1月27日,“万壑争流——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画派艺术展”第二期正式对外开放。第二期展出的4个画派分别是娄东画派、虞山画派、常州画派和新安画派。展品共66件号(实物164件),涉及画家54位。
自开馆以来,古代画派艺术展深受观众喜爱,第一期一经推出广受好评,观众留言本上记录下“看展一朝,胜悟十年”“中华瑰宝,叹为观止”“书画艺术是一种语言,让彼此处于不同时空的我们完成一次心灵的对话”等动人话语。展览第二期也是诚意十足,精挑细选重量级院藏经典呈现给广大观众。
清代画坛流传着“家家一峰,人人子久”之说,“一峰、子久”正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字号。黄公望的艺术对清代“四王”影响也极深,是他们“摹古”所尊崇的重要对象。展览第二期便以黄公望作品《溪山图轴》起始,为述说“四王”艺术作引。“四王”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的画风备受推崇,被奉为正统,对后世影响深远,并流衍出“娄东”“虞山”两派。展览第二期同时展出“四王”多幅精品画作,其中有王时敏《云壑鸣泉图轴》、王鉴《仿古山水图册》、王原祁《胜弈图轴》、王翚《两岸青山图轴》。恽寿平柔美秀雅的没骨花卉画,开创了一代新风,遂形成了以其风格为核心的“常州画派”,对清代花鸟画风影响深远,岭南名家居巢亦受其影响。而相对于以上三个正统画派,在安徽地区有一群“遗民”身份的画家异军突起。他们饱览新安名山胜景,尤其受黄山真景的熏陶,神遇而迹化,其笔下的山水造型奇幻而不失自然生动,后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
四大画派各有千秋,交相辉映,齐聚在今时今日的展厅,是难得一见的胜景。据介绍,第二期特展中有十件重点展品值得关注,包括一楼展厅的黄公望《溪山图轴》、王时敏《云壑鸣泉图轴》、王鉴《仿古山水图册》、王原祁《胜弈图轴》、王翚《两岸青山图轴》,以及弘仁《黄山始信峰图》、査士标《秋林策蹇图轴》、梅清《山水通景屏》、石涛《诗画册》、恽寿平《芦花芙蓉图轴》。
重点藏品——
1.《溪山图轴》(元)黄公望
创作年份不详 绢本设色 161.8×46cm 容庚先生捐赠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江苏常熟人。擅画山水,幽静自然,笔法简淡,有荒率天真之趣。为“元四家”之一。对清代文人山水画影响尤为深远。
此图是双拼巨幅的左半幅,所以构图不是完整的。画上有清代画家恽寿平题跋,他认为这是黄公望的真迹,甚为爱重。鉴定家谢稚柳认为,虽然黄公望学画较晚,但不会一幅早年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他认为此幅《溪山图》便是黄公望早期作品。“它的表现与晚期的不同,在于不是清空而是迫塞满纸的情景,不是简括而是繁复的描绘,不是深沉炼气于骨的而是温润柔和的笔,不是精简地惜墨如金而是一片湿晕的墨痕。”(谢稚柳《元黄子久的前期画》)谢氏还指出王时敏、恽寿平他们都学黄公望,虽然所追求的是黄公望晚年风貌,但还带着黄的前期温润的气味,应是从类似这种早期作品而来。
2.《云壑鸣泉图轴》(明末清初)王时敏
1674年作 纸本水墨 71.1×38.3cm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王锡爵孙。官至太常寺少卿。擅画山水,宗法董其昌,兼学黄公望,笔墨苍润疏秀。王翚、王原祁、吴历均得其指授,为一代画苑领袖。
此画为王时敏83岁所作,虽然他说自己晚年“目昏腕弱”,但观此作,运腕虚灵,随意挥洒,山中草木以粗笔重墨点画,浓淡干湿对比强烈,尽显其苍润疏秀的笔墨特色,极具浑厚华滋的艺术韵味。
3.《仿古山水图册》(明末清初)王鉴
1668年作 纸本设色 每页26×18.4cm
王鉴(1598—1677),字玄照,后改字圆照、元照,号湘碧、染香庵主、弇山后人等。江苏太仓人。王世贞曾孙。擅画山水,以临古见长,风格苍莽浓润,明秀高雅。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王鉴中年以后转学多方,北宗名家也是他学习的对象,到了晚年,他已能将南北宗名家融会贯通,特别是吸收了赵伯驹、赵孟頫的青绿法,形成了“皴染兼长、笔力雄浑沉着而又含蓄文秀、墨色层次丰富明洁华润的笔墨特征”。
4.《胜弈图轴》(清)王原祁
1704年作 纸本水墨 75.9×40cm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官至户部侍郎。擅画山水,师黄公望、董其昌,以古法为归依,笔法生拙沉雄,墨色元气淋漓,韵味醇厚。画风受到皇帝的喜爱,备受推崇,追随者众多,形成“娄东派”。
此画是王原祁63岁时所作,正值他艺术上最成熟之时,笔墨精诣,构图疏朗。他虽言自己是临仿吴镇的笔法,但其实还是接近于董源、巨然的面貌。
此画创作于1704年正月之末,其时风日晴美,鸟啼花放。王原祁心情舒畅,展纸放笔,创作了这幅山水佳作。刚刚画好,娄子恒、姚文侯等棋友便来到其寓所,切磋棋艺,大家还决定将王原祁刚画好的这张画作为胜者的奖品,最后画归了文侯先生。这件作品也成为王原祁与棋友们交谊的实证。
5.《两岸青山图轴》(清)王翚
1715年作 纸本设色 119×52.8cm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画有家学,后师王鉴、王时敏,画艺大进。擅临摹历代佳作,又饱览山川佳胜,终能心手相应,笔墨变化不竭,杰构层出不穷,成为一代巨擘。其弟子众多,形成了“虞山派”。
此图是王翚为送别挚友沈挺而作。沈挺,字景松,号邻霞,嘉定(今上海)人。他曾从王翚游,“寝食于画者三年,尽得秘奥”。1715年,沈挺到访王翚家,流连一两个月,两人饮酒作画,意气相投,有相见恨晚之慨。此画王翚以李白诗句为意境,构图妙合自然,笔墨精妙,设色清丽,充分体现了王翚典型的个人风格,属其晚年精心之作。
6.《芦花芙蓉图轴》(清)恽寿平
创作年份不详 绢本设色 141.3×48.5cm 容庚先生捐赠
恽寿平(1633—1690),名格,字寿平、正叔,号南田、草衣,云溪外史、白云外史等。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不应科举,卖画为生。工诗,善书画。花鸟画以徐崇嗣没骨为归,近学明人,注重写生,一洗时习,独开生面,海内宗之,有“常州派”之称。兼善山水,雅秀超逸,深得元人冷澹幽隽之致。
此图恽寿平以淡彩绘芦苇和衬景,烘托出芙蓉花娇妍的色彩;花朵染色轻透,再以白粉和粉色点染和勾勒,将花瓣轻纱般的质感表现得极为逼真;而芦苇和芙蓉的叶子则以没骨法写就,工写结合,充分展现了恽寿平高超的写生技艺,真真是“直逼天然”。
7.《黄山始信峰图轴》(明末清初)弘仁
1663年作 纸本设色 214×84cm
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歙县(今属安徽黄山市)人。明亡后出家为僧,改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擅画山水,师法倪瓒,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风格冷峭静谧,简远脱俗。为“新安画派”代表画家,又与石涛、梅清并称“黄山画派”三巨子。
1663年,弘仁与友人王艮相约一起去庐山游玩,他从黄山来到鄱阳与王艮会合,王氏当时是吕旦先家西席,故弘仁也就留寓吕家。吕旦先与弘仁是同乡,其父结交了不少抗清义士,故弘仁与他气味相投。弘仁在去世前的一段时间里曾两次住在吕家,并为其画过不少作品,其中一幅便是《黄山始信峰图》。
图中描绘了黄山始信峰上的各种奇松怪石,画家以尖峭简洁的笔法概括地表现出黄山松、石的特质,营造出空灵、冷逸的意境;方折的用笔,简洁的皴法,涤尽一切世俗之气,显露出刚正高洁的精神。此画乃弘仁生命最后期的一幅得意之作,他将遗民那种傲然不屈的情绪隐于画中,赠予志同道合的友人,正所谓“残山剩水有知音,断墨枯毫着意深”。
8.《秋林策蹇图轴》(明末清初)查士标
创作年份不详 纸本设色 166.5×75cm
查士标(1615—1697),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安徽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擅画山水,初学倪瓒,后参以吴镇、董其昌笔法,亦重视师法自然,作品笔墨疏简,风神萧散,气韵荒寒,独树一帜。为“新安画派”代表画家。
查士标早年生活在休宁,明亡后先是移居南京,后又定居扬州。他早年深受董其昌的影响,书画皆学董,也兼学倪瓒、吴镇,画风粗拙简逸,格调超迈。他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所谓“家家画轴查二瞻”。由于他与同里画家弘仁、汪之瑞、孙逸等往来密切,后人将他们并称为“新安四家”。
9.《山水通景屏轴》(10轴)(清)梅清
1693年作 绫本设色 181.5×493cm
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人。擅画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运动感。与弘仁、石涛一起被后人推为“黄山画派”三巨子。
此山水通景十联屏全幅宽近五米,是梅清存世作品中最大的一幅,气势磅礴,堪称巨构。画有两处未能贯通,可能原为十二屏,长度或达6.5米。梅清创作此画时正值创造力最旺盛之时。此画构图大胆,图从右起,先以险峻崔巍的山崖为前景,渐渐舒缓,至溪岸小桥屋宇为中景,然后至左为远山重叠,丛林楼阁;近景用浓墨,景致越远,色彩越淡,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纵透视、色彩透视等方法,使景致如宽银幕电影般在观者面前展开,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由于是画在绫上,尺幅又比较大,此图笔法与梅清常见的苍润细密作风有所不同,近景岩石的处理手法更接近于沈周粗笔一路,整幅作品前景雄奇豪放,远景虚灵清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山川的瑰丽奇幻,也表现出画家笔墨纯熟多变,能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而灵活运用。
10.《诗画册》(清)石涛
页二作于1690年,页八作于1693年,页十一作于1697年,其余无年款 绘画:纸本水墨、设色 书法:纸本 每页37.7×24.7cm
石涛(1640—1708),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宗室,明亡后出家,法号元济、原济,别号石涛、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擅画山水,布局新奇,笔墨雄健纵恣。早年居安徽宣城,常游黄山,与梅清交好,互相切磋,画艺大进。后与弘仁、梅清一起被推为“黄山画派”三巨子。
石涛早年在安徽宣城居住时,多次游黄山。在黄山中,他观茫茫云海,奇松怪石,感受造化之千变万殊,而后画艺大进。此册乃其晚年佳作,“尤极变化之奇”(张大千语)。石涛曾言“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山无不有……知奇未是奇,能奇奇足首”。正是在将黄山之奇转化为画面之奇的过程中,石涛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面貌。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俞彤 通讯员 穗艺宣
图片由广州艺博院提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全方位打造世界一流艺术殿堂!广州艺博院新馆惊艳“盛放”
60米国画长卷《墨彩珠江》亮相广州艺博院
《墨彩珠江》60米国画长卷在广州艺博院大咖画廊正式亮相
广州艺术博物院告别“麓湖时代”:此情只待成追忆
大湾区又增新文化地标 广州艺博院新馆将于11月30日开馆
大湾区文化新地标!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落成开放
国画盛宴 241幅佳作亮相艺研院国画院院展
台北故宫“国宝聚焦” :没有黄公望题跋的《九珠峰翠》
沈阳故宫以院藏青绿山水绘画文物展现中国“绿水青山”
第五届黄公望两岸文创设计大赛在南京启动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16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9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9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