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以及楚剧等这些剧种的主调均来自青阳腔

原标题:黄梅戏以及楚剧等这些剧种的主调均来自青阳腔

(作者:项结权)

著名戏曲音乐家、剧作家、戏曲理论家王兆乾先生发表在1982年第2期《黄梅戏艺术》杂志的论文《浅谈青阳腔对黄梅戏及其亲缘剧种的影响》载:

黄梅戏正本戏的主调“平词”,又称“平板”,名称原由青阳腔而来。江西武宁采茶戏称“北腔”,湖北东路花鼓称“东腔平板”,黄梅采茶戏称“七板”,楚剧称“迓腔”,浙江睦剧称“湖广调”,湖南花鼓戏称“打锣腔”,流传甚广,过去的唱腔都要在起板句和落板句的后半句帮腔,起板句并要重复后面几个字,结束句的截板要转到散板上去,帮腔时,唱腔夹有“靠腔锣”,凡此种种都是青阳腔的特点。

从上述可以看出,黄梅戏正本戏的主调“平板”以及黄梅采茶戏的主调“七板”、湖北东路花鼓的“东腔平板”等均来源于青阳腔。由此也可以证实,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黄梅戏”根本不是来源于湖北黄梅,其主调音腔来源于青阳腔。

戏曲剧种的主要标志就是它的声腔曲调,声腔曲调在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区别不同剧种的主要标志,也是戏曲溯源的主要途径。从王兆乾先生文章可以看出,黄梅戏、黄梅采茶戏、湖北东路花鼓、楚剧等从音腔溯源,均来自安徽的青阳腔

青阳腔,是戏曲声腔,又称“池州腔”,因产生安徽池州青阳而得名。明代嘉靖年间,江西的弋阳腔流入皖南池州府的青阳县一带,与当地语言、民间戏曲(昆山腔、余姚腔等)、九华山佛俗说唱、大型宗教戏剧、"目连"还有民歌小调相结合而产生了青阳腔。青阳腔是弋阳腔“易腔”之后的一个重要腔种。明末清初盛行,与徽州腔一同被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全国主要声腔,清末衰落。明朝万历年间,青阳腔流入了一江之隔的安庆。明末居住在怀宁黄梅山的进士阮自华就有“闻道青阳回玉琯”、“青阳拟向旅人愁”等有关青阳腔的诗句。青阳腔在安庆衍生出“石牌高腔”(夫子戏)、“岳西高腔”(原名高腔,五十年代定名“岳西高腔”)、“太湖曲子戏”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黄梅戏以及楚剧等这些剧种的主调均来自青阳腔
黄梅戏起源地安庆,黄梅戏(怀腔)的嬗变
“玉茗花”又开 江西老剧种再添新活力
黄梅戏起源地安庆:400多年前黄梅调就被称为“田野美歌谣”
揭露黄梅戏艺术界风波
江西:走进老戏台 赏古老剧种“活化石”
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将于9月26日开幕
戚薇方回应卖假货争议:产品均来自正规合法渠道
抖音直播“百戏连台云演出”第一阶段落幕 超4222万人次观看
明星唱黄梅戏名场面,邓丽君徐小凤同台唱黄梅戏,让人无法自拔!

网址: 黄梅戏以及楚剧等这些剧种的主调均来自青阳腔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3351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