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促进中国与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

原标题:互联网促进中国与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

新华社天津8月31日电题:互联网促进中国与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

新华社记者李亭、张宇琪

无论你身在世界何处,只要在接入互联网的电脑或智能手机上点开“数字敦煌”资源库,就可开启人类艺术宝库的线上探索之旅:建筑、壁画、彩塑艺术的生动图景,会让你流连忘返。

7月10日,观众参观用数字技术复制的等比例敦煌第285窟。日前,由敦煌研究院、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主办的“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敦煌展”在北京开幕。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甘肃省西北部的敦煌莫高窟位于古丝绸之路上,世界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融合、沉淀而成,文化艺术价值令人赞叹不绝。

互联网又一次打破了时空界限。2016年“数字敦煌”上线,实现了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上网,将不可移动的敦煌石窟变成了可移动数字资源。随后,“数字敦煌”资源库英文版上线开放,踏“云”走向世界。

这给目前全球约50亿网民深入了解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无限可能。在刚刚闭幕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表示,“数字敦煌”访问用户已涉及70多个国家,访问量超过1680万次。

“通过3D打印、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我们对壁画表现的立体化场景进行了复刻,让珍贵文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俞天秀说,“我们在美欧等多个国家高校进行了线上线下结合展出,被参观师生称为‘近些年最轰动的展览’。”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人员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网络空间关乎人类福祉,需要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近十年来,中国积极通过互联网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亚洲报道联合创始人马科斯·冈萨雷斯·加瓦说,基于中国的网络文明建设成果,世界各地可以使用更多先进技术,推动共建全球网络文明。

在英国鲁班工坊,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老师们录制的“云课堂”,成为当地学生疫情期间学习中餐烹饪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学习中餐烹饪,我深刻理解了中国饮食风味及其背后悠久文化的魅力。”英国鲁班工坊学生大卫说。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副总裁杨奇虎在大会上表示,互联网的基因带有交流属性。这为不同国家、不同文明文化之间搭建起便捷的沟通桥梁。

今年4月,腾讯音乐推出“一键出海”功能,中国音乐人只需一键勾选“发行至海外平台”,其作品最快可在7个工作日内上架全球230多个主流平台。

“目前已有5万多名音乐人在海外发行逾21万首作品,中国音乐正在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杨奇虎说,腾讯音乐还与外国音乐公司“共创发声”,找寻中外音乐的融汇点,打造国际化音乐精品。同时,通过密切合作,将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快速引入中国。

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博物馆面临严峻挑战,有的甚至被迫闭馆。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来自五大洲15个国家的16家国家级博物馆参加。16场“馆长之选”直播吸引约2亿中外观众在线“追剧”。这一创新之举让全球网民感受到异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者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展区内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2021年中国有约、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中坦网络文化交流会……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记录了中国以网为媒加强文明互鉴的历程。一项项中国的文学作品、创意产品、影视剧等文化成果“漂洋过海”,广受世界欢迎。与此同时,进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持续深入发展。

2021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多位与会嘉宾表示,希望借助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这一平台,将更多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推向全球市场,让更多人爱上中国文化。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互联网促进中国与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
《宝藏家宴》新闻发布会启动 拓展文明互鉴新境界
中国钢琴家郎朗:以音乐为媒 推进中德两国文化交流
巴西文学译者翁怡兰:要把文化、文明互鉴的桥梁搭起来
日本浮世绘原版珍藏展亮相北京遇见博物馆
人民时评:把工业互联网做大做强
“在香港开展敦煌和故宫对话,有深刻的意义”
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办剧院、做文化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 精品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展
中国爱乐乐团新乐季力推中国作品与世界对话交流

网址: 互联网促进中国与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854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