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的3本书 | 新书速递

东塾红学三书

作者简介

刘梦溪,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主编,中国文化史和学术思想史方向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涉及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

主要著作有《文艺学:历史与方法》(1986)、《传统的误读》(1996)、《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中国现代学术要略》( 初版2008、增订版2018)、《陈寅恪的学说》(2014)、《马一浮与国学》(2015)、《学术与传统》(上、中、下三卷,2017)、《陈寅恪论稿》(2018)、《中国文化的张力》(2019)、《王国维与陈寅恪》(2020)、《国学与经学》(2021)、《八十梦忆》(2022)等。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修订版)

百年红学,大故迭起,争吵不休。书中提出的十七次论争、九桩公案、三条不解之谜,只是抽样研究。红学研究极易牵动人们的感情,意见不和乃至于“几挥老拳”。

韩文译者将书名译作《论证剧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红学智力冒险》,可谓深得此书的精神旨趣。

俞平伯先生曾提议编一本“红学概论”之类的书,此书称得上是一本颇具规模的“红学概论”。

本书全面考察了红学各派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对红学之所以为红学的缘由从学理上给予说明,兼有红学理论和红学史之双重特点,亦不乏反思之积极意义。

目录

修订版前记

第一章《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第二章《红楼梦》与红学

第三章红学与曹学

第四章考证派红学的危机与生机

第五章索隐派红学的产生与复活

第六章小说批评派红学的崛起与发展

第七章红学观念与红学方法的冲突

第八章拥挤的红学世界

第九章百年红学说索隐

修订版补记

初版跋语

二版题序

三版题序

三版后记

附录

刘梦溪新著《红学》读后/〔马来西亚〕卓鸿泽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韩文版译者后记 /〔韩〕韩惠京

《红楼梦的儿女真情》(增订版)

天下儿女情多有,真情则不可多得。真情必须是把爱作为唯一考量,除此之外不知有其他,包括生与死。《红楼梦》的世界包罗万象,动人心魄处,只在“儿女真情”四字。

本书从真爱真情的角度出发,以宝黛跌宕起伏的爱情过程为主线,细致解读《红楼梦》中悲天恸地的儿女真情,对宝黛及相关人物爱情心理进行解析,对爱情这一文学的永恒主题进行阐释。对宝玉、黛玉、宝钗、湘云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晴雯、袭人、司琪、龄官等的故事,为读者呈现一系列色彩丰富、个性生动的儿女真情。

就理解这部奇书而言,年龄和阅历比知识与学问更重要。只有经历过爱情,才能知道爱情的滋味。所经历的爱情有多深,对爱情的理解就有多深。

本书是文史学者刘梦溪先生力作《红楼梦的儿女真情》增订版,是在前版基础上,对作者岁月积淀的深在体现。

目录:

增订版题记

提要

一何谓《红楼梦》的“儿女真情”

二《红楼梦》是中国的爱情宝典

三《红楼梦》里的“意淫”是什么意思

四宝黛爱情的前世宿因

五宝黛钗三角纠葛的酝酿与形成

六《红楼梦》发明的中国式爱情符号

七宝黛第一次吵嘴的爆发和平息

八陷入“迷眩缠陷”爱情迷局的贾宝玉

九贾宝玉为何“放声大哭”

十青春萌动期的宝玉和黛玉

十一宝黛爱情的升华之乐

十二元春给宝黛爱情投下的阴影

十三宝黛爱情遭遇舆论反弹

十四薛宝钗对宝黛爱情的“无情打击”

十五宝黛爱情有无“第四方”因素

十六宝黛的真情相爱和“假意试探”

十七贾宝玉的经典爱情表白——“你放心”

十八棒打不回的“儿女真情”

十九宝玉“私相传递”和黛玉的“情解”

二十“木石姻缘”和“金玉姻缘”的冲突

二十一宝黛的爱情波澜缘何归于平静

二十二宝钗和黛玉“和解”的心理秘密

二十三贾母对宝黛爱情的真实态度

二十四紫鹃试情和宝玉突发“歇斯底里”

二十五贾宝玉“歇斯底里”的后续故事

二十六薛姨妈是何居心

二十七林黛玉《桃花行》和宝黛爱情新境界

二十八《红楼梦》原作者笔下的宝黛爱情结局

二十九宝玉和晴雯的清白纯洁之爱

三十晴雯和袭人的直曲清浊之分

三十一晴雯对小丫头的“怒其不争”

三十二红楼女性谁最美

三十三薛宝钗的美好看吗

三十四《红楼梦》里说“真假”

三十五宝黛之外的儿女真情:龄官和贾蔷

三十六宝黛之外的儿女真情:司棋与潘又安

三十七宝黛之外的爱情故事:尤三姐和柳湘莲

三十八《牡丹亭》与《红楼梦》怎样写“情”

情问红楼

附录 爱为何物

《大观园里和大观园外》

曹雪芹是如何写成《红楼梦》的?《红楼梦》曾有多少书名,它们是如何演变的?《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什么关系?《红楼梦》有哪些版本?各版本的特点是什么?红学的知识系统充满让人寻根问底的魅力。

本书展开的是《红楼梦》内外的两个世界,既有《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结构上的意义、《红楼梦》早期抄本的回前诗和回末诗对,以及书中体现的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也有陈寅恪与《红楼梦》、王昆仑和《红楼梦人物论》、《红楼梦》第一回与《堂吉诃德》卷首比较研究。

本书是文史学者刘梦溪先生的一部红学研究论文合集,是其研究红学的重要著作。既有扎实的学理基础,又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一部读来饶有兴味的研《红》著作。

目录:

题记

大观园里和大观园外

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结构上的意义

论《红楼梦》的书名及其演变

《红楼梦》早期抄本的回前诗和回末诗对

《红楼梦》里的管理思想

论甲戌本《石头记》的“凡例”

《红楼梦》第一回与《堂吉诃德》卷首比较研究

陈寅恪与《红楼梦》

秦可卿之死与曹雪芹的著作权

有关《红楼梦》版本的几个问题

王昆仑与《红楼梦人物论》

黄一农《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读后

红学十题

跋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新书速递 | 白先勇 刘再复 《红楼梦》对话录
10种新书速递 | 2023年第7期
13种新书速递 | 2023年第6期
15种新书速递 | 2023年第5期
书讯|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3月新书速递
书讯|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4月新书速递
新书推荐|《诗艺情缘:〈红楼梦〉导引》:从诗歌视角再读经典
新书速递 | 怀特海的《自然的概念》
改变艺术史的传奇画商 | 新书速递
上海书展速递|教授写教授,陈平原《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新书发布

网址: 关于《红楼梦》的3本书 | 新书速递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4169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