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初心”守护非遗传承“匠心”

原标题:税务“初心”守护非遗传承“匠心”

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税结缘,当地税务部门以税务“初心”守护非遗传承“匠心”,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焕发新貌。

非遗“土陶”的第一张发票

在文化璀璨的“丝路明珠”喀什,土陶是一张独特的名片。这种被誉为“泥巴艺术”的手工艺品,原本是为了制作人们生活起居中常见的器皿,随着传承千年的文化沉淀,在匠人的巧手之下,一块块普通的泥土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它们或古朴典雅,或色彩斑斓,无论是简约的线条还是复杂的图案,都透露出一种新疆独特的美感和韵味。

英吉沙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是不断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传承人中的杰出代表。他希望通过努力,让英吉沙土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当地发展壮大,更能走出去被更多人知晓、欣赏和收藏,成为传递新疆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一天,一名广东的游客找到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希望和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土陶运往内地的工艺品市场销售,但前提条件是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能开具正规发票。恰逢英吉沙县税务局的干部前往土陶村调研,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在院子里看见税务干部的身影,急忙出门求助,税务干部了解了他的诉求后,立即为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开具了发票,并对他的经营发展提出了建议。

随着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的名气越来越响,和税务部门的关系也越来越熟络,税务干部经常上门走访了解他的经营状况,为他提供个性化的税务服务和支持,帮助他更好地发展土陶事业。

英吉沙县税务局密切关注土陶“非遗”产业,与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紧密合作,深入了解土陶产业的实际需求和痛点。利用精准画像,税务局为合作社和手艺人量身定制了一套税收优惠政策“大礼包”,确保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为土陶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如今,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还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英吉沙县税收宣传大使,税务与“非遗”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税务干部走访英吉沙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为其宣传税费优惠政策 (饶颖春 摄)

非遗小刀的“淬火”活水

“我从小就是听着叮叮当当的捶打声长大,7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锻造手工小刀,至今已经50多年了。”英吉沙小刀第八代传承人胡普尔·热合曼拿起刀身对着光线看了看,用手摸了摸,然后继续开始第二轮捶打。

“一把好刀需要29道工序,锻刀最重要的流程除了千万次捶打和辛苦,更重要的是淬火,淬火能给钢带来新生。”胡普尔·热合曼对前来走访的税务干部说,“对小刀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好的政策支持,帮助我们健康发展,这是我们行业淬火的水。”

税务干部走访英吉沙小刀店铺,为纳税人宣传税费优惠政策 (饶颖春 摄)

针对“非遗”小刀行业的发展诉求,英吉沙县税务局围绕税费优惠政策享受情况,为涉及行业的纳税人缴费人,开展涉税“智能体检”、出具“体检报告”,明确完善税费政策精准推送机制,更好实现“政策找人”,确保政策直达快享。不仅如此,税务干部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确保业务办理“零障碍”,政策享受“零延误”,税惠福利“零折扣”。

如今在“小刀村”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有80%以上的农民从事小刀制作和销售工作。该村现有72家小刀店铺,从事做刀的工匠达500余人。为了更好传承和保护英吉沙小刀文化,非遗小镇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刀王故居在该村建成。2023年,英吉沙县生产了90多万把小刀,产值达到1.5亿元,实现直接就业1100余人,人均增收2万余元。

英吉沙县税务局将持续为小刀行业输送淬火好水,关注老字号和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聚焦手艺人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助其持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非遗“达瓦孜”的高空芭蕾

达瓦孜,维吾尔语意为“高空走索”。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高空表演,表演者手持长约6米的平衡杆,站在数十米高空的绳索上,不系任何保险带在绳索上走动、盘腿端坐、蒙上眼睛、踏着节拍跳舞歌唱甚至是飞身一跃……特色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达瓦孜非遗传承中心学生吾舒尔古丽·麦麦提,早上准时出现在演练大厅,练习2个小时后再去吃早餐。空腹练早功是杂技的基本功,练的是体能。早餐结束后开始上午的课程,“毯子功”即前后滚翻是一天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这位19岁的姑娘重复这样枯燥而艰苦的练习已经是第九个年头。

2008年,吾舒尔古丽·麦麦提在电视上看到“高空王子”阿迪力·吾休尔在北京鸟巢表演达瓦孜,对这项充满挑战的技艺开始着迷,2013年拜师学艺,成为英吉沙县达瓦孜非遗传承中心第一批学员中的一员。她说:“我摔倒过很多次,但听到台下观众为我欢呼,那是我最开心、无比自豪的时刻,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达瓦孜,了解新疆,想表演好达瓦孜,就必须步伐坚定,走得很稳。”

税务干部听了吾舒尔古丽·麦麦提的故事深受感动,为支持达瓦孜非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英吉沙县税务局主动了解达瓦孜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和状况,以“落实新政策+办好惠民事”为双驱动,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辅导,为英吉沙县达瓦孜文化产业量身打造税惠“锦囊”。

“税务部门非常支持企业的发展,不论是业务辅导还是政策宣讲都很及时,我们把税费红利用于投资达瓦孜学校的建设,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达瓦孜发展越来越好。”达瓦孜第六代传承人阿迪力说。

税务干部走访英吉沙县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宣传税费优惠政策 (饶颖春 摄)

非遗模戳印花布的税务传承人

“出去看各种花,把它画到本子上,看看土特产、土陶和小刀,去贴近生活,热爱生活,记录生活,这就是模戳印花布的意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戳印花布的第七代传承人吾吉阿西木·吾守尔对年幼的女儿阿依加玛丽·吾吉说。

多年后,阿依加玛丽·吾吉穿上税服,作为英吉沙县非遗宣传志愿者,对来往的游客重复当年父亲的话。

英吉沙县是模戳印花布故里,模戳印花布工艺历史悠远,花布绚丽多彩、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维吾尔族人爱花,他们把花看作幸福和吉祥的象征,养花、戴花、爱花、绘花成为生活习惯。正是这份特殊的情感,让吾吉阿西木·吾守尔格外珍视这门手艺。模戳印花布的制作,要经过构思、画图、选材、雕刻、上墨、印花、漂洗等数十道工序,制作一幅模戳印花布,至少需要两天时间。但他潜心钻研,从设计到雕刻,坚持纯手工精雕细琢。

“模戳印花布的每个步骤都考验着手艺人的心志,没有人是天生的巧匠,更多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真正的手工是生活和心意的叠加,磨合出来的绝美。你的税收业务也是如此,要有匠心精神。”吾吉阿西木·吾守尔对女儿的谆谆教诲不绝于耳。

“英吉沙县有四大非遗,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一项的传承人。但我的使命不仅仅限于模戳印花布,而是要让所有的非遗都焕发新的光彩。作为税务系统的一员,我有优势,也会不遗余力。”阿依加玛丽·吾吉说。

身为非遗传承人的税务干部阿依加玛丽·吾吉用行动做好非遗传承的文化“守护者”和政策“宣传员”,对纳税人缴费人热情细心,对工作兢兢业业,用税务人的“初心”守护好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用税务人的行动增强“非遗”文化发展的信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记忆,铭刻着城市建设发展和时代进步变迁的岁月痕迹。英吉沙县税务局将继续做非遗文化传承的守护者,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全面提升税费服务质效等举措,鼓励更多手艺人成为“守艺人”,助力非遗焕发新生机。(饶颖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泰安税务:雕玉成器 税惠呵护匠心巧手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宝鸡:传统非遗在“匠心”守护中传承创新
蜀山非遗 匠心传承
当好蓝色“守遗人” 面塑传承幸福味
城固税务:税惠春风促非遗“花开”指尖
贵州毕节税务:税惠赋能“非遗”迎春
刻画非遗之美 展现匠心持守
​哈巴河县:“夫妻档”匠心传承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守护非遗根脉 绛州鼓乐敲响传承之声
泰安税务:税润“非遗”绽放新光彩

网址: 税务“初心”守护非遗传承“匠心”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8222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