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宋江为什么非要招安,如果不招安,梁山的结局将如何

文|四季文史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清初·金圣叹

《水浒传》写的108将,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让人欲罢不能,欲读还休。这些人忠肝义胆,敢于反抗朝廷压迫,敢于伸张正义,而他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斗分金的故事,让人读来酣畅淋漓。

不过,随着剧情的翻转,到了原著第71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话夙愿》后,剧情出现了翻转,那就是梁山泊大哥宋江接受了招安。

很多人对此恨之入骨,也对作者施耐庵充满疑问。宋江为什么非要想着招安,不招安又能怎样?

宋江力排众议,主张招安

“望天王降诏,早诏安,心方足。”当宋江有了招安的心思之后,质疑他的声音此起彼伏。

有的说宋江是贪图朝廷的高官厚禄,有的说他背信弃义,更有甚者说他假仁假义、两面三刀。

为什么被大家尊崇的大哥宋江,会走这一步损棋,一时间梁山泊陷入阴云密布之中。尤其是当梁山好汉知道要被招安时,纷纷表达了心中的怒气。

行者武松恼怒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疾恶如仇的李逵藏不住火,他怒目圆瞪:“招安招安招甚鸟安!”随即一脚将桌子踢碎。花和尚鲁智深也高声喝道:“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可以说,108将几乎都对招安提出了异议,大都表达了心中的不满。而这里也可以看出,梁山泊各位好汉虽然标榜兄弟一条心,可是也不难看出真实的他们也是各怀心事。

“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火要藏住,才是本事,气要沉住,方为格局。宋江眼看兄弟们要离心,他又婉转地跟大家伙儿进行了一番解释。

最终,宋江凭借自己高超的驭人之术和政治智慧,安抚了各位。不久之后,宋江的愿望得以实现。

梁山聚义,在朝廷看来实则都是一群“草寇”。但这些人个个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过往,无论是武松景阳冈打虎、血洗鸳鸯楼,还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抑或是宋江怒杀阎婆惜、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他们的侠肝义胆、顶天立地,让少时的我们看了热血沸腾。

当这些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天王”宋徽宗自然寝食难安,当镇压不住时,便派人招抚。碰到宋江见好就收,带着众兄弟摇身一变成了保国护民的官军,从此他们的身份彻底被朝廷“洗白”。

不招安的下场

征辽东、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乃是朝廷高俅、童贯等人采取的“借刀杀人”之计,换句话说,朝廷只是借“招安”这个由头,把梁山众人当枪使。

朝廷的险恶用心,如果说梁山众人属于“当局者迷”的话,不致于连聪明的“智多星”吴用也看不出来吧?总之,他们最终被杀的丢盔卸甲,一百单八条好汉回到汴京,只剩下了区区27人。

朝廷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对幸存的这些人封爵奖赏,但朝廷自始至终怀有敌意,当他们的势单力薄不足以威胁朝廷时,朝廷最终还是对他们下了毒手。

领头的宋江、卢俊义被分别用药酒、水银毒死,李逵又被宋江临死拉去陪葬,吴用、花荣闻讯后极度悲伤,在蓼儿洼哭祭李逵后,双双自缢而亡,剩余兄弟散若满天星,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浒英雄事业,仅因宋江一念之差,终于画上了无比悲壮的句号。

说妥协就妥协,说招安就招安,很多水浒迷至今仍然不明白,为何宋江不搏一搏?如果不接受招安,无外乎一种结局:建立新的宋家王朝。

但这种可能性极小。

梁山泊108将,给我们的感觉是人才济济。武将,诸如林冲、柴进、杨志、索超等人,个个身手不凡,武功高强。文臣智囊诸如智多星吴用、神机军事朱武,胸中妙计高深莫测。再加上梁山泊偏安一隅,固守成池,地势险要,完全可以积蓄力量,跟南宋对峙。

假以时日,随着南宋腐朽程度的不断加剧,梁山泊继续扛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拥趸者肯定难以计数,到那时,宋江随随便便就可以号令天下,开创王朝新气象。这恐怕也是诸多水浒迷乐意看到的结局。

但我们必须尊重历史。施耐庵写《水浒传》也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之上的。梁山泊不接受招安,建立新王朝的希望几无可能。

去时三十六,来时十八双,若是少一人,誓死不还乡。

时至今日,在山东郓(yun)城梁山一带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说的是北宋末年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真实爆发过的宋江带领的农民起义。

他们聚众36人在梁山泊率领着流离失所的农民、渔民攻打京东东路(今山东青州),并转战祁州,一时之间附庸者极多,气势极盛,攻陷了10余座城池,震惊了当时的赵构。

宋徽宗的确想招安,但并不是听从高俅等人的意见,而是采纳了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议跟宋江和谈。但跟小说中的宋江并不一样,历史上的宋江正义凛然,果断拒绝了朝廷抛来的橄榄枝。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1121年,赵构果断发兵开始围剿。虽然宋江没有正面硬刚,但奈何兵力有限,不得已还是率众投降。

至于宋江的结局,有的说被斩首,有的说被收尾朝廷使用。这跟小说中的情节颇有几分相似,但至于有没有被派去征讨方腊,史学家莫衷一是。不过据一些零星的史料记载,征讨有发生过。

这么来看,宋廷虽然对辽对西夏对金对元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军事上怂得一塌糊涂,但在围剿中原农民起义军方面,做得一点都不含糊,宋江等人很难成气候。

只靠江湖义气难成大事

除了规模小是一方面,如果仅凭借梁山泊众位弟兄的江湖义气,是很难成就一番作为的。

虽然梁山泊不乏谋略家,但对于治国理政,他们未必能胜任,而且当时宋徽宗时期是北宋末年,社会矛盾突出,边患危机不断,对于这些问题,宋江集团未必能搞定。

靖难之役爆发后,北宋被打惨,偏安江南时,仍然靠天险划江而治,与金国对峙几十年,生生熬死的西夏、金国。南宋虽弱,也有过152年经济极度的繁荣,可以想象一下,南宋都这么硬气,北宋又岂是梁山泊几个人能灭的?

虽然梁山泊固守山寨,也有地域优势,短时期内也许会出现一片欣欣向荣,但是图快活过日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行事做派,很难跟宋廷耗下去,而且梁山泊山头林立,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这种面上的繁荣会逐渐衰微。还有,他们这点人马又怎能摆平强悍的金国和西夏这些马背上的民族?

以一洼之地对抗整个王庭,梁山泊没有胜算,换言之,梁山泊接受招安是最好的出路,但朝廷出黑手,这却是宋押司不能控制的。

有人会说,梁山泊既然是聚众之地,为何宋江不跟方腊联手,多拉拢一些势力跟宋廷分庭抗礼?说不定会有奇迹发生。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水浒传》:宋江为什么非要招安,如果不招安,梁山的结局将如何
水浒传,如果宋江不招安,梁山好汉们有3个结局,最后一个很美好
假如当年宋江执意不接受招安,那么梁山的结局会如何?两个字!
宋江为何不顾一切非要招安?梁山上这股势力太强悍,不招安他必死
《水浒传》中,为什么宋江非要招安不可?原因其实很简单
水浒传中,为什么说宋江招安是死,不招安也是死?原因很简单
如果当初宋江拒绝招安并和朝廷对抗,那宋江会坐上皇帝吗?
宋江为何选择招安?其实原因有三,是他深思熟虑举决定的
《水浒传》如果宋江拒绝招安能否推翻大宋朝廷?可以坐等金兵入侵
原创《水浒传》里的真实历史,宋江招安属实,花石纲有过,征方腊不详

网址: 《水浒传》:宋江为什么非要招安,如果不招安,梁山的结局将如何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5372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