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生作诗一首,最后一句家喻户晓,如今咱们父母都会常挂嘴边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清.慈禧《祝父母诗》

慈禧虽然说是一国之太后,而且广受世人的诟病,但是对于她的父母而言,她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儿。

她出生于1835年11月29日,是叶赫那拉氏家的女儿,进攻那一年,她不过才17岁。将自己的女儿送进皇宫,那是叶赫那拉氏家族的荣耀,可是对于慈禧的父母而言,更多的却是不舍。

在历史上,人们对于慈禧个人进宫之前的生活很少谈及,是人所了解到的,也不过是她在宫中步步高升,最后变为大清太后的事迹罢了,在入宫之前,或许,她也曾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儿,也是父母眼前撒娇的小女儿,只是,她最后终究是成为了大清的皇后,太后,成为了世人眼中奢靡无度的太后。

1854年,19岁的慈禧由原本的“兰贵人”晋升为了懿嫔,在这之后不过两年,她便为当时的咸丰帝生下了唯一的儿子——载淳。在后宫嫔妃当中,像她这样可以步步高升,并且还有了子嗣之人,可谓是人人都羡慕的对象。

公元1857年,22岁的叶赫那拉氏被封为了懿贵妃,而此时的咸丰帝因为自身身体的原因,一直卧病在床。作为咸丰帝身边最受宠爱的妃子,叶赫那拉氏便由此成为了咸丰帝的得力助手,有时候甚至还会帮着咸丰帝代批奏章,而咸丰帝对她也特别信赖,即便是在国家政事上,也依旧是放手让叶赫那拉氏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朝堂大臣的眼中,叶赫那拉氏只是一介女流,都说这后宫女子不可干政,这又是成何体统了,怕是要成为第二个武氏?

一时之间,流言四起。

虽说不满之声四处叠起,倒也没有影响到叶赫那拉氏。

公元1861年8月22日,30岁的咸丰皇帝离世,随后,叶赫那拉氏成为太后,她与咸丰皇帝的儿子载淳继承了皇位,由于年龄尚小,叶赫那拉氏便成为了垂帘听政者。从那之后,整个朝堂的政权基本上都是在慈禧太后的手上攥着。

这样的日子过去了十多年,公元1875年1月份,同治皇帝载淳因病离世,所以说在这之后光绪帝继位。但是,慈禧太后对这个侄子并不算上心,甚至因为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处处同这个“儿子”作对,也就是因为她在很多事情上的“固执己见”,导致了她在整个的宫廷斗争当中不择手段。

虽说她一生当中确实为大清王朝做了些事情,但是,终究是负面的评价更多。

如果不做妃子,不做太后,那么她便只是父母身边娇滴滴的小女儿,只是,命运如此,亲情只是某个阶段的温馨罢了,终究是无法一直守在父母身边。

慈禧一生就写过一首诗歌,那便是这首《祝父母诗》。

从这首诗歌当中我们不难看到,慈禧对于自己父母的感情是相当深厚的。在她心里,父母和自己之间的亲情,是这世界上最为真挚的感情,而作为子女的我们,身上要流淌着父母的血液;父母亲一生劳碌辛苦,殚精竭虑,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所以,这是人最该珍惜的,便是父母亲的爱子之心。

现如今,父母一辈总是会时不时的念叨起这一句诗歌——“可怜天下父母心。”

对于大部分的父母而言,他们并不需要自己的子女有一个多么璀璨的未来,只要有一个简简单单,平平静静的生活,可以幸福安康的度过此生,便已足以。为人子女的我们,你是要好好铭记着父母那血浓于血的亲情,在有生之年,好好回报,好好感恩。

相关知识

慈禧写的一首诗,最后一句广为流传,父母常挂在嘴边
慈禧写了1首诗,最后1句家喻户晓,现在很多父母都会挂在嘴边
慈禧一生写了一首诗,被编入教材,如今成网红名句你或许也会背?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了教材,人人耳熟能详!
慈禧一生就写一首诗,如今被编入小学教材,我们父辈一代耳熟能详
人品差的女人,常把“三句话”挂嘴边,最好保持距离
层次低的中年女人,常把这三种话挂嘴边,拦都拦不住,真的很愚蠢
「那一年」,最常挂嘴边的就是「前进吧」
原创李白满怀自信地作诗一首,谁想妻子听后只一句,让李白哑然!
慈禧只写过一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大家耳熟能详

网址: 慈禧一生作诗一首,最后一句家喻户晓,如今咱们父母都会常挂嘴边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4133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