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拖垮身体最快的方式,不是抽烟、喝酒,而是常做这2件事情

原标题:人到晚年,拖垮身体最快的方式,不是抽烟、喝酒,而是常做这2件事情

世间有句话:“老不舍心。”人老后,最怕的不是老糊涂,而是牵挂太多,又挂儿子,又挂闺女,又挂好事坏事,神识溃乱,又该如何安享晚年呢?

人到晚年,最大的幸福就是,内心清净,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心安即是归处》中所写的那般:“阅尽霜华心安,便是归处的意思,是当一个人看尽了繁华和这个世界的冰冷,最后结果已经不再重要,什么目的也不再重要,只求心安理得便是最大的幸福。

对外,季羡林是蜚声国际的东方学大师、在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都有着极深的造诣,并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然而,抛却外界的光辉,季羡林老先生显得十分低调,自称“农民的儿子”,生活朴素,不慕名利,仁厚真诚,用文字去探讨人生诸多问题,万般领悟,启迪着所有迷茫中的人。

比如,关于“怎样好好度过晚年生活”这一话题,季羡林先生在《心安即是归处》中写下了他的答案——人到晚年,拖垮身体最快的方式,不是抽烟、喝酒,而是常做这2件事情,希望你没有。

消极的情绪

季羡林在《心安即是归处》中写下人生感悟:多少年来,我的座右铭一直是“纵浪大化,不忧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人活一辈子,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但纵观长寿之人,基本上心态都比较好,积极乐观,季羡林亦是如此。季羡林自小体弱多病,一生患癌2次,却能活到98岁高寿,这一切都与他乐观的心态有关。

从季羡林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从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他也会将“混天下之大蛋”挂在嘴边,张口闭口,吐槽的都是你的所思所想:

早晨只是坐班,坐得腚都痛了。这些个浑蛋教授,整天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其实不是去看篮球,是在看大腿。......

即便到了晚年,季老也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从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乐观开朗。他说:“想要健康长寿,心态平和非常重要。

反之,心态消极的老年人,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抱着愤世嫉俗的态度,对身边的人也是吹毛求疵,不断地从鸡蛋里挑骨头。这样的老人,注定晚年不幸,因为他们看到的全部都是负面因素,又如何能活得自在呢?

无所事事

季羡林在《心安即是归处》中写道:“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过去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八十、九十都不希罕。人活得越是长久,越是能感受到孤独、寂寞,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长久的孤独感,会让老人变得消沉、压抑,甚至感到痛苦。

所以,老人一定要注意保持兴趣的培养,它可以让老人的生活更有情趣、更丰富,对老人养生是有帮助的。比如季羡林,即便到了晚年,也一直保持自己“学习”兴趣

晚年的季羡林,虽然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依旧精神矍铄,一门心思扑在学术上。每天凌晨4点起床,伏案工作,8点去上班,坚持了60多年,他家一度成为北大最早亮灯的地方。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几年下来,积少成多,竟写出1000多万字的学术著作和散文。有人问他,写这么多文章,身体吃得消吗?季羡林却笑着回答:“我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没什么了不起,至于我的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每天一趟图书馆,没感觉自己已经是个老人了。

读书和写作,犹如空气一般,蔓延于季羡林的一生。从季羡林的身上,我们体会到——凡长寿者多有兴趣和爱好,他们通过这些兴趣爱好,使自己的心情愉悦,给健康长寿创造良好的条件。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季羡林留给世人的忠告:退休后,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是这2件事
人到晚年,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子女,而是这3张“底牌”
人老了,最聪明的保命方式,不是金钱,而是关好这3扇门,晚年才不会凄凉
人到晚年才明白,能依仗的不是子女,不是伴侣,而是要守住这3样东西!
人到晚年,真正靠得住的不是儿女,而是这4样“东西”!
人到晚年,最惜命的方式不是养生,而是坚持“3不要”,现在知道还不晚
退休之后,最聪明的保命方式,不是金钱,而是关好这3扇门,晚年才不会凄凉!
人到晚年,真正靠得住的不是儿女,而是不如拥有这4样“东西”!
人老了,倒在病床上才醒悟,晚年最大的“靠山”,不是子女和老伴,而是这3样
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才醒悟,晚年的“靠山”不是老伴、不是子女,而是这两样!

网址: 人到晚年,拖垮身体最快的方式,不是抽烟、喝酒,而是常做这2件事情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6615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