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河湟年俗的文化密码
原标题:解读河湟年俗的文化密码
敬年酒。刘鹏摄
街道上挂起的红灯笼,小孩点燃的鞭炮,城市里高高架起的龙门,超市里、集市上熙熙攘攘办年货的人群,农村锣鼓喧天的社火排练……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春节到了。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各地风俗习惯的多样性。青海地处高原,因为受气候、物产、人文风情以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青海的年俗也独具特色。
青海民俗专家朱世奎说:“在青海,春节的正日子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的。这五天,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习俗。”
朱世奎说:“在河湟地区,大年初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当天一早,青海汉族会吃元宝形的馄饨,取‘混沌初开’之意。传说盘古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四方宇宙。而且,馄饨与‘浑囤’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五谷丰登。早饭后,人们就开始了紧张的拜年活动。正月初一,青海汉族大多只在叔伯之间拜年。大人们拜年,往往先到长辈处,行跪拜礼,口称‘恭喜恭喜’,同辈之间一般行揖礼。行礼祝贺后,饮酒饮茶。家中大人忙碌时,也会遣小孩子前往拜年,他们会一一向长辈磕头拜年,之后还会得到长辈散的年钱儿(压岁钱)。过年期间即便遇到不认识的路人,都要相互作揖或者点头致意。”
大年初二后,大家会根据亲友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拜年。大家通过走亲访友,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准备拜年的礼行(礼物)也是一门学问。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拜年一般会拿馍馍、茯茶、冰糖、罐头等礼行。晚辈到长辈家拜年,礼行一般会重一些、多一些。同辈之间拜年,礼行一般要相当。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家拜年的礼行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朱世奎说。
大年初三,各家各户最重要的事情是给祖先上坟。朱世奎说:“青海汉族群众会在大年三十早上到祖坟请祖先回家过年,正月初三再到祖坟,意为已请祖先在家度过了春节,这天要送他们回去。祭祖,其本意是表达对先人的尊敬、怀念、感恩、继承、报答之意。大家在祭祀祖先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先辈对家庭、家族和国家所作出的各种贡献,重温家规、家训、家教,它们经过岁月的沉淀,成为族人的典范和为人处世的规矩。”
大年初一到初三,青海民间还有很多禁忌,如不能动刀、擀面杖,不能向外面倒垃圾,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打碎碗碟等等。这些禁忌蕴含的文化内涵是:要珍惜家庭的和睦与幸福,用欢乐祥和的心态来迎接新的一年。
在青海,大年初五俗称“破五”,之前诸多的禁忌过了初五这天就可以打破。青海民间也把这天称为“五福日”,在这天,一些人家会吃搅团或麦仁饭,商家会重新开业,寓意“五福临门”。
大年初五后,青海人过年的第三个阶段就开始了。此时,人们在街头巷尾敲锣打鼓,唱太平歌,耍社火,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生活幸福。如今,青海春节期间的民间文艺活动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社火,人们还通过旅游、看电影、参观各类展览和文艺演出来欢度春节。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舞蹈诗《河湟》青海西宁上演:一剧跨千年,最忆是河湟
青海西宁:岁末“手作展”展现河湟文化魅力
从展柜到课堂——河湟刺绣的“丝丝传承”
舞剧《河湟》在青海西宁首演 创新传承千年传统文化
河湟“花儿”绽放南京“星空”
来看看远古人类的神秘符号,“河湟陶韵——青海彩陶艺术文物展”亮相武博
青海河湟皮影 手指尖诞生的灵魂
【图片故事】青海河湟皮影 手指尖诞生的灵魂
澳大利亚华人学者圣童博士主讲《解读毕加索的艺术“密码”》活动悉尼举行
青海河湟传统社火:“高空艺术奇葩”闹新春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8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0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