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夜来、转,唐诗中的这些口语,很多读者误解了含义
原标题:总是、夜来、转,唐诗中的这些口语,很多读者误解了含义
前言阅读欣赏唐诗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唐朝的口语。其中的一些词语今天我们已经不用了,例如:
锦衾重自煖,遮莫晓霜飞。 《少年行》盛唐 · 李白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夜坐》 唐末 · 韩偓遮莫,大意是:即使、假如、尽管、尽教、听凭等;格是,已是之意。这两个词今天我们已经不用了,既然不懂自然会查询,也不会误解。
但是有些词,今天我们还在用,只是意义与今天可能不同。这样的词我们自以为能看懂,恰恰就很容易误解。
一、总是,并非一直都是李白有《子夜吴歌》诗云: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大多是人读到总是二字,一般认为与今天的总是同义,即:一直是、老是之意。其实在唐朝的口语中,总是乃“全是”之意。
所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秋风吹不尽的捣衣声,声声全是牵系玉关亲人的相思之情。
全是,是范围、空间;一直都是,表示时间。
其他唐诗的例子,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其二 (725年)》: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总是关山旧别情,与总是玉关情中的总是一样,全都是的意思。
又如高适的《九曲词三首 其二 》: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相看总是太平人,看到的全是太平人。
二、夜来,不是夜晚来了唐诗中经常在时间名词后面,加一个“来”字,这种情况也有被误解的可能。
1、来,与时间词组成时间状语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夜来风雨声,这首诗我们很小就学习过,夜来,是指夜里、夜间、昨夜。不能理解为夜里来了风雨之声。
这个“来”是名词的词尾,表示某时,并不是动词的“来”。
又如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秋来处处割愁肠,秋时(或者秋天),(四处可见的、似剑铓的尖山)触动了我的愁绪。
如果理解为:秋天来的时候,夜晚到来的时候,是不是来就有了动词的含义了呢?我们再看一首唐诗,盛唐李颀的《杂曲歌辞 缓歌行》:
小来托身攀贵游,倾财破产无所忧。 暮拟经过石渠署,朝将出入铜龙楼。小来托身攀贵游,自然不能说年幼来临的时候,小来,就是小时候。
可以看出,秋来、夜来、小来、暮来、春来.....来在表示时间的名词后面,组合为时间状语的时候,都是作为词尾,表示某某时候,而不是动词。
这种用法,至今在很多地区的方言还在使用,例如老青岛人说话,还会这样问:夜来在哪吃的饭?
2、来,动词的用法
来,当然经常用作动词,例如初唐徐贤妃的《进太宗》中有两个来: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第一个是:朝来,表示早晨,时间状语;第二个:能来,表示动词。
前面是时间词,后面跟一个“来”字,未必都组合为时间状语,来也有可能是动词,例如贾岛《赠胡禅归》:
自是根机钝,非关夏腊深。 【秋来】江上寺,夜坐岭南心。 井凿山含月,风吹磬出林。 祖师携只履,去路杳难寻。秋来江上寺,夜坐岭南心。秋来,不是时间状语,只有“秋”一个字是时间状语,来,是谓语,主语被省略了。秋天,(你)来到了江上寺。
三、转,不作动词用转,常见的用法是动词。但是在很多唐诗中,如果解释为动词,似乎就不太通顺。例如虞世南的《怨歌行》:
紫殿秋风冷,雕甍落日沈。 裁纨悽断曲,织素别离心。 掖庭羞改画,长门不惜金。 宠移恩稍薄,情疏恨转深。 香销翠羽帐,弦断凤皇琴。 镜前红粉歇,阶上绿苔侵。 谁言掩歌扇,翻作白头吟。这是一首唐初期的五言排律,除了尾联外都对仗。不过初唐的律诗,常有齐梁体的特点,大多用律句,但是有失黏、平仄失对的现象。
宠移恩稍薄,情疏恨转深。则是标准的律句对联。稍,对仗:转,可见这里的转不是动词,而是作为副词修饰形容词深。那么这个转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再看王绩的另一首诗《山中采药》:
采药北岩阴,乘兴独幽寻。 涧尾泉恒细,山腰溪转深。 石横疑路断,云暗觉峰沉。 薄暮归来去,松丘横夜琴。涧尾泉恒细,山腰溪转深。恒,对仗转,和上一首诗的用法一样。细、深,两个形容词作谓语,修饰谓语的恒、转是副词。涧尾的泉流一直很细,山腰溪水更加深一些。
这两个转,作为副词,是更加的意思。
这种用法,在唐诗中很多,例如:
西北云逾滞,东南气转微。骆宾王《夕次旧吴》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卢照邻《早度分水岭》 泪尽恨转深,千里同此心。李白《寄远》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结束语现代人阅读唐诗,遇到的词语大概有三种现象:
第一种词语,和今天几乎一样的含义,这种诗一读就懂。
第二种词语,今天完全不用,甚至对于唐人来说,也是古语。例如很多诗经、楚辞中的词,其实在唐朝普通百姓也未必懂。
第三种词语,今天还在用,但是今天与古代的含义会有些区别。本文所说的就是这种词语。
您还了解哪些这类的词语吗?
@老街味道
何谓齐梁体?齐梁体从格律与风格内容上有这些特点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元明清戏曲在唐诗中的渊源
在鼻孔大租房里,以文漂泊为生的著名作家唐国明
35岁女子当丈母娘,被误认成新娘,网友:这岳母还能继续生二胎
唐国明在《零乡》中咋说: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就是世俗现状
唐嫣前邱泽分手原因 唐嫣前邱泽为什么分手
和中年女人相处,她允许你接触这些身体部位,多半是喜欢你
重庆作家创作长篇小说《降龙伏虎》 成功转换为“有声书”上线
曾3000万卖鹅毛诗,幻想获70万奖金的著名作家唐国明
开创诗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国明自由古体诗16首
复原再现出曹雪芹百回全本《红楼梦》原稿的著名作家唐国明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