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词,道尽少女的情事,开篇一句惊艳世人,引得皇帝都嫉妒了

冯延巳,南唐词人。字正中,广陵人,南唐宰相。

他是南唐词人中存词最多的一个,也是唐五代词人中的大家,对北宋北宋早期词人晏殊、欧阳修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之前,我曾为大家介绍过他的一首代表作《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首词受到不少人喜欢,很多朋友在评论区里说,能不能再介绍一点冯延巳的词,那么今天就再带来他的一首压卷之作——《谒金门》。

谒金门

五代·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

①“挼”(ruó),揉搓。

②“斗鸭阑干”,饰有斗鸭图案的栏杆。斗鸭,两相对称的鸭图案。

③“碧玉搔头”,一种用绿玉石镶嵌而成的头饰。

④“鹊喜”,古人迷信,认为喜鹊叫预兆有喜事发生。

大意:

突然起了一阵风,把满池平静的春水吹得皱起圈圈涟漪。

她闲着无聊,便去逗引那池中的鸳鸯,漫步在花香弥漫的小路上,手里揉搓着红杏的花蕊。

她独个儿靠在斗鸭栏杆旁,发髻上的碧玉搔头滑到了一边。她就这么等待着,等待着,他却总也不来。

偶尔抬头,听见喜鹊在半空里叫唤,不由得心头一喜。

这首《谒金门》是冯延巳的压卷之作,写少女情事,将女子思念心上人的惆怅心理描写得生动传神。

尤以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闻名于时,直至引来皇帝词人李璟的妒意。

李璟醉心文学,他与冯延巳份属君臣而情同文友,两人在一起切磋创作可比商议国事来劲多了。

有一次,李颢读到了冯氏的新作《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其点睛之句。以东风忽起,吹得一池春水波纹毕现比拟思妇心湖荡漾,不能自已。

李璟对此神往不已,他甚至不无嫉妒地跟冯延巳开玩笑说:“我说冯爱卿啊,这春水吹皱与你有何相干呢,谁许你多管闲事?”

那冯延巳也是个知情识趣的,他恭维李璟说:“比起陛下的‘小楼吹彻玉笙寒’一句,我可差得远了。”李璟闻言大悦。

这段往事读来非常有趣,也从侧面验证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魅力。

一个女子独处时寂寞无聊,一会儿逗引鸳鸯,一会儿观看斗鸭,其实她的心思全不在此,而是在想念远人,盼望着他的归来。

正如眼前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样,她的内心也很不平静,希望与失望反复交织。

这两句,以比兴手法,描写女主人公表面闲适、内心烦闷的情状,的确是颇具巧思的。

它的妙处,首先在于描写小风微波,用形容绸子的“皱”字来形容,一池春水平滑如绸的景状便了然在目。

其次,春水微皱,又微妙地烘托出贵妇心头,随春水泛起的涟漪,景中含情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实在是妙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看到一个花苞、一片嫩叶而有小小的触动,这种触动并不关乎国家大事、个人命运,而是对自然景象的一种轻柔的感动。

词人把这些短暂感情的感触写了下来,而且还触动着千百年以后的读者,这便是中国诗歌的妙处。

如果从整体来看的话,这首词一共八句,前六句都是白描,写得十分活泼生动,将荡漾的春波和涟漪微动的芳心刻画得浏亮而细腻。

上阕之“闲”字和下阕之“独”字,将女子相思之苦尽情地抒发出来。

“闲引鸳鸯”表现出了心中的悸动不安,“阑干独倚”表现出了等待的漫长和心中的孤独寂寞。

这种等待是否有结果呢?

末句“举头闻鹊喜”揭示了答案,良人即将到来,女子的相思终有圆满的结果。

所以,这首词将女子从无聊寂寞到愁苦相思,再到终得一见的喜悦都一览无遗地呈现出来了。

那么,大家觉得冯延巳的《鹊踏枝》和《谒金门》,哪一首的成就更高呢?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苏轼大彻大悟后,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开篇惊艳,至今无人超越
范仲淹的这首词,开篇便是名句,结尾更是传唱千年,道尽了秋天的美
有这样一个好母亲,想不当好皇帝都难!
人到中年,他写下最“苍凉”的一首《唐多令》​:初读只觉惊艳,再读已是人生
很经典的一首春日小诗,唯美又富有哲理,惊艳了世人一千多年
李清照最难的一首词,将女人的天性发挥到淋漓尽致,男人模仿不来
苏轼见到小自己3岁的妻子很漂亮,心动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了世人
唐代边塞诗压卷之作,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小诗人凭此作一诗成名
贾似道被贬官,不知谁人写下一首词,蕴含深刻哲理
才子一辈子不结婚,靠想象写首绝美情词,却受到名家好评惊艳千年

网址: 一首词,道尽少女的情事,开篇一句惊艳世人,引得皇帝都嫉妒了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2272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