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文风大家谈】远离“公式主义”

当年鲁迅苦苦翻译外国作品,就是希望文章远离旧习,输入新鲜血液。他的文章之所以一直好,与吸收中外文学经验有关,六朝之文与尼采之思悉在,灿灿然洗亮文心。先生觉得,当时一些青年用生涩的概念演绎文章,是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好文章并非板着面孔,而是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和精神的温度。他的看法,后来渐渐被青年人所接受,冯雪峰、萧红、聂绀弩等人的写作,就在智性与诗意方面颇多创意。抗战爆发后,茅盾主张应像鲁迅那样,保持创新性,而不是沉迷于旧习。茅盾评论鲁迅、曹禺、赵树理的文章,都看重作品中灵动、鲜活的部分。

到了20世纪40年代,涌现了很多坚持鲁迅传统的作家,突出的代表就有孙犁。孙犁向来看重文章风骨,他在延安鲁艺授课,就留意思想之真与辞章之美,对于审美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在生活里觅道,于古书中寻珍,在他看来,人间万物可师法者多多。抗战后期,他的写作日趋成熟,常常避开流行的语境,于平凡琐事之中见出广远之思。《荷花淀》等作品朴素而灵动,风格为前人所无,语言也通透明快。他在战时习惯于野味读书,山林间悟出辞章妙意,柳宗元、苏轼式的体悟偶也有过。他晚年一直警惕文章的自闭性,在《文虑》一文中,就对当时流行的文风提出批评。而在《谈简要》一文中则说,文章要简朴才好,“文字的简练朴实,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美的素质,不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他认为鲁迅的文章,就简单明了,字里行间却含精神的伟力。所以,多年间对于夸张的笔法,空幻的走笔,不接地气的抒情,都不以为然。

我们现在谈文风问题,应当好好总结从鲁迅到孙犁以来的传统,今天重读这些前辈的文字,对于纠正文章之弊,不妨说仍是一剂良药。

作者:孙郁,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编辑:徐梦

相关知识

【改进文风大家谈】文章贵在“自然天成”“气韵生动”
文学人应该补上文风课
丁禹兮每一部戏都会积累一些经验,演技再好一点,听到大家的经验再改进一点
关于张九龄的诗风文风探讨以及对当今文风启示
范丞丞希望粉丝对工作室嘴下留情:给大家一点改进的空间
《度华年》赵今麦因为吻戏会不自觉的远离,网友劝着让妹妹没事先去谈个恋爱的
胡歌这是要进组工作了吗,大家远离艺人私生活……
范丞丞将复盘小巷人家演技:力求改进
“盛夏”(195) | 上游主题摄影征稿作品展——李文风作品
“春影”(315) | 上游主题摄影征稿作品展——李文风作品

网址: 【改进文风大家谈】远离“公式主义”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4691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