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风·元宵特刊

原标题:中原风·元宵特刊

□廖华歌

我一直认为,元宵节是年的最好压轴。每到元宵节,我总会想起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它是我最早读到的古诗词,诗人通过去年元夜和今年元夜的相比,那种山盟虽在、佳人无音的惆怅和凄凉,令人充满锥心之痛!

少年时代在人烟稀少的深山老家,元宵无彩灯可看,更无舞龙舞狮踩旱船的热闹,有些小村戏,也只在春节演出。山乡习俗是元宵节这天,村里各家要蒸枣花馍、麦垛馍、灯盏形粘糕,并暗中比赛,看谁家馍糕个头又大模样又好看,预示着这户人家新一年运势好,吉祥如意。到了晚上,大人们在一个个灯盏形粘糕的灯肚里倒上一点核桃油,搁进一根棉线捻子,点燃后放在桌子上、水缸盖上、木桶上、面盆里等处,意为路路光明,八方来财,福运满满。待灯油燃尽,可扔掉线捻吃粘糕。

青年时期,从山乡初到山外的我,深感走进全新世界,生出强烈新鲜好奇。我才知道,元宵节是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唐代时,政府注重元宵张灯。每年元宵节这天,都有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吃汤圆、放烟花、观花灯等活动。汤圆的馅儿有豆沙、水果、五仁、黑芝麻等,有“吃一碗,万事圆满”之说。花灯样式不胜枚举,有狮子老虎、鸟兽虫鱼,也有俊男靓女、侠客义士等。一系列节俗,充分表达了人们期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生活愿望!

至今铭刻于心的是,我初到这个城市工作那年,与地区文化局的老师们一起,到一个因花灯闻名的小镇观灯,那个夜晚,我被彩灯之美惊得目瞪口呆。

小镇上的灯景愈美,我愈为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词中那位音信渺然的美人伤心,苦苦相思的两人,若能重逢共此良辰美景,那该是怎样的欢欣和幸福?然而,没有!花、灯、月、柳都只能成为过往爱的见证,而今却是佳人难觅,空留孤寂中泪湿衣袖的那人……

那晚灯谜特别多,主办方按灯谜难易程度发给不同奖品:手电筒、铅笔盒、烟灰缸、手提袋、钥匙扣……同去的年轻摄影师梁老师猜中最多,在我们的惊赞声中,他越发来劲儿,得意的神情让同行者顿生羡慕和嫉妒。我不善于猜灯谜,慌得四下转看,却不曾猜中一个,沮丧让我对梁老师心生不满,他再猜中时,我像没听到一样,故意不回应他,让他独自品尝无人分享收获的冷落无趣。

快要上车返程前,我终于猜中一个,奖品是一只小红灯笼,灯面上是位黛眉紧蹙的古典美女,我毫无理由地将其想象成欧阳修笔下的那位女主角,这样想着,恍惚间,那只灯笼上的美人开始起舞弄影,袅袅婷婷走向望穿秋水的那人……观灯者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我被挤来推去,虽然我将小灯笼举在头顶,它还是被挤得摇荡不定,有几次差点被挤掉地上,这让我的心紧揪着。

“来,我帮你拿到车上。”高高大大的梁老师及时施援。

仿佛遇到了救星,先前对他的不满和妒忌一下子云散,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让我有种想流泪的冲动。果然,小灯笼交给梁老师安全多了,被他高高举过头顶的灯笼,自由自在地欢快摆动,似在俯瞰摩肩接踵的人群。梁老师真靠谱!我暗自赞叹。

我放松下来,遂离开梁老师他们,折转向另一方向,利用剩余的一点点时间尽可能多观赏。

当我按照规定时间回到车上集合时,却见梁老师垂头丧气又强颜欢笑地坐在前排,他的棉鞋湿透弄得座位下一片水湿,我那可爱的小灯笼也破了,纸面上的美人毁伤惨重,一副珠泪涟涟的悲凄景象。

“对不起,过河时蹬滑了踏石……我,我那些奖品随便你挑。”梁老师边说边将他装满奖品的布袋子放在我面前。

我心在流泪,却强压怒火,无言的怨愤更具力量,我不看他也不看那布袋子,只气呼呼地望着别处。我不接受他的道歉,更不原谅他,他所有的奖品加起来,也抵不上我的小红灯笼,因为这是我自己得来的啊。

大家看到了我的生气难过,也看到了梁老师的内疚尴尬,为了安慰我和梁老师,一车人纷纷出言劝说,还笑言,这镇上的灯真是太好看了,特别是梁老师最后那个“脱脚灯”(蹬),堪称一绝!明年元宵节,让镇上提前来市里布展,梁老师更要把“脱脚灯”在白河里展演得更精彩。

那年小镇上的元夜,就此成了我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元夜。纵是时下高科技打造的焰火多么五彩缤纷,打造的灯展多么绚丽斑斓,我仍深感那次灯节,才是最好的灯节,没有之一。

那个元夜,有青年时代的我初次观灯的巨大欣喜,有对欧阳修《生查子·元夕》的纵情畅想,有灯谜获奖的欣喜,有美人灯笼破损的失望,那个元夜,满溢着青年时代的我种种复杂的心绪,有眼睛的饕餮盛宴和丰沛的情感体验,令我终生难忘。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原风·元宵特刊
中原风·端午特刊
中原风·春节特刊
中原风丨诗词四首
郑东元宵奇乐会|来郑州如意湖畔,一起奇趣寻龙
中原风·文艺评论
诗润中原文脉长
厦门首办汉服群像大赛,元宵鹭岛再现唐风宋韵
元宵佳节各地举办多种活动 热热闹闹过元宵
百花迎新乐中原,河南曲艺拜大年

网址: 中原风·元宵特刊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7066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