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戏曲在唐诗中的渊源

原标题:元明清戏曲在唐诗中的渊源

唐穆宗长庆四年,元稹将白居易诗文编定为《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复编定《元氏长庆集》以相配俪,后世遂有“长庆体”之目。清代以后,则专指元、白那种借感慨人事之变迁,而寄托家国之兴亡、朝政之良窳的七言歌行。此类诗有“千字律诗”之目,音节谐婉,文辞绮丽。白氏之名作如《长恨歌》《琵琶行》,元氏之名作如《连昌宫词》,都是长庆体的典范之作。前进士陈鸿为《长恨歌》作传,备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之情事,且交代白居易作此诗的缘由,是一篇首尾俱足的传奇小说。小说中所记载的一切情节,在《长恨歌》中都有相对应的诗句,可见《长恨歌》实即一篇押韵的唐传奇。

陈鸿说《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而实偏于感兴,政治寄托反为所掩。《连昌宫词》借连昌宫边老翁之口,叙述从开元盛世到唐穆宗年间,中经祸乱,国力日渐衰微,宫殿颓圮无人护念,情节委婉动人。复借老翁之口,说出了五十年来国家饱经祸乱的根由,在于玄宗为政,不再倚仗贤士大夫,而偏宠杨妃,重用谄佞:“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虽其诗亦类传奇小说,其感慨实较《长恨歌》为深。

长庆体诗与一般的歌行之作不同,更通俗也更委曲尽情,故将长庆体诗整体视作“曲”,应无大谬。何以这类以叙事为主的诗能尽人情之委曲呢?原因在于,这类诗赖以存在的基础——故事,最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凡为大众所欣赏的中国式故事,必有“悲、欢、离、合”的心理结构,大众也主要是通过聆听、阅读故事而接受“忠、孝、节、义”的教化。故事对大众的影响力,远过于经、史、子、集。很明显,长庆体的诗歌与作为戏剧的“曲”,本质上都是通过故事来打动人心。无论是长庆体的诗歌、宋元南戏、金元杂剧还是明传奇,在根本蕲向上都不存在分歧,它们都是通过委曲尽情的故事来打动受众的。

明传奇明明是戏曲剧本,但它却沿用了作为小说的唐传奇的名称,就足以说明说故事才是戏曲的核心任务。但故事只是这类作品能通俗能流行的原因,并不是这类作品能成为文学的原因。文学与非文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文字上是否精粹典雅。作为戏剧的“曲”,比之长庆体的“歌曲”,由于多了角色扮演,更易让受众有代入之感,又加上长庆体仅能诵念吟哦,戏曲却可以歌唱,也就更能传之久远。故戏曲之曲,自精神言之,是指委曲尽情以叙事,自物质言之,则是指其为一依附于曲子的音乐文学。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大河逐梦,好戏连台,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来了!
江苏戏曲与交响乐的奇妙“混搭”
国博举办藏明清肖像画展 《康熙书房坐像》亮相
黄梅戏起源地安庆:400多年前黄梅调就被称为“田野美歌谣”
在鼻孔大租房里,以文漂泊为生的著名作家唐国明
唐国明在《零乡》中咋说: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就是世俗现状
张嘉元家境 张嘉元个人简介
谈古论今|此情可待成追忆
在鼻孔大租房写出诗意流长篇《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的唐国明,鹅毛诗10首
开创诗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国明自由古体诗16首

网址: 元明清戏曲在唐诗中的渊源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309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