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中国的吟诵 世界的歌
原标题:马上评|中国的吟诵 世界的歌
这几天,上海有两台演出值得关注。
图说:两台演出的海报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作《山石》,被美国80后作曲家尼科洛·安森创作为一首艺术歌曲。今晚,以中国唐诗为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音乐会将上演。实际上,早在一百多年前,唐诗就已频繁出现在外国的艺术歌曲、管弦乐作品甚至轻歌剧中。
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有多大?最近还有一条新闻可以佐证。10月12日,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在国际空间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引用了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名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位意大利女宇航员的中文功底令人惊叹,同时也让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这一边,是唐诗以七种语言唱响,那一边,是外国名著被以最纯正的“上海声音”演绎。长宁沪剧团根据英国名著《简·爱》改编的沪剧《临湖明月》昨天首演,这台西装旗袍戏既有中国艺术意蕴,又不失西方艺术意味。
图说:沪剧《临湖明月》剧照 长宁沪剧团供图
“外国戏中国化”也并非新鲜事,根据美国同名电影改编的沪剧《魂断蓝桥》首演于1941年。其他舞台艺术的交流、交融也更为广泛、深厚。1988年,上海举办了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就有昆剧《血手印》(改编自《麦克白》)、越剧《第十二夜》等剧目上演,昆剧《血手印》还曾到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演出,大获成功。
今晚的这两台演出,是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推进文明互鉴的一个缩影,也是很好的范例。五千年没有断流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魂,是我们的文化自信自强的根基,唐诗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为新时代的传承、传播提供了不绝的源泉。期待更多艺术工作者投身其中,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也让文明交流互鉴结出新的硕果。(邵宁)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马上评|中国的吟诵 世界的歌
因船子和尚拨棹歌而相聚,沪郊朱泾举办古诗词吟诵沙龙活动
中国视协评李易峰事件:崇德尚艺是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七种语言演绎中国古诗词魅力无远弗届
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震撼首演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
于东坡吟诵中共品宋韵魅力,2022西溪艺术节正式启幕
《我们的歌》第四季官宣 用歌声讲述“光阴的故事”
用情感沟通世界,让世界情动中国
中国爱乐乐团新乐季力推中国作品与世界对话交流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