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三记

原标题:读《庄子》三记

把孔雀的羽毛拔下来,绑在鸭子的屁股上,孔雀受疼,鸭子也并不领情,反觉累赘。有名的人任其享名,得意忘形,不要眼红而泼污其名。无名者因其无名而岁月静好,就不要赐以荣誉光环扰乱其心而出事故。

清晨第三遍读《齐物论》,联想,感记。

颜回听说卫国君主独断专行、百姓苦不堪言,要去拯救。孔子劝他去也白去,没效果不说,很可能反受其害,因为“入则鸣,不入则止”,意思是采纳你建议就说,不采纳就闭嘴的好。这需要识人,需要洞察力,更需要超强的预判力。

孔子又跟颜回说:“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大意是道德因为贪图名声而丧失了道德,心智是由于争斗而产生的,所以道德呀智慧呀都是凶器,不能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从语气推测,先生是在提醒弟子慎用道德智慧吧!

以上出自庄子《人间世》。孔子如此解读、定义德与智,实在惊人!细思极具穿透力。问题是孔子如上言语是出自《论语》,抑或其他典籍吗?我没遇见过,也懒得翻检查证。我倒相信这是庄子为表达自家思想,瞎编故事栽到孔子头上。后世苏轼的“高考作文”,大约受此启发,也杜撰个尧帝用刑宽仁的典故,竟蒙得主考官欧阳修感慨自己读书少。多年后问苏何书记载?轼笑答“想当然耳”。

庄子《天道》里谈书:“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是说语言的精髓在于奥义旨趣,而真正的奥义旨趣,纸上的语言(书)又无法传达,于是后世,便有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叹。为何?智者,即使在一般人讲话时的环境,其神态、其手势,甚至其饮茶的动作与声响,风掀动窗帘时其瞥过去的眼神的一刹那——综合营造出意蕴丰富的说话气场,而这个,语言实在没有办法记录下来,全凭你个人的心性去领悟。

一对恋人吵架,只因正赌气,于是话赶话,那话就说得越凶越狠越解馋。可是两人相爱啊,于是过两天就各自反省、重归于好了。假使二人将吵架时的凶言狠语写成书信寄对方——那就彻底完了!原因正在于脱离了特定语境氛围,压根无法再现起因与本意。

语言是文火熬了一夜的,配料恰到好处的骨头汤。书上的语言仅仅是捞了几根干骨头,也就敲破骨头吸点髓,究竟多大营养,鬼晓得。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读《庄子》三记
杭州肉包子“瘦身”成功:降价1/5,减重1/4,有《庄子》风采!
这两套文学名著,你一定要读
茶苦唯自知——读《苦茶——周作人回想录》
善读滕州|名家的秋日物语
【弘扬传统文化 讲中国好故事】第二十六期:庄子修身
少年宜读李白,中年宜读陶渊明,晚年宜读……
【美文悦读】木槿花开夏梦长
三尺讲台 一生耕耘——记我的语文老师
李默然表演艺术追求的“三化四品”

网址: 读《庄子》三记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3249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