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要认清的5个真相,让你把同事远远甩在身后
原标题:身在职场,要认清的5个真相,让你把同事远远甩在身后
《教父》经典语录:“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只有聪明人才能活到最后。这是个百年不变的定律。只要你够聪明,够果断,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总有人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以蒙蔽,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职场上从来不缺“好心人”,总是用所谓的经验来告诫别人,应该如何做事。
大家都在说的事情,就一定是对的?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活不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太多的真相,都是隐藏在表象之下,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如果你认清以下5个真相,会让你未来的路走得更顺畅。
“任人唯贤”就是一句话笑话
古今中外,没有哪个领导愿意承认自己“任人唯亲”,都在宣导要重用“贤能”之人。“德才兼备”是权力分配者重要考量标准。
可“贤能”是由谁判断?何为贤,何为不贤?不过是权力分配者的喜好而已。如果上层喜欢你的,你的仗义执言就是优点;如果不喜欢你,那就是口无遮拦,不分场合。
如果上层欣赏你,做事中犯错,那就是客观因素,或者是成功路上必须要经历的波折,还会说一句“错误早出现,比晚出现更珍贵,应该珍惜”;如果上层对你反感,你的错误就是“小事都做不好,大事我怎么敢交给你做?”
所谓的“贤能”不是由自己来判断,而是权力分配者喜好。哪有什么“任人唯贤”,不过“任人唯亲”披上了一层“任人唯贤”的外衣。
学生时代,分数是硬核指标,但职场上,能力也好,人品也罢,是否符合权力分配者的“胃口”,才是关键。
哪个领导愿意承认自己“任人唯亲”,可现实中,总能看到“酒囊饭袋”被重用,甚至被提拔。
要么你有钱,要么你有权
《沧浪之水》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是不会崇拜人的,人们崇拜的,要么是权,要么是钱。”无独有偶,在《欢乐颂3》中,余初晖也说:“这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再进一步就需要付出点什么作为交换。”
人与人之间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交换的核心是价值,交换的规则是等价,交换的纽带是感情。如果缺了核心,少了规则,哪怕感情到位,也仅限于感情。
人们希望得到重用,摈斥被利用。事实上,利用是因为自身有价值,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当别人在利用你的时候,你何尝不是在利用别人?
职场上,别人之所以愿意与你交往,你身上自然有他需要的东西,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地不生无用之草,天不生无用之人。”有总比没有强,被利用总比被无视好。
所以,要么你有未来可期的价值,要么你有现在有可交换的价值,否则就别责怪别人“势利眼”。
这就像人们愿意接触达官显贵,而不愿与乞丐交朋友一样。
所谓的人脉:不是多少人能帮助到你,而是你能帮助到多少人。这个过程就是价值输出的过程,也是获得别人崇拜的前提。
“竞争”与“博弈”都是常态
职场上,“竞争”是永恒的话题,“博弈”是不变的道理。
因为任何职场的资源都不可能是无限大,职位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人。利益你多了,别人就少了,职位你有了,别人就失去了,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竞争”必然存在。
“博弈”更是如此,无论是上下级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在不断地博弈,互相试探,找到最契合的点。有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当别人跟你说话时,不讲究方式方法的时候,别认为他是情商低,也不是耿直,而是他不在意你,在比他厉害的人面前,他不敢如此。”
“博弈”是为了“竞争”,而“竞争”的结果不一定是输赢,也可以是相互成就。就像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一样,存在竞争,也是在相互成就。
“博弈”产生合作,“竞争”促使进步。善于“博弈”的人,为“竞争”铺路,擅长“竞争”的人,懂得合作与相互成全。
遵守“规则”,才能打破“规则”
有句话说得好:“强者制定规则,弱者适应规则。”
也有人说:“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先要站稳,再去站高。先适应“规则”,利用“规则”让自己获利,才有可能积蓄力量,让自己改变“规则”。就像需要先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当有足够话语权、影响力的时候,“规则”才会因你而改变。
“职场规则”的本质是权力分配者维护自身利益所制定,而在权力与利益在不断地重新分配,规则也会相应的变化。
或许你看不惯所处的“职场生态”中,但却无力改变时,那就学会适应它,利用它,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规则”会因你而改变,“职场生态”维护你的利益。
所以说,遵守“规则”,是打破“规则”的最佳路径。
成就你的不是能力,而是习惯
许多职场总是认为成就自己的是能力,事实上,混迹职场能力不过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没有能力自己凭什么不被淘汰?当然家里有矿,有深厚的家世背景除外。
能力不过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已,习惯才是成就一个人的关键。所以有人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习惯是下意识的一种行为,就像你走路从来不会刻意考虑先迈左脚还是右脚,翻书时不会考虑是用哪个手指……所有的习惯形成了现在的你。
看那些职场大牛,解决问题时有条不紊,交流时总是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所有你看到的一切都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把理性、思维、知识融入到骨子里,成为自己的习惯。
所以说,习惯不需要保持,而是需要不断地提升,让理性成为习惯,让更高境界的思维方式形成习惯,让知识、技能成为像走路、翻书信手拈来的习惯。如果能做到这些,距离成功还会远吗?
写在最后
身在职场,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人们都知道的道理也不一定是“真理”,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更容易脱颖而出。平庸与卓越的差别,并非家世背景,而是看清事物的本质。虽说社会资源已基本分配完成,但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重新分配,有被淘汰的,自然也有被选中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身在职场,要认清的5个真相,让你把同事远远甩在身后
工作15年 经验:有哪些同事打死都不会告诉你的“说话套路”?
老祖宗的传统不能丢:《论语》中包含的职场智慧,让人获益匪浅
天气越来越热了,如何管理好你的暴脾气?5个小妙招让你清凉一夏
职场中最忌讳的行为是什么?
职场人际关系法则
职场压力过大50%以上人群不会自我调节,其实99%的烦恼是不存在的
人在职场|长时间与小做斗争是什么感觉?
送给初入职场的你最好的礼物,100道光芒就是职场的真实演绎!
职场中,做人可以老实,但是也要学聪明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