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年味丨大年初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原标题:诗词里的年味丨大年初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大年初一,给您拜年了。一拜岁岁都如意,二拜金银装满堂,三拜福禄双双受,四拜欢乐绕身旁,五拜健步身如燕,六拜万事顺自然。
王安石笔下的初一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王安石笔下,最热闹的春节。爆竹声响彻云霄的时刻,千家万户忙着辞旧迎新。人们喝下“避免瘟疫疾病”的屠苏酒,给门窗换上“平安顺遂一年”的桃符帖。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就是平凡生活里普通人最大的幸运。
无论清明、端午、中秋、冬至,唐代诗人都有传诵千古的诗作存世——但元日除外,李白、王维、杜牧一干大诗人从未留下一首关于元日的诗。像杜甫虽然有《元日寄韦氏妹》《元日示宗武》两首作品,但诗句压根就不涉及初一节庆,标题里的“元日”只是简单表明写作日期而已。
实际上,唐人还不怎么重视正月初一,欢庆兴奋的程度远不及正月十五元宵、三月初三上巳、九月初九重阳这样的节庆——但到宋朝就不同了,宋太祖赵匡胤正月初四清晨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地把姓柴的大周变成了姓赵的大宋。或许因为春节几乎有国庆的意义,从宋朝开始,元日才变得不寻常起来。《宋史·礼志》里记载的元日汴梁皇宫大朝会场面,比《新唐书·礼乐志》里记载的长安皇宫大朝会更盛大隆重。
《元日》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诗中的“爆竹”,也是宋朝的新产品。晚唐诗人来鹄“小庭犹聚爆竿灰”的诗句可证:唐代过年时噼啪作响的,仍然是熊熊烈火中的真竹竿。宋代的火药和造纸术事业有了飞跃,才出现了用纸卷起、中有硫磺的火药爆竹。
但也有迹象表明,它或许叫《除日》——除夕之日——更加符合原意。比如第一句的“除”,说的正是辞旧迎新的交替时刻。只有写在除日才是“一岁除”,如果写在元日则已经是新一年,年岁更替的意义就没了。
元代诗人叶颙的《己酉新正》中也提到了春节的景象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新年充满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辛弃疾在《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中写道:“谁向椒盘彩胜 ?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登。”反映了人们在新年时的喜悦心情和对青春时光的珍惜。
孟浩然的《田家元日》则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农村对新年到来的感受:“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传统年俗大有讲究
古时,初一这一天,叫元日。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但其实,把岁首定在正月初一,是汉朝中期王家定历之后确定下来的,秦代至汉中期前,岁首在夏历十月,十月初一为新年。《史记·天官书》中说:“正月旦,王者岁首。”以后各代,沿用至今。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还有说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时至今日,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诗词里的年味丨大年初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
大年初一,咱先聊聊钱的事!
i意“龙龙” 福满新春 i茅台春节活动即将开启
守味湖南年,湖南博物院邀您共品 “湘酒盛宴”
愿得长如此 年年物候新(诗词里的中国节·春节)
春节的回忆
【年三十的记忆】第一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春节坚守
古人的年夜饭,年轻人先举杯
人间烟火处 年味渐浓时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8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0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