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写的一首诗,最后一句广为流传,父母常挂在嘴边

大家都知道,晚清的实际掌权人其实是慈禧太后,她的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慈禧凭借着卑微的出身,最后成为权掌天下的女人。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慈禧其实非常喜欢读诗,而且尤其是李白的诗歌,慈禧是最喜欢的。但是很奇怪的是,慈禧虽然很喜欢读诗,对于做诗这种事情,她却不是很喜欢。当然,也可能是慈禧知道自己的文化并没有那么高深的原因吧。不过虽然慈禧太后不喜欢做诗,却还是做了一首出来,这一首诗也是她人生中唯一一首。而且这首诗歌的最后一句广为流传,现在我们的父母常常挂在嘴边。

在1835年的时候,慈禧太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官宦家庭里面,比起北京城的达官贵人,当时慈禧的身份十分卑微。在公元1852年的时候,按照清王朝的规定,官员必须向皇帝送秀女,而慈禧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皇宫里面。但是慈禧身后并没有什么庞大的势力,而且她也不是什么天姿国色,所以刚进宫的时候,慈禧并没有获得什么好的奖赏。后面就算是皇帝死后,慈禧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妃子而已,而这时跟她同时进宫的慈安却已经是皇后了。

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是很看重出身的,如此一来慈禧根本无法跟慈安相提并论,但是慈禧也不是吃干饭的。在1861年的时候,皇帝离世,此时的慈禧联合恭亲王,直接发动了政变,导致慈安死亡,慈禧也因此获得无上的权利。但是获得权利之后,慈禧不仅没有励精图治,把国家发展起来,而是竭尽所能的去享受,每天的日子过得无比的糜烂。根据记载,慈禧每次吃饭一定要有108道菜,而且每一次都不可以重样。如此一来,就算国家再富裕,总有被慈禧吃穷的一天。

当然,也不是说慈禧一无是处,她也是有过贡献的。慈禧的一生中,做得最对的两件事情,就是支持了两次变法。其中一次是洋务运动,另外一件则是清末新政。虽然这两次的结果都是以失败作为结尾,但也算是给后面的变法开了好头。而且,清朝时期的公派留学还为我们国家带来了大批的人才。

慈禧的爱好,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天下权利最高的人,偏偏就喜欢读书呢,而且喜欢读李白的诗已经差不多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慈禧甚至每天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写李白的诗歌,甚至只要没事情闲下来,就喜欢让周围人读李白的诗歌给他听。

虽然慈禧嗜诗如命,但这不是说慈禧写诗也同样的厉害,毕竟前面已经说过了,慈禧的出身不行,能够让她不饿肚子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更何况是花钱培养她呢,因此慈禧是想做诗但是却没有这个实力。不过作为皇室的人,其实很多人的文采都是非常丰富的,慈禧完全就是一个例外。就好比如说乾隆皇帝,他一生的做诗量可以说是非常恐怖了,整整达到了两万多首,基本上在乾隆的人生中,平均每天都要做诗一首。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慈禧也是每天都在锻炼自己的写诗能力。

在1877年的时候,正好是慈禧的母亲70大寿的日子。按理来说,身为儿女的慈禧应当去贺寿才对。无奈政务缠身,慈禧是想去,但是也不能放下事情不管。因此慈禧干脆就写了一首诗歌,然后装上一些贵重的礼品,叫人送了过去,而这首诗歌也是慈禧唯一流传下来的诗歌。这首诗是什么诗呢?“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竭尽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能跟李白这样的大文豪比起来,慈禧的诗歌显得有些拿不出手来,而且也没有多少的寓意在里面。但是只要我们细细品悟的话,就会发现里面充满了一个儿女对于父母最为深切的感恩在里面。特别是诗歌的最后一句,简直完美的点明了身为父母的一生,他们劳累一生,不都是为了儿女吗?正是因为如此,最后一句很多人都知道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喜欢把“谢谢”挂在嘴边的,大多是这三种人
层次低的中年女人,常把这三种话挂嘴边,拦都拦不住,真的很愚蠢
情商越低的中年人,越是爱把这3句话常挂在嘴边,难怪越混越差
层次越低的中年女人,越喜欢把这4句话挂在嘴边,希望你一句没说过
杜甫两首白露诗,一首写尽秋色,一首写尽思念,你更喜欢哪一首
人品差的人,通常把这几句好听的话挂在嘴边,切勿深交
一个人越虚伪,越喜欢把这3句话挂在嘴边,不能深交
人品差的女人,常把“三句话”挂嘴边,最好保持距离
喜欢把“谢谢”挂在嘴边的人,往往是这3种人
低认知的女人,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希望你不是

网址: 慈禧写的一首诗,最后一句广为流传,父母常挂在嘴边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3028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