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纪念小剧场戏剧40周年,推出新排剧目《长椅》

原标题:北京人艺纪念小剧场戏剧40周年,推出新排剧目《长椅》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40年前,北京人艺上演的《绝对信号》成为中国第一部小剧场作品,由此为我国戏剧创作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2022年,在小剧场戏剧40周年之际,北京人艺宣布将于9月19日,在新建的人艺小剧场推出新排话剧《长椅》,连演16场,向前辈艺术家致敬。9月7日,该剧艺术指导冯远征,导演杨佳音,演员于震、辛月等主创亮相发布会,向媒体披露了该剧创排过程和艺术特点。据悉,该剧在新落成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三层人艺小剧场演出,于9月8日正式开启售票。

话剧《长椅》宣传海报。

《长椅》对于熟悉戏剧的观众来说并不陌生——这部前苏联剧作家盖利曼的名作,曾作为各大艺术院校的教学片段被反复排演。此次北京人艺新排该剧,力争通过经典文本观照人与情感的复杂侧面,注重将其置换至当代语境,拉近名作与观众的距离。一把长椅,一男一女两个人物,一段一段的语言碰撞、情感拉锯,《长椅》的故事情境简单但极具戏剧性,“这种规定情境中的极致行动,非常考验演员。”导演杨佳音介绍称,这样的一把长椅上,其实恰恰展示了生活的各种可能。而这样的解读没有将重点局限在男人、女人或者中年人的问题上,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这部作品揭示了人的困境,也许是生活的无趣,也许是现实的挤压,生活有的时候是有些没道理的。”

《长椅》演员于震、辛月。

为了让这部前苏联作家的作品减少时代和文化上的距离感,剧组花费大量时间对剧本进行深入开掘和“本土化”打磨,让剧本的语言更符合中国观众的观赏习惯和剧中人物的语言。艺术指导冯远征表示,《长椅》这部作品最大的看点便是将前苏联剧本进行了口语化的本土表达,也是北京人艺的传统风格。“这部作品主创人员前期做了大量的把戏剧语言口语化的工作,我看了以后,也觉得特别好,没有那种抽离感与距离感,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你会瞬间觉得好像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与故事一样。”

《长椅》艺术指导冯远征。

作为北京人艺又一部只有两个演员的作品,《长椅》中对手戏的表演无疑是作品最大的看点。此次由北京人艺演员于震和辛月共同出演剧中两个角色,两人不仅是夫妻档,还是舞台上多年的合作伙伴,生活中、舞台上的默契都将体现在这次的创作当中。于震表示,今年是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中国小剧场话剧40周年,同时也是他和辛月结婚10周年。于震进入北京人艺21年以来,演了三十多部话剧作品,这一次真正让他感受到了压力。“作为一部将近1小时40分钟的戏剧作品,不仅台词量巨大,还因为是前苏联直译的剧本,需要我们通过口语化的表达将剧本的意思表达明白,因此这次除了排练之外,生活中也都是苦练台词。”今年年初,在北京人艺70周年戏剧创作计划会上,刚刚故去的任鸣院长便将《长椅》放在了今年重点创排计划当中,辛月表示,任鸣院长不仅是她跟于震在事业上的恩人,也是他们的证婚人,因此他们将尽全力完成任鸣院长的遗愿,将这部作品演好。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刘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为小剧场艺术献薪火,北京人艺新排剧目《长椅》
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演出特别环节:向蓝天野致敬
“大戏东望·2022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启幕 “东城·戏剧大道”正式推出
七十年薪火相传 北京人艺正青春
北京人艺迎来70岁生日
北京人艺全新创排《原野》二轮演出 张可盈带观众进入“曹禺世界”
北京人艺院长任鸣遗作《名优之死》《哗变》再登台
《名优之死》首登曹禺剧场,展示北京人艺的传承与信念
北京人艺70周年|莫言:称我“一个写剧本的人”,此生圆满
北京人艺举行任鸣追思会!濮存昕、吴刚等人致辞,冯远征泪洒现场

网址: 北京人艺纪念小剧场戏剧40周年,推出新排剧目《长椅》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143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