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畅谈 | 吟光:每个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香港

原标题:作家畅谈 | 吟光:每个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香港

“对于 90、 80、 70 后,香港给内地甚至整个亚洲打造了集体回忆,有人心中是金庸的香港,有人是《倾城之恋》的香港,是《新龙门客栈》的香港,现在是《燕食记》的香港。”在香港作家吟光眼中,每个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香港,是文化造就的想象。

3月29日,“万水千山总是情——欢迎港澳作家回家”作家活动周在北京开幕。下午,“文学之梦,海阔天空”作家创作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43位港澳作家与内地文化届人士分享了自己的文学体验和思考。

香港作家联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学院特聘导师吟光正在从事跨媒介新媒体的未来叙事创作,也发现与香港有这种发展样式的基础。“香港的文学跟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形式经常联袂共生,即将在 5 月 开幕的香港文学馆也特设了‘文学与跨界艺术’展厅,潘耀明馆长也对这种前沿实践非常支持,我们的开幕展还会有第一次将经典文学展览用增强现实等交互媒介的方式呈现。”

“有人说香港的历史与其说在学术书、教科书和官方文档里,不如说更在故事里,音乐里,广告招贴画里。”吟光认为,这或许跟香港作为“文化港口”、多元汇聚的特质相关,也体现了香港文学乃至地区本身就存在的跨文化性。

比如科幻,与本土文化、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都有融合,香港的都市景观也构建了西方经典科幻电影对赛格朋克的美学想象。但作为新一代创作者,吟光想提出努力方向:不再复刻西方科幻对东方的想象,而是试图革新,比如融入古典审美素材。

吟光的新书《港漂记忆拼图》尝试了昆曲科幻,也是香港这座城市中传统性和未来感的叠加。在未来看见过去,在过去看见未来。而跨媒介的叙事方式,对地域的聚焦让“东方性”首先呈现在文本和时空观中,然后继续衍生成视觉和思想的东方基石。这些文化现象,背后映射的也是一代人面临的不断流变的历史场域。

“从古典到现代, 现在面对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强势入场, 其实创作的工作流已经在不断刷新, 21世纪的新青年、新文学在哪里?未来文学的方向在哪里?我相信一句话,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可以共同把未来创造出来。”吟光说。

潇湘晨报记者储文静 刘建勇 摄影杨旭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作家畅谈 | 吟光:每个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香港
“我想靠近读者,紧贴地面” 作家雪漠现身上海畅谈中华文明“安心之道”
对谈|关于都市的记忆与讲述
蔡少芬晒出香港豪宅!光一个阳台,足以证明家境实力!
香港偶遇曾经的电影女神,她真的每个年纪都有每个年纪的美啊!
生活中有一个很好的词,叫恰到好处
如何在文艺创作中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作家石一枫等畅谈观点
香港一众明星: 成龙 周润发 刘德 周星驰 畅谈未回归时……
苏州光福镇:年味伴书香,如沐“春风”润人心
作家李燕燕畅谈非虚构写作:展现你未知但存在的世界

网址: 作家畅谈 | 吟光:每个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香港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7947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