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之山胸中之水
原标题:心中之山胸中之水
□黄其杰
今年春节期间,遵照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杨振熙山水画展”偶遇时的约定,我拜访了知名山水画家杨振熙先生。先生大病初愈,面色温和,略显木讷,妥妥的一个不起眼的邻家老爷子。先生画室简单整洁,刚刚创作的书画作品挂满一墙。说说这幅,评评那幅,他眼里有一种如面对自己孩子似的光芒。
翻看先生的作品,听先生讲山水画的知识,妙语频出,如坐春风。“山水画得形易,得意难。”先生一语道破山水画的玄机。
业内人士把杨振熙的山水画风格总结为简、静、淡。简,是把本来纷繁复杂的自然山水,用几根简单的线条、几块浓淡干湿相宜的墨块完美表现出来,尤其是山水中的人物,有时只是勾勒一个轮廓或点染几个墨点,而能形神俱备。静,看先生的山水画,能够体会到画家把自己融入画中、抑或观者自身进入画中的山水一体、山人合一,画家与自然一体,观者与作品一体。淡,是作品散发出的空灵空旷,先生的山水画,是惜墨如金勾勒出的淡淡乡愁,是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是淡泊名利的创作境界。
杨振熙笔下的山水,是抽象的山水,是“山—非山—还是山”的禅境,是“空山新雨后”的诗意,是朦胧混沌表象下的空明,是浓墨重彩营造的虚无。先生介绍,年轻时也经常游览名山大川,在自然中寻找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退休以后,才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现在先生所画山水已脱离具象,是心中之山,是胸中之水。
杨振熙1945年出生于河南孟津,退休前长期在河南美术出版社任美术编辑,这种经历令先生接触的经典多、眼界高,为自己的创作积淀了深厚土壤。
他的山水画取法石涛、黄宾虹诸师。又敢用墨、善用墨,用浓墨表现山水的厚重、深邃、悠远,给人以想象空间,深得宾翁心法。先生的取法借鉴如同蜜蜂酿蜜一样,采撷百花,吸收、消化后酿成蜜。
杨振熙在艺术上认可齐白石先生的“似与不似之间”理论,他把似与不似延伸到自然的客体山水与作品中的主体山水之间的关系。他还把白石老人的似与不似理论量化,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大了不似的占比。通过对白石老人理论的借鉴、量化、升华,先生完成了由实到虚、由繁到简、由具象到抽象、由自然之山水到胸中之山水的转变。
杨振熙另一个比较钟爱的绘画题材是牛。在中华民族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古往今来,中国人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
少儿时期放牛娃的经历,使杨先生对牛有特殊的情感。先生骨子里的农耕基因,使他努力想通过绘画保留一些农耕时代的记忆。他有个愿望,想在有生之年要完成一张关于牛的长卷,把牛成长、耕作、憩息、嬉戏的场景绘入画面,为牛歌唱,为牛立传。
杨先生笔下的牛,是耕牛,是劳作之牛,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牛,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牛。他特别钟爱画牛栏中的牛,三三两两,或站或卧,或交头接耳,或耳鬓厮磨,是劳作之后的憩息,是为明天的耕作积聚力量。
进入暮年,杨先生还在谋求衰年变法。他认为,书画相辅相成,书法不好,绘画也难以出彩。目前,先生在进行把篆书与草书相结合的探索,形成了具有很强辨识度的创新书体,这种探索精神、创新精神,难能可贵。
“要有超越前人的勇气”,这话从一个羸弱的、年近八十的老者口中说出,无疑是需要一点勇气、一点底气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心中之山胸中之水
扬之水等对谈:如何理解中国文学诞生的前夜?
中国国民党悼念星云大师:大师的慈悲奉献将永存于世人心中
论砂之分合以证水之分合,水之割可见砂之敛脉,穴真假均于此辨之
《此心安处:扬之水子聪合写小品展》在京举行
地理小补秘本足本公开之自序
堪舆文化:平洋心法之十三、十四、十五
执笔山水之乐 绘尽胸中丘壑
上善之水运河美(之五)
扬之水|六十九岁半——棔柿楼日课续编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5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8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9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7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32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