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 ×编辑部的故事 | 娜拉出走百余年后的她们(赠书)

原标题:女性文学 ×编辑部的故事 | 娜拉出走百余年后的她们(赠书)

《我的天才女友》里,生于破败街区的女孩莉拉与莱农倚靠着彼此,一起读着《小妇人》——正是这部女性文学著作成为改变她们命运的阿基米德支点。

后来,被迫辍学的莉拉在结婚前鼓励莱农:“你是不一样的,你是我的天才女友。你应该比任何人都要厉害,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女性的天空曾经是低矮的,天才莉拉怎么也飞不出那不勒斯的街区,《玩偶之家》在娜拉离家出走的摔门声中戛然而止。

然而,在娜拉出走百余年后,女性还是在“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寓言中摸索着走出第三条路来。这条路走得艰难,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像《小妇人》那样的女性文学作品正持续带来力量,女作家与女读者们正一起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期“编辑部的故事”,文艺君特别邀请了四位女性编辑聊了聊她们的女性选题以及她们对女性意识的自我认知。

策划| 文艺君

题图| 《我的天才女友》

编辑:胡金媛

“林白不止一次强调,把她定位成女性主义写作者,是极大的窄化”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致一九七五》《北去来辞》,一直到《北流》,都是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作品。特别是林白九十年代的成名作《一个人的战争》,它定义了中国女性文学,是中国女性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或者说正是从《一个人的战争》开始,中国女性文学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我早年读书时阅读的林白作品里,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古怪、神秘、歇斯底里、自怨自艾,也性感,也魅惑。而到了《北流》,林白已至花甲之年,《北流》的主人公李跃豆面临的也是一个更为驳杂、自由而开阔的世界,李跃豆敏感、封闭、向往自由、充满理想,带着《一个人的战争》里多米和林白自己的影子,其自我寻找的过程带着鲜明的“个人化写作”与“女性写作”印记。

但是,林白不止一次强调,把她定位成女性主义写作者,是极大的窄化。到了《北流》主人公李跃豆不再囿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她在不断地“入北流”“出北流”,也在八十年代的社会浪潮和新世纪的太平盛世间穿梭游走。林白把新与旧的时间隧道打通,以涓细的血和奔腾的情,倾注在饱满的生活细节里,丝丝缕缕交织出北流这座城市的命运,女性的成长与北流这座城市,乃至整个民族的历史融为一体。

编辑:孙琳

"以前没有人告诉我,女性最后都会变成一个人”

我平时确实格外关注女性读者需求。根据调查数据,很多国家的女性读者都占据了阅读市场的主导地位。作为图书编辑,女孩子是我的“衣食妈妈”。

去年我做了上野千鹤子《一个人的老后》这本书。上野老师对女性的福祉很关注,所以在一开头就提醒我们,无论结没结婚,生没生孩子,女性最终都是独自一人的,要做好准备。然后书里介绍了要做哪些准备。

这本书很易读。上野老师的文字是幽默直爽的,读起来感觉像在跟她一起坐沙发上吐槽。什么【最近不想跟让饭菜变得难吃的人一起吃饭】【子孙绕膝很幸福?把30多岁的孙辈抱在膝上会大腿骨折】【京都有个“大文字山”,我希望把遗骨散到把“大”字变成“犬”字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感叹,不愧是京都人啊……

这些年过来,我和很多人一样,逐渐知道了女性可以独立,可以成功,单身万岁;但没有人告诉我,女性最后都会变成“一个人”,无论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我们最后都会是一个人。作为已婚已育的宅女,我突然看到这个结论,突然知道原来还有从“家庭”中退休的一天,真是偷偷松了口气。

随着女性平均年龄的增长,属于“家庭”的时间在缩短,属于“自己”的时间变多。那么年轻时怎么打发这些时间,年老时怎么安全富足地度过这段时间,就需要早早做准备。不管是钱还是心理承受力,都不是一两天就能准备好的,比如一个i人怎么能自如地面对来给自己做护理的服务人员,我恐怕要学个10年。

我觉得,好好对待一个人的老后,是我们认真和自己道别的过程,是感知并践行“我很重要”的过程,值得好好做功课。

编辑:雷蕾

“生而为女”

我会关注女性选题,但很多时候不是刻意的,而是无意识的。波伏娃说,女性是“第二性”,“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我平时会被探讨女性命运这类主题的图书吸引,比方几年前有个别的社的同行朋友给我发了THE FIVE: The Untold Lives of the Women Killed by Jack the Ripper这本书的原稿,这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去讲述了19世纪伦敦的开膛手杰克那个著名历史悬案,一直以来,人们都更关注凶手到底是谁,也只知道受害者是妓女,却从未去深究过这几位受害者遭遇不幸的根源,根源或许不在于她们的妓女身份,而仅仅在于她们恰巧是女人。这本书去年已经由浦睿文化出版了,中文书名是《生而为女》。

我近期做的女性选题是胡辛的《张爱玲传》,作者是女性,也很关注女性命运。张爱玲本身就是非常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传奇,而她笔下的女性角色无论是性恶性善,譬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连环套》中的霓喜等,绝大多数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胡辛的这本张爱玲传记,将张爱玲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合她的文本进行深度剖析,绕不开的就是女性命运这个主题。

比如胡辛提到张爱玲《连环套》中的霓喜,写道:“女人是河。霓喜是条腌臜混浊,却仍在流淌、也会溅起浪花的女人的河。流淌、浪花,是她不乏野蛮的原始生命力的腾跃;腌臜、混浊,因她自身的缺陷,更因这周遭的人世间的龌龊!”

再比方书稿中有一章节讲述的是张爱玲和苏青的文本中女性形象的比较,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两位女性作家不像冰心、丁玲那般“正能量”,她们写的更多的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张爱玲和苏青都写女人,张爱玲写的女人永恒地出演爱情的戏剧,或真或假或半真半假或真真假假而已,苏青写的女人是平实的热闹的,就像苏青自己的人生一样:做女儿淘气,做媳妇受气,生女儿憋气,离了婚得争气。胡辛写她们二位“一个冷冷清清似冰玉,一个兴兴轰轰如火烧;一个幽暗深邃似古井,一个明朗喧闹如小溪;都红极一时,一个多技巧的娴熟,一个无技巧的单纯;都说‘没有爱’,一个仍在热热闹闹地寻寻觅觅,一个只是彻悟后的苍凉莞尔一笑!”她们都是不懈寻觅女性独立意识与价值的作家。

编辑:张远林

“我没有‘女性意识’,但有‘女性直觉’”

其实,没必要给女编辑贴上标签。在大多数人心里,可能觉得编辑这个职业只是做做文字工作,比较稳定,适合女性而已。

如果“女性意识”是相对于“男权社会”的一个概念,我想我没有。作为一个传统而典型的女编辑,我奉行朴素的相夫教子理念,但也要顽强地发自己的光,尽自己的力。

如果“女性意识”表现为对女性特有心理情感或生命体验的关注,我想我误打误撞地有。我的个性中天生缺少理性成分,表现在出版上,兴趣点也基本集中在散杂文和古典文化(尤其是诗词类)这种相对感性的类型上。我相信,诗词和散文类的图书,也是天生偏感性的女性读者的首选,这是一种“女性直觉”。

于是,从进入出版业行业开始,我便一头扎进了散文和古典诗词,尤其是在古典诗词方面。古典和现代读者的阅读有天然的屏障,学院化、学术化的表达固然自成一体,但作为普通女性,普通大众,她们需要更通俗、更接地气甚至更感性的表达方式来激起情感的共鸣。

在这种想法的趋使下,我坚持做了数年、共十几个品种的“浪漫古典行”系列。追随着安意如式的市场需求,我做了唐诗、宋词、乐府、诗经;追随着白落梅式的市场风向,我做了仓央嘉措、纳兰性德;追随着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的诗词热,我做了李煜、李清照、苏东坡、辛弃疾、李白、杜甫、李商隐、王维等等。庆幸的是,这些书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它们为我淘得第一桶金的同时,更让我体验到了做一个编辑的快乐,体验到了在起伏不定的市场浪潮捕捉并满足了部分读者需求的成就感。

当有女读者来电,用激动得近乎要哭的语调告诉我:《执子之手——诗经中的浪漫与哀愁》的那本书太好看了,我很感动;当有女读者来电,告诉我《一生最爱纳兰词》她很喜欢,她非常想见写这本书的作者时,我很惊喜;当《仓央嘉措诗传》的作者和她的读者因仓央嘉措而结缘的喜讯传来时,我很满足;当《李白传》被东方甄选选中而热销时,我为热心读者的热心反馈甜蜜而苦恼着……

当然,我也有我的遗憾。我奏不响黄钟大吕,称不上一个有使命感的真正“出版人”。那么,就让我继续在浅唱低吟中用“女性直觉”给更多读者带去心灵的慰藉吧!也许,也许那些不绝如缕的柔与韧,能织就另一番灿然的风景!

文艺君送福利了!

关注“长江文艺出版社”公众号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并文末留言

分享你想在三八妇女节说出的祝福,

或与女性文学有关的感受,

留言点赞量最高的2位读者,

将免费获赠本文中的好书1本!

长江文艺出版社微信矩阵

图文编辑 郭婧婧

责任编辑 吴蒙蒙

审  核 阳继波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她们,从“繁花”走向“自己的码头”
易小荷:她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
2022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20位女性作家的20篇女性故事
用文学传递女性之声,我们邂逅“女性文学图书馆”
永远喜欢《编辑部的故事》这段对话……
她们的复仇,比“漫长”更长
张娜拉老公 与老公相差六岁低调交往两年后结婚
关注女性及她们的家
赏读|谈十八世纪女性的自由行
50余位女性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汇成“她山之石”展览

网址: 女性文学 ×编辑部的故事 | 娜拉出走百余年后的她们(赠书)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7374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