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高僧拼诗,一口气写下了8首咏雪诗,能找到一个雪字算我输

苏轼一生“怼天怼地”,似乎永远一副逍遥自在的样子,但其实他心里一直有个十分“忌惮”的人,此人名叫佛印。佛印是苏轼的多年好友,虽出家为僧,却在诗坛颇有名气。佛印3岁会读《论语》,5岁就能背3000首诗,从小就被称为神童。

苏轼在江浙为官时,听说金山寺有个和尚颇有才气,便登门拜访。为了试试对方的实力,东坡曾连出数副上联,都被对方巧对下了下联。后来他便经常和佛印斗诗和赛对联,但却屡战屡败。比如有一回东坡找佛印,佛印假装不在,东坡便说了句:“秃驴何在?”,谁知对方竟回了句:“东坡吃草!”

一来二往,输多了的苏轼难免有些没面子,准备找个机会好好在他面前显露一下自己的真本事。一日天降大雪,两人又在寺中相遇,于是苏轼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提议拼诗。还没等佛印答应,苏轼便找人拿来了笔墨纸砚,一口气写下了8首咏雪诗,诗名《雪诗八首》。这些诗每首都是28字的七言,而且硬是没用一个“雪”字。因为字数较多,本篇只和大家赏析其中两首,大家自己可以将其它6首都找来读一读,能找到一个雪字算我输。

《雪诗八首》

(其一)石泉冻合竹无风,夜色沉沉万境空。试问静中闲侧耳,隔窗撩乱扑春虫。

(其八)万石千钧积累成,未应忽此一毫轻。寒松瘦竹元清劲,昨夜分明闻折声。

冬天山上覆盖着霜和积雪的树木

与咏雪词相比,咏雪诗其实并不是苏轼的强项,这两首诗一看就是一气之下写的炫技之作。第一首写的是雪夜之景。前两句为了突出天冷,诗人选取了泉水和竹子两个景物,泉水被冻住了,空气也像凝结了似的,连竹林中也没了风。后一句“夜色沉沉万境空”,则将全诗带入一个静谧的夜色中,冷中带着孤寂。

后两句是全诗的妙笔。在万籁寂静中,诗人侧耳听着,隔着窗户都能听到外面的雪声。在这首诗中,诗人根本没有看到雪,而是通过听觉来感受。

第二首诗人仍是写听雪,这一次他写的是雪的力量。前两句将千钧万石与雪相比,石头的千钧之力是慢慢积累而成的,而雪轻飘飘的看似没有一点重量,但这样的雪落下来,却连清劲的寒松和青竹也无法抵挡。最后一句“昨夜分明闻折声”是诗人的推测,他半夜听到竹子和松对被折断的声音。

这两首诗前一首柔和中带着沉郁,后一首则刚劲有力,虽然与很多咏雪名篇相比并不算多高明,但却也是佳作。最重要的是,苏轼是随手写下的,而且全部不带雪字。佛印读完这8首诗,只能当场认输,就这样好歹苏轼也赢了一次,据说后来苏轼为此事得意了挺长时间。苏轼和佛印之间还有不少拼诗趣事,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相信会有不小的收获。这两首咏雪诗大家觉得写得怎么样?欢迎讨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乱飘僧舍茶烟湿,郑谷这首咏雪佳作缺少了什么?为何被苏轼讽刺
高僧为开导苏轼不惜破戒,苏轼感动后写一首诗,成蕴含佛理的名篇
高僧遭遇妙龄女子挑逗,他淡定吟出一首诗表心迹,竟成千古名作
苏轼被贬徐州写的一首梨花诗,不小心透露出他柔弱的一面
苏轼的诗与琴
苏轼出狱后写下一首诗,写罢,掷笔大笑:我真是不可救药啊!
丁勇岱:能逃得过C位算我输
诗词|9首搞笑诗词,你不笑算我输!
不带一个雪字,如何写尽雪之美——
苏轼写下一首“口吃”诗,能一次读通顺的人,普通话才能算过关

网址: 苏轼与高僧拼诗,一口气写下了8首咏雪诗,能找到一个雪字算我输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7421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