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钗作了一首词,暗示了她的野心,却很少人发现

原标题:《红楼梦》中,薛宝钗作了一首词,暗示了她的野心,却很少人发现

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同的人看《红楼梦》有不同的感受,“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始终被成为伟大,原因可能就在此吧,遥山万重,横岭侧峰。

鉴赏

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白玉华堂前面,春风将柳花吹散,就好像是在跳舞一般,舒展有度,蜜蜂蝴蝶都围着柳絮起舞,不曾落在水流中随着水流飘向远处。又怎么会飘落在尘土之上呢?

尽管柳絮可以任意聚合分散,但它始终都会保持长条一般的状态,别笑,柳絮本身就是没有根的,只愿能够接着东风的力量,把自己送上青云天。

这首诗是被曹雪芹安排在《红楼梦》的第七十回的诗会,这次也是诗社的最后一次诗会,由薛宝钗所做。宝钗叙述自己的创作背景时说道:柳絮原本就是轻飘飘没有根基没有牵绊的东西,倘若是做好了才不落俗套。而这首词之所以能被推为榜首,就是它别具一格。

词首首先白描柳絮随风起舞的样子,下篇借柳絮抒发内心所想,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薛宝钗在表达自己青云之志,与黛玉不同的是,宝钗的柳絮飘向的是富贵堂皇的“白玉堂”,这是封建的代表,而它飞起来的姿势,也是与黛玉轻盈风流不同的,宝钗的是的柳絮是一种成团的融洽之美。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这句话引经据典于苏轼的“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但是整体上会更有新意,原本苏轼的这句词流露的是低迷的情绪,但是在这里却反转将低迷消极,转化成积极向上的状态,表达了柳絮不愿与尘埃为伍的志向。

词的精华所在,就在最后三句,直接抒写柳絮想要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野心”,本质上,这是在写薛宝钗这种典型意义上的“封建淑女”内心所隐藏的雄大志向,一改人们普遍对她的刻板印象。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红楼梦》中,薛宝钗作了一首词,暗示了她的野心,却很少人发现
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什么共用一首判词?
红楼梦:薛宝钗的灯谜,暴露野心,也是给自己挖掘的坟墓
87版《红楼梦》薛宝钗有多美?欧阳奋强:剧组的小伙子都暗恋她
红楼梦:薛宝钗如愿嫁宝玉,始终完璧,直到等来了贾雨村
为什么《红楼梦》薛宝钗足智多谋却对付不了嫂子夏金桂?泼妇难惹
薛宝钗脸皮到底有多厚?56回一句话暴露野心,探春平儿集体沉默
红楼梦:她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生活原型,也是史湘云的原型
红楼梦:晚熟的史湘云,被薛宝钗当枪使,黛玉4次保全她的体面
李清照新婚当晚写下一首词,向丈夫撒娇,却被人批荒淫

网址: 《红楼梦》中,薛宝钗作了一首词,暗示了她的野心,却很少人发现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8545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