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船子和尚拨棹歌而相聚,沪郊朱泾举办古诗词吟诵沙龙活动

原标题:因船子和尚拨棹歌而相聚,沪郊朱泾举办古诗词吟诵沙龙活动

泡一壶香茗,焚一炉檀香,吟诗作赋,琴音缭绕……9月10日,“吟咏风雅 品味东林”古诗词吟诵沙龙活动在上海东林寺景区内举办,上海诗词届、吟诵届的名家齐聚,与朱泾本土诗词吟诵名家、传承人和文化爱好者共赴诗词盛宴,轻歌慢吟,以诗寄情。

“公元8世纪末的唐朝,船子和尚在朱泾泛舟烟波30余年,或吟或歌,为后人留下的许多既闪烁佛性禅理,又脍炙人口的诗词。他创作的《拨棹歌》诗集,现存39首,是全国仅发现的两部唐代词集之一,他的诗词看似描述垂钓的画面,实则蕴含了很深的禅意。”东林寺方丈广德抛砖引玉,拉开了此次学术沙龙的帷幕。

活动邀请了金山区博物馆馆长余思彦,上海市诗词学会会员黄思维,著名吟诵专家刘德隆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学研究交流中心副主任陈先元教授现场由古及今溯历史、讲沿革,分别从船子诗词与金山人文,唐调吟诵的源流与特点,金山朱泾诗词文化、吟诵对诗词文化传承的意义等方面慷慨陈词,从朱泾绵延2000年的文化历史视角着眼,交流展现朱泾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古镇朱泾,素有“东汉将军封邑地、唐代诗僧传禅地、吴越文化发祥地、棉纺粮油集散地”之称。朱泾花灯、吴韵古琴、东林禅茶、朱溪棹歌等文化传汉唐、吴越之风,构建了独特的江南地域文化。朱泾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唐代诗僧船子和尚,明代诗人王良佐、戚韶、张冕,近代诗人彭鹤濂等响誉海内,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千年古镇见证了历经汉唐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一首船子和尚的《拨棹歌》,通过朱泾吴语吟诵,韵律十足,饶有意趣。有心求之不可得,无意遇之盈满船,究竟渔者有所得、无所得,诗词间留下了许多回味。“春潮覆草半江青,长水分涂客未经,少理蚕丝多织布,百家烟火傍朱泾。”清朝诗人陆宝的《行嘉善道中宿朱泾》在唐调吟诵下,意蕴悠长,让人梦回棉纺织业生产与贸易盛兴的时代,水运便利的朱泾呈现出一片空前的繁荣景象,这也奠定了朱泾成为上海浦南重镇的地位。名“诗”名“景”,描绘朱泾的诗篇背后,是社会、历史、人文发展的缩影。

“吟诵,是传统的读书方式和教学方法,是诗词文化精神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举办这样的吟诵活动,就是为了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吟诵的传承与保护中来,让吟诵流行起来。”活动主办方表示。

此外,吴门琴派传承人、朱泾吴韵柘湖古琴社名誉社长施俭还为大家带来了古琴弦歌《船子和尚拨棹歌》。当诗词遇上古琴,让现场嘉宾们“如听仙乐耳暂明”,在层层递进的情绪中更深层次的感受到了诗词中的情感变化与恢弘气势。古声与古韵的碰撞,将活动氛围推上了高潮。

当天,已故佛典专家、诗人、书法家苏渊雷之女苏月笑,代表上海渊雷文化艺术基金会向东林寺赠送了由宋朝普济和尚编著、苏渊雷先生点校的《五灯会元》苏渊雷钤印本;吟诵专项基金向朱泾赠送了陈以鸿老先生的吟诵作品。

据悉,本次活动为2022中国·朱泾花灯文化旅游节的一个活动项目。

作者:薄小波

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因船子和尚拨棹歌而相聚,沪郊朱泾举办古诗词吟诵沙龙活动
回到看“小人书”的辰光:沪郊张堰的连环画典藏珍品展
程娟娟:让生命与诗歌相连丨专访
于东坡吟诵中共品宋韵魅力,2022西溪艺术节正式启幕
云南省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纪实摄影沙龙圆满结束
《龚琳娜二十四节气古诗词合唱音乐会》上演,唱出诗句的气节
为何人们“憎和尚,而不憎道士”?鲁迅:懂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万宁举办书画作品邀请展活动
伯乐影视沙龙第3期:中式惊悚片如何做到叫好又叫座
第18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优秀作品发布暨公益联展启动活动圆满举办

网址: 因船子和尚拨棹歌而相聚,沪郊朱泾举办古诗词吟诵沙龙活动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250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