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艺术人物|白宫迎来奥巴马夫妇像,美术馆升起“人造月”

原标题:一周艺术人物|白宫迎来奥巴马夫妇像,美术馆升起“人造月”

近日,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和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官方肖像在白宫东厅揭幕。奥巴马夫妇的画像将与乔治·W·布什和劳拉·布什的画像挂在一起。

在纽约,德国摄影师沃尔夫冈·提尔曼斯迎来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首场个展“无所畏惧地观看”。在北京,“喻继高艺术成就与二十世纪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在南京,青年艺术家王郁洋的“超级人造月”来到德基美术馆;在上海,画家江宏、邵琦合著新书《中国画的心性》,探讨了中国画的物趣、理趣与天趣。《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美国华盛顿|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及夫人

白宫揭幕奥巴马夫妇官方画像

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和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

据ARTFORUM中文网报道,由美国白宫历史协会委托制作的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和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官方肖像近日在白宫东厅揭幕。仪式由总统乔·拜登和第一夫人吉尔·拜登主持,奥巴马夫妇出席。这是十年来的第一次总统画像揭幕仪式。历史上,每一位现任总统都会邀请上任总统和他们的配偶参加两人的官方画像揭幕仪式,这些画像将与美国前任总统画像一起挂在白宫的门厅里。但前总统特朗普废除了这一传统,且尚未提供自己的肖像。因此,奥巴马夫妇的画像将与乔治·W·布什和劳拉·布什的画像挂在一起。

巴拉克·奥巴马选择了照相写实主义画家罗伯特·麦柯迪(Robert McCurdy)为其画像,画中的前总统身着深色西装、浅色衬衫和领带。他的画像背景为极简的纯白色,没有同类肖像中常见的权力装饰,仅这一特点就使得该作品与以往的白宫总统肖像不同。这幅画是麦柯迪的典型风格,他在画像中经常摒弃背景元素。

米歇尔·奥巴马选择了纽约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s League in New York)的资深绘画导师莎朗·斯普朗(Sharon Sprung)为她创作肖像。这位前第一夫人身穿绿松石色长裙,躺在饰有金色装饰图案的红色沙发上。柔和的五官和抽象的背景是斯普朗作品的特点,这幅画的暖意与巴拉克·奥巴马肖像冷静的现实主义相互对比和补充。(整理/畹町)

美国纽约|德国摄影师沃尔夫冈·提尔曼斯

纽约首场博物馆专题展:“无所畏惧地观看”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

9月12日至2023年1月1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将呈现德国摄影师沃尔夫冈·提尔曼斯个展“无所畏惧地观看”,这是他在美国的首次博物馆个展。展览总结了这位不被定义的艺术家跨越30年的350多件作品和最近的装置作品。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 《弗兰克,在淋浴》,2015年 纸本喷墨打印

除了展出作品的庞大体量,此次的展陈也是一大亮点。艺术家拒绝了常规摄影展陈方式,转而在照片与展览的社会空间之间建立联系。提尔曼斯说:“我把我的装置看作是我的观察方式的呈现,是我感知或想要感知我周围环境的方式。它们也是一个我想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1968年出生于德国雷姆沙伊德,1990至1992年求学于英国伯恩茅斯和普尔艺术设计学院。

九十年代以来,提尔曼斯不断重塑着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疆域。提尔曼斯的图像世界,影响着摄影、绘画、录像等不同媒介的创作者;而其摄影独特的风格和运用,亦在出版、设计等领域留下了深远的脚印。

在崭新的学术研究以及与艺术家长达八年的对话的基础之上,这次展览将凸显提尔曼斯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所倡导的社会性及政治性事业是如何地启发并延展出了极具哲思性和创造性的实践。

从其职业生涯一开始,沃尔夫冈·提尔曼斯就彻底改变了展出摄影作品的传统惯例,他依据特定语境为不同的照片建立联结,将作品悬挂于角落、门楣上方、无需支撑的立柱上或是紧挨着灭火器,由此激活整个展览空间。

展览将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之后巡展至加拿大安大略美术馆以及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整理/畹町)

南京|实验艺术家王郁洋

“超级人造月”来到德基美术馆

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多元化社会理想的展示样本。继展览“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之后,南京德基美术馆关于未来的多重叙事扩展到逐步扩大的公共艺术区中:经过长达一年的策划,首个“中庭艺术家项目”呈现了实验艺术家王郁洋的《人造月》。作品由两万五千个节能灯泡和金属骨架构成,直径6米,是王郁洋迄今为止系列作品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王郁洋《人造月》

本次“中庭艺术家项目”以被看见的形式启幕,将“超级人造月”诞生的过程完整呈现,以“造月、升月、亮月”的形式,在每日数十万计人流的德基广场公共空间中,完整呈现一件艺术作品的诞生。每一位公众既是这场艺术事件的“观看者”也是“参与者”。

在人类的文明记忆中,月亮被赋予过太多不同的文化意象。而在现代照明的普及下,人们对月亮的感知也发生了变化。王郁洋说:“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充满了人造物的环境中,我试图追问我们和人造物的关系。人造光不强烈的时候和在繁华城市里看到的月亮是不同的,当我拿一二个灯泡时,你感觉不到什么,当你看到由二万五千个灯泡组成的强光时,才会激发你对传统、自然的想象与回望。”

月亮在王郁洋创作中是很重要的命题,《人造月》也跟随他见证过加拿大冬奥会、升起于沙特阿拉伯电影节,也点亮过佛罗伦萨的美帝奇宫。“我从小读到很多关于月亮的故事,而当城市在飞速发展时,我们的想象和诗意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当你看到这件作品时,它是不是也构成了你的诗意世界一角?”王郁洋说。

策展人孙冬冬表示:“人工制造的工具或者说'媒介’,都意味着人的延伸,就像电灯对于电能的应用,它消除了昼夜之别、室内与室外之别以及地上与地下之别,并且丰富多样的照明早已是现代生活有机的组成部分,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以上这些无疑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现代感官经验,甚至可以说,它就是我们身处的人工环境,而这恰好是艺术家本人思考的观念锚点。王郁洋的艺术从一开始就未在传统的'自然—文化’的人文主义逻辑下展开,正如《人造月》所提示的,日光灯管作为一种技术物,它的一端与现代化的技术环境相连,另一端连接着一个艺术世界。”(文/徐明徽)

北京|国画家喻继高

师从陈之佛、傅抱石,传承中国工笔花鸟画

喻继高 在分享会中

9月7日上午,“喻继高艺术成就与二十世纪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喻继高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历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协会副主席等,他曾为国家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接待大厅等国家重要场所创作巨幅工笔花鸟画作品三十余幅。

牡丹(扇)1984年

2021年是喻继高从艺70周年,去年11月,举办了“春满神州——喻继高绘画展”共呈现喻继高创作的130余幅作品,其中大型作品10余幅,多数是他近年创作的精品。受疫情影响,导致相关主题学术研讨会延至今年9月7日。研讨会中,专家学者们围绕喻继高的艺术与二十世纪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进行分享。

研讨会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表示,喻继高先生在五十年代开始跟陈之佛和傅抱石学习中国画。那时候是中国画领域里推行现实主义运动的时期,表现现实人物形象,表现现实主题比表现传统题材的工笔花鸟画可能更受欢迎。在那样一种特殊时期,喻继高还能够持续沿袭陈之佛等工笔花鸟画的传统,十分难能可贵。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孙克谈到,喻继高所表达的大自然风光,更注重和谐、精美和雅致。他画花鸟都是有季节性的,而且在构思构图和意境方面下的功夫特别大。其作品很多都丰满而强烈,但是更多的作品意境典雅,这是不容忽视的。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策划部主任徐虹指出,虽然说喻继高先生画很多东西很细致,线条又细又润,变化很丰富,但是她更看到一种提炼概括。经过个人的概括,使他的作品更富有倾向性,他已经提炼了画的情感,所以他的画富有诗意。

《中华书画家》杂志总编王镛指出,当前中国工笔画非常繁荣,是因为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喻继高的工笔花鸟,线条工细,造型逼真传神,画面也带有一定装饰性,既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趣味,也富有创新意识。(文/高丹)

上海|画家江宏、邵琦

《中国画的心性》:物趣、理趣与天趣

《中国画的心性》 江宏、邵琦/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画是心知的艺术,更是性情的艺术。所以,中国画是修心养性的。近日,江宏、邵琦合著的《中国画的心性》在沪出版。

作者申论的从“物趣”“理趣”到“天趣”,既是中国画审美的境次,也是中国画修养的进程:由心达性。书中包含“心论”和“性论”两个篇章,通过对中国绘画本体——技与形的研究,深度揭示中国画的审美机制,为研习中国画找到缘由与方向。本书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国绘画理论界有真知灼见的学术专著,可作为中国画学术研习的重要参考书目。

江宏,字子敞,号恢翁,1949年5月生于上海。曾任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著有理论著作《名作的中国绘画史》《中国古绘画长廊》《古风今韵说图画》等。邵琦,1963年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编辑、编辑部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出版著作《中国画文脉》《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和语义》《书屋小记》等。

绘画作为中国文化样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具体样式,可视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而绘画对中国人能具有恒久魅力,是因为它不需要通过研究、思索,不需要凭借渊博的知识和频繁的观察才能获得旨趣,它直接诉诸于人的感觉。表现人的心性,拒绝再现物的形状,这是中国绘画从一开始就确立的根本准则。此书深入中国绘画的内在理路,通过对中国绘画本体——技与形的研究,揭示中国画的审美机制。(整理/畹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一周艺术人物|白宫迎来奥巴马夫妇像,美术馆升起“人造月”
一周艺术人物|巴斯奎特展后,奥兰多艺术博物馆换帅
一周艺术人物|大都会博物馆主席卸任,马赛出任清华美院院长
一周艺术人物|王妙莲傅申旧著新出,青年艺术家重构空间
“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这个艺术疗愈的展览,正在碧云美术馆展出
定了!广州美术馆新馆将于2023年3月惊艳“绽放”
十五的月亮十五圆!40秒看中秋明月升起全程:一轮红月又圆又亮
当双年展遇上成都人的艺术热情
美术馆:在线上与线下之间寻求突破

网址: 一周艺术人物|白宫迎来奥巴马夫妇像,美术馆升起“人造月”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242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