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易生湿,重在祛湿邪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记者王美华)今年2月18日是雨水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中医专家提醒,此时阳气初升,湿气渐重,天气乍暖还寒,养生防病重在祛湿健脾、疏肝理气、防风御寒。
“中医认为‘为阴邪,易困脾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朱慧婷介绍,雨水时节,湿邪与风邪交织,易诱发湿疹、荨麻疹、痤疮等皮肤问题,需提前防范。日常起居上,人体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但不可过早减衣,尤其需要护住颈背、腰腹及下肢,防止寒湿侵表和内生湿气,同时室内保持通风,被褥勤晒,以祛湿防潮;饮食上,推荐茯苓山药粥、玫瑰理气茶等,可健脾化湿、疏肝理气,要特别注意少吃甜食、油腻、生冷(如冰淇淋、生鱼片、凉拌菜等)食物,以免助湿生痰,加重皮肤问题。
航空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吴昕妍提醒,雨水时节,空气湿度增加,湿邪具有黏滞、重浊的特性,容易困阻脾胃,抑制其正常的运化功能,导致慢性胃炎患者病情反复或加重。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气血生成和营养输送。因此,调养好脾胃,不仅能有效减轻慢性胃炎的不适症状,为整个春季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说,可适当食用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等。此外,可多吃新鲜的蔬菜,如春笋、菠菜、韭菜等,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但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做法,如清炒、煮汤等,避免油炸、油煎,减少胃肠负担。
(责编:李慧博、孙娜)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相关知识
雨水多湿气重 如何预防外湿侵袭?
芒种:麦黄梅熟 祛湿防暑
祛湿,从日常生活做起
乍暖还寒“雨水”来 调脾疏肝御寒湿
雨水时节话健康:专家解读春季养生与疾病预防
大暑:热蒸雨煮,祛湿防暑
大暑正伏天,养生重在防暑养心健脾
陈昊宇今天红毯生频,湿发背头气场全开!女王
出水芙蓉湿身诱惑
雨水·沾衣欲湿杏花雨 博物馆中寻春色丨岁时物语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61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314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694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9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0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5480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75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335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99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