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随笔|曹根记 张涑玉:在传承端午文化中涵养爱国主义情怀
□曹根记 张涑玉
作为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部分,端午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蕴。数千年来,中华文明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孕育出蕴含中华民族精神的民俗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巨轮行稳致远。所谓端午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衍生而成的祭祀、防疫以及保健等一系列文化内容。但是,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以纪念爱国人士屈原、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始终是端午文化的基底。正所谓古人所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在传承端午文化中,不断涵养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必须培育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人民情怀、奉献情怀。
忠诚国家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屈原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时代。屈原所在的楚国虽然疆域辽阔,但是国内政治腐败、宫廷斗争激烈,国力日益衰落。对此,屈原深感忧虑。作为楚国外交大臣,屈原从事变法革新,与楚怀王共同制定了对楚国的前途和命运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治国方略。屈原为人正直、忠君爱国,一心只为楚国强盛。在变法革新中,屈原不牟利、不偏私,后因损害一些官员和贵族的利益而被楚王流放。在《涉江》中,屈原写道:“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这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扎根楚国、报效楚国、牵挂楚国的强烈爱国情怀。然而,楚王却在听信他人谗言后,断然拒绝屈原提倡的治国良策,致使楚国历经短暂的焕然一新后走向灭亡。屈原看到“恐皇舆之败绩”成为现实,悲愤不已,大声疾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遂抱石投江,以死殉国,时值农历五月初五。时至今日,世界各地中华儿女都会在端午节这天祭祀屈原,追思他忠诚国家的爱国情怀。在传承端午文化中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就是要通过端午习俗,引导人们增强对自己的家园、民族以及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的认知和理解,牢固树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切实履行忠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尤其要用端午文化拓展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引导广大青少年主动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在祭祀屈原、对话屈原、追思屈原中深化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促使忠诚国家的爱国情怀深入青少年头脑,将爱国情怀从理性认知转化为具体实际的爱国行,自觉争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关爱民生的人民情怀
虽然出身贵族家庭,但屈原始终将底层民众的疾苦放在心中。在《离骚》中,屈原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从而鲜明地表达出他关爱民生的人民情怀。屈原一生不懈奋斗的目的,都是致力于关爱民生疾苦、保障平民权益、展现人民情怀。政治方面,屈原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唯才是举,打破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给予平民子弟成才报国的机会;经济方面,屈原主张一视同仁,削弱贵族与平民的区别,允许平民开垦良田,鼓励平民参军作战;外交方面,屈原主张“联齐抗秦”,以挽救楚国衰弱的局势,保卫民众赖以生存的家园。尽管屈原致力于守护天下苍生的种种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但屈原关怀民生的人民情怀,却赢得了中华儿女的世代爱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端午节举办赛龙舟纪念屈原的习俗亘古未变。每年端午节的赛龙舟,把无数民众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江畔,人们仿佛看到屈原投江后,当地无数民众划船营救的急切情形。在臣与民的双向奔赴中,生动体现出民众对屈原的爱戴之情。尽管屈原所处的时代早已远去,但屈原关爱民生的人民情怀,依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投射出时代气息。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在传承端午文化中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就是要把屈原关爱民生的人民情怀,切实转化为立足本职岗位,盼人民所盼、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书写新时代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各级媒体作用,大力宣传那些在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盼愁问题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感人故事、真实事迹,以榜样力量引导中华儿女将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井然有序的生产实践,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勇于担当的奉献情怀
屈原愤世嫉俗,为国为民,毕生都在牵挂民众并为国家的强盛而奋斗。在《离骚》中,屈原写道:“天赋内美又修能兮,肩大任常在心”。这些话语不仅表达出屈原对国家发展的主动担当,还体现着屈原高尚的奉献情怀。从政期间,屈原曾两次出使齐国,为收复失地殚精竭虑。他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他铭记百姓疾苦,以变法图强盛;面对困境,他掷地有声地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出屈原探寻救国之路的坚定信念,展示着屈原勇于担当的奉献情怀。千百年以来,屈原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坚强意志,支撑着中华儿女朝着一个个美好目标勇毅前行;屈原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崇高品质,展示出中国历史一幕幕忧国忧民的画面,屈原以身许国、无私奉献的爱国行动,书写出中华民族一曲曲荡气回肠的乐章。屈原的担当和奉献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华儿女敢想敢为的勇气和善作善成的底气,化作穿越时代的曙光,照亮中华民族的砥砺前行之路。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新时代,在传承端午文化中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就是要利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挖掘端午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教育人们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把人生理想与家国大事结合起来,用个人进步助推国家发展,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不平凡的业绩。无论是风华正茂的青少年,还是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着屈原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诠释着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强调的是,必须高度重视培育当代青年善于担当、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的奉献情怀,引导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积极作为又无私奉献,在对标时代模范中继承和弘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端午文化,是中国人民追思屈原的一种情感反映,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一种意识表达。端午时节,当我们缅怀屈原、祈福禳灾、粽子寓情、龙舟竞技时,要着力营造忠诚国家、关怀民生、勇于担当的爱国氛围。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既要感念先辈开创的现代化基业,以真诚的爱国情怀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又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曹根记 张涑玉:让文明祭祀与文化传承成为清明的主题
东方时评丨让端午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气象
理论随笔|曹玉鸽:我的驻村“三境界”
(新华全媒头条)传承人文力量 涵养家国情怀——多地群众端午节庆扫描
【光明网评】千年端午,让传承溯流而上
感悟文化韵味 厚植家国情怀
弘扬端午文化,赓续中华文脉
感悟文化韵味 厚植家国情怀(今日谈)
人民日报今日谈:感悟文化韵味 厚植家国情怀
中建筑港:廉洁书法进工地 涵养正气过端午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6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9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