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鲁迅所写,但知道它写给谁,却令人十分愤慨
鲁迅,这位不仅是广为人知的小说家和散文家,更是一位正气凛然、特立独行的诗人。在民国时期,尽管现代诗肆意流行,鲁迅却坚持以古体诗歌敲打旧世界的最后一道牢笼。他的诗歌中充满了豪爽的气概,让人不禁联想到武侠江湖。然而,你知道吗?《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句豪放之词,并非是鲁迅为武侠而写,而是送给一位日本生物学家的。
《题三义塔》是鲁迅为三义鸽所作的七言律诗,通过古体诗的隐喻晦涩,表达了对历史悲壮事件的思考。诗中描述了三义鸽在日寇轰炸中的幸存,以及它在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的关爱下,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这只鸽子的命运既是血泪历史的见证,又是两国友好的希望之鸟。
鲁迅以“奔霆飞熛歼人子”开篇,描绘了日寇轰炸上海的场景。在一片“败井颓垣”之中,唯独一只“饿鸠”幸存,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这只鸽子的命运颇为传奇,它不仅逃过了侵略者的炮火,更因为西村真琴的关爱而得以重生。
鲁迅将三义鸽描绘成“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表达了对这只鸽子的崇敬之情。如果它能复活,鲁迅相信它将像精卫一样,填平中日之间的隔阂,让两国斗士共同合作,捍卫和平。这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想象,是鲁迅对中日友好的美好愿景的表达。
然而,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三义鸽之所以能够重生,是因为被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所救。西村发现这只鸽子在三义里的废墟中,因而给它取名为“三义”,并将其带回日本疗伤。西村饲养这只鸽子,并期望它能够生下小鸽子,见证中日友谊。然而,三义鸽最终不幸死亡,西村为了纪念它,建立了一座“三义塔”。
鲁迅得知这段故事后,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然而,鲁迅的初衷是美好而理想的。他通过“相逢一笑泯恩仇”表达了对中日友好的热切期望。他希望经历磨难的两国人民能够消除仇恨,相逢时笑掉过往的恩怨,达成真正的和解。
然而,这个愿景在当时并不容易实现。1933年写作的这首诗发表之前,中日关系已经发生了太多不愉快的事件。鲁迅或许站在历史的高度,但却没有看清当时的事实。帝国主义的膨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得“相逢一笑”都变得困难,更别说“泯恩仇”了。
然而,从今天的角度看,中日早已和平相处,实现了鲁迅的愿望。这首七言律诗不仅充分展现了鲁迅深厚的文字功底,更显示了他的长远眼光和广阔胸襟。他预见到了两国人民之间“一定会有相互了解的时候”,虽然“现在却不是这时候”。这种深刻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信仰,让人对鲁迅的思想产生敬佩之情。
最后,我们看到这首诗的主题不仅仅是中日友好,更是对和平的向往。鲁迅通过三义鸽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悲壮事件的反思,对两国友谊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和平的坚定信念。这首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鲁迅伟大文学遗产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鲁迅所写,但知道它写给谁,却令人十分愤慨
这是一笑泯恩仇了吗
王思聪发文力挺汪小菲这是一笑泯恩仇了吗
鲁迅三首古体诗,境界不输唐诗,读起来慷慨激昂令人热泪盈眶
汪小菲称与葛斯齐一笑泯恩仇:没什么事过不去
笔底故家,这个故家不仅是《鲁迅的故家》,也是周作人自己的故家
读《诗经》:一诗泯恩仇,一诗起干戈
一渔父引苏轼写四首词,每首只有两句却都能独立成篇,合起来更妙
鲁迅把朋友写成了艺术
中听丨多一丝微笑,就多一分美好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