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在即,过往五年争议在何处? | 知书No.179
原标题: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在即,过往五年争议在何处? | 知书No.179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将于今晚揭晓,截至10月6日,今年的诺奖博彩业奖项赔率榜上,中国作家残雪位列第9名,比排在第11位的村上春树高2个排名,余华、阎连科也在榜单中。
这是世界文学舞台焦点的奖项,获奖得主也不可避免地要经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回顾过去五年,诺贝尔文学奖更开放还是更保守了?政治、民族等因素对评选有影响吗?不断的争议都来自何处?
Nicerodds网站截图
移民作家更受诺奖偏爱吗?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
英国日裔作家石黑一雄与鲁西迪、奈保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2017年诺贝尔奖颁布时,石黑一雄的名声和作品数量都不及村上春树等日本作家,于是引起一种怀疑的声音:这与石黑一雄是移民作家有关吗?
其实,在1960年,5岁多的石黑一雄就随家人移居英国,用英语写作。在他的作品中,并没有那么强的移民色彩,他的代表作《长日将尽》也是英式管家的回忆。移民文学中的重点便是身份认同,移民作家身上也大多有共同的特点,即那种游走的、不安的流散感。与之相比,石黑一雄更像是一个世界主义者,世界文学作家。
[英] 石黑一雄 著 冯涛 译《长日将尽》 2018年5月出版
《长日将尽》是诺奖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获布克奖的作品,也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讲述了自己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三十余年时光里的种种经历;虽然达到了职业巅峰,但史蒂文斯过于冷酷地压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职责,而在父亲临终前错过最后一面,之后又与爱情擦肩而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在读者眼前抽丝剥茧,同时也折射出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从国民作家变国民公敌?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生于1962年,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曾两次获得波兰文学最高荣誉“尼刻奖”评审团奖,四次获得“尼刻奖”读者选择奖。
而在2014年,托卡尔丘克的新作《雅各书》出版,这是一本糅合了18世纪波兰和犹太人历史的小说,获得了当年的“尼刻奖”,但同时,这本书也遭到了民族主义者的抨击。人们认为这是一本污蔑犹太人和波兰国家形象的小说,指责托卡尔丘克为叛国者,在网络上对她留言谩骂,剥夺她在新鲁达的公民资格,甚至还给她发去了死亡威胁。
就这样,因为一本书,托卡尔丘克从炙手可热的波兰国民作家,变成了会被同胞攻击的“公敌”。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易丽君 / 袁汉镕 译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年12月出版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波兰当代著名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小说共8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以“xxx的时间”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剧作家为什么要骂观众?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
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说“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这个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彼得·汉德克为什么会写下《骂观众》呢?
1966年,汉德克公开发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大黄蜂》,开始放弃法律专事文学创作。同年发表了使他一举成名的剧本《骂观众》,在德语文坛引起轰动。对彼得·汉德克来说,一个现实的原因是,剧本比小说更有销量。因为他出生于贫穷的家庭,且有施暴的继父,他不想再过被迫选择的人生。
其二的原因则是对戏剧本身的不满。在戏剧表演上,布莱希特曾提出了“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意在打破戏剧舞台上的第四堵墙。汉德克的《骂观众》则是真正打破第四堵墙,灯光照亮观众,演员整场只是朝观众说话。这让传统的观演关系被摧毁,有人批评汉德克是文化破坏主义,也有人认为他打开了戏剧更多元的空间。
“你们什么都没有思考。你们什么都没有想。你们跟着思考。你们没有跟着思考。你们是无拘无束的。你们的思想是自由的。在我们说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悄悄控制了你们的思想。你们有着隐藏的想法。在我们说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悄悄地控制了你们隐藏的想法。你们跟着思考。你们倾听。你们随之领会。你们并没有随之领会。你们没有思考。”
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著 梁锡江 / 付天海 / 顾牧 译 《骂观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1月出版
《骂观众》为剧本集,由三部剧作组成,包括《自我控诉》《骂观众》和《卡斯帕》。《骂观众》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到尾演示着对传统戏剧的否定。读来令人如入刑室,如坐针毡,欲怒不生,欲走不能。
受到关注之后,他又写了《自我控诉》,只有两个自我控诉者,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角色 。两个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的人物从头到尾诉说着自己的冒犯行为,没有情景,没有对话,只有声音的交替变化。
美国诗人再获诺奖?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是:“她精准的诗意语言所营造的冷峻之美,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这是诺奖四年之后再次眷顾美国诗人。在露易丝·格丽克之前,美国摇滚音乐人、诗人鲍勃·迪伦在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她曾先后获得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桂冠诗人,被喻为“必读的诗人”。诺奖的这次颁发被部分媒体解读为是各方权衡后、安全、政治正确的决定,这是由于她的诗中回避族裔认同,保留一种趋向中立,关乎着人类和语言的世界。
[美] 露易丝·格丽克著 柳向阳/ 范静哗 译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5月出版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完整收录了格丽克的《阿弗尔诺》和《村居生活》两本诗集;此外特别收录格丽克部分早期诗作,可一窥作者诗风变化,涉及的诗集为《头生子》(获美国诗歌学会诗人奖)、《沼泽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胜利》(全国书评界奖)、《阿勒山》。
《纽约书评》作者说,“她的坚定性提醒我们,我们从生命的流动中也获得一种沉淀物,一种残余物——那是我们用心诵读的,永恒的,简朴的,有轮廓的,已知的。”
爆冷诺奖得主,如何书写非洲?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古尔纳是谁。当时国内只有一部数年前的非洲短篇小说选集中收入了两篇古尔纳的作品,前不久,古尔纳的作品集才首次在国内翻译出版。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岛,1968年以难民身份赴英留学,并在随后几年间开始用日记写下自己漂泊异乡的感受。他以英语书写非洲大陆的故事,探索移民身份的困境。诺奖的颁奖词是“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在古尔纳的笔下,非洲成为一种新的概念。
[英]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著 黄协安 译 《海边》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年9月出版
《海边》是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20世纪末从桑给巴尔来到英国寻求政治避难的中年人萨利赫·奥马尔的遭遇。抵达英国后,奥马尔被安排暂住在一个海边小镇,由于入境时使用了昔日家乡仇敌赖哲卜·舍尔邦的名字,其子拉蒂夫找上门来,由此引出了两家人的恩怨情仇。一同身处饱受敌视的异国他乡,奥马尔和拉蒂夫渐渐敞开心扉,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小说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交代了主人公奥马尔背井离乡的原因,由此引出种种记忆,小到家族恩怨,大到桑给巴尔的殖民独立史。叙述角度的不断变化,回忆与遗忘相互交叠,形成了古尔纳独特的叙事艺术。《海边》展现了古尔纳对难民处境的深切关注,尤其是对于身处不同文化夹缝中的难民。
文/刘奇奇 审/任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3位作家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竞猜赔率榜
宁远珠算协会举行2022年征文书画赛颁奖暨协会工作总结大会
金马杯·第四届河南省报告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济源举行
在文学中,看见“隐入尘烟”的他们 | 知书No.172
第七届红岩文学奖颁奖仪式举行,重庆90后作家获“新锐奖”
文学×医学,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知书No.169
每一位女性都是生活的幸存者 | 知书No.174
许知远 × 吴琦 × 罗丹妮:编无法归类的书,做无法归类的人
艾美奖上假装喝醉为非裔编剧颁奖引争议,美著名主持人吉米-坎摩尔道歉
既是灯塔,也是洞穴:书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什么? | 知书No.176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