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2023年第5期||谢雅卿《花岗岩、彩虹与海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命写作》

原标题:《山花》2023年第5期||谢雅卿《花岗岩、彩虹与海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命写作》

谢雅卿,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讲师,英国诺丁汉大学英语文学博士。

逝世八十余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人生故事已被世人广为传颂,作家学者争相为这个神秘女作家立传作赋,为她的作品或人生提供自己版本的解读,正如伍尔夫自己在《到灯塔去》中所言:“一个人需要有五十双眼睛来观望。她想,要从四面八方来观察那个女人,五十双眼睛还不够。”[1]

英国传记作家林德尔·戈登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传》第一版于1984年问世,在国内已有译本[2]。2006年,戈登在此书的修订版中增添了许多新的思考,现在有幸将其译出。比起昆汀·贝尔作为“内部人士”为他的姨母写的传记,戈登的版本似乎少了一些权威的光环和窥私探秘的诱惑力,而在许多伍尔夫研究者的眼中,它似乎也不及赫米奥娜·李(Hermione Lee)那部包罗万象的长篇传记[3]那么详实、细致。然而,我认为,它一定属于伍尔夫本人最欣赏的那类传记。戈登指出,修订版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强调伍尔夫作为传记作家的一面——这里指的并非她的戏仿传记《奥兰多》(Orlando)或《猎犬弗拉西》(Flush),也并非她为友人罗杰·弗莱(Roger Fry)所著的那部授权传记,而是她为书写生命(常常是默默无闻的生命)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在总结、体悟伍尔夫本人的生命创作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戈登的这部传记似乎以一种具象化的方式展示了伍尔夫对于传记艺术的构想,它本身就是一部伍尔夫设想中的“新传记”的样本。于是,我们看到,传记作家在观察、塑造写作对象的同时,也被她的写作对象反向塑造,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交互模式,作品本身也呈现出一种圆融的嵌套结构,而它们最终指向的,是从松散、流动的生活素材中提炼出来的“存在的瞬间” (moments of being),是无法被归类的生命种属在暗夜和沉默中的进化时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山花》2023年第5期||谢雅卿《花岗岩、彩虹与海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命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我读完了《尤利西斯》,断定它不是一部成功之作”
伍尔夫:下一个任务难道不是解放男人吗?
《文献》2023年第5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22位中国女性写下真实故事 从《最好朝南》看生命写作
15种新书速递 | 2023年第5期
她们“生命的写作”就开始了
伍尔夫《到灯塔去》:生命中所有遗憾,都会以另一种方式成全
细读《金瓶梅词话》第45回之“哼哈二将”的彩虹屁
第四届山花文学双年奖颁出,黎紫书等10人获奖

网址: 《山花》2023年第5期||谢雅卿《花岗岩、彩虹与海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命写作》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7899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