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泊接受招安真是《水浒》最大败笔吗?年过40后很难继续这么想

明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一书的时候,极其心痛地表示,梁山泊接受招安是《水浒》最大的败笔,如果在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那里结束的话,那么《水浒》一书就是有着完美结局的神作,然而后来那个接受招安的结局,让它变得稍微有些逊色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年少时候很喜欢读各种文言小说,家中长辈也没有听过“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之类的话,任由我将《水浒传》一遍又一遍地翻来覆去,在那个时候,年少的我是非常认可金圣叹“不受招安”言论的。

一 啸聚梁山泊,凛然天地威

年少时候,我们所向往的都是毫无拘束的快意,啸聚山林的豪气,纵横天下的自由,无人敢惹的威风。

梁山泊上108将聚义,也不需要自己每天辛苦地去劳动干活,让自己惹上一身灰头土脸的狼狈,只需要每天打熬筋骨,隔一段时间就出去“劫富济贫”一次,便能够每天过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岂不快哉!

若是有人招惹,在行动以及言语上引得自己不快,那么便可以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不满表示出来。

李逵到外面去吃饭,吃了霸王餐不给钱,被酒店小二拉着必须结账,他表示:“下回给”便直接起身走人,走出门的时候被韩伯龙拦住。两人话不投机,若是普通人的话那钱也是必须给了,不然就得留在那刷碗,然而李逵抽出了板斧,二话不说直接砍翻了韩伯龙,随后又将那个饭店都给烧了。

好像世俗的一切规则,在梁山好汉身上都失去了作用,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约束他们,他们所需要遵从的只有两条,一条是“兄弟义气为先”,一条是“不得乱伤人命”,而这也就使得他们在最让人所向往的自由之外,也多了让少年们极其钦羡的兄弟情深。

招安前的梁山,在我以及无数像我那样的少年心中,一度是自由、快意、义气的代名词,就像是天地间的风,可以自在的遨游纵横。

二 全体受招安,慷慨变窝囊

在接受招安以后,梁山泊自由快意的那种慷慨豪迈之气,慢慢就发生了变化,他们本来聚集在一起是为了对抗朝廷,包括林冲等多人在内的梁山泊头领,都与朝廷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然而在接受招安以后,他们一个个的对于报仇绝口不提,反而心甘情愿地充当了朝廷的刀,为朝廷去南征北战。

在这个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他们还要受到朝廷多方面的算计与欺压。要知道在战场上受伤时很常见的,而受伤以后若是有好的医生及时诊治,那么治愈的希望就非常大,然而若是没有及时得到治疗,那么哪怕是轻微伤,也很可能夺走人命。朝廷就是在梁山出征方腊前,调走了神医安道全,最终梁山成功征服方腊,但自己也因此损失惨重,大部分将领都要么战死,要么病逝,还能够活着回京的人不过27人。

哪怕是这27个人,后来的结局也大都不怎么美妙,卢俊义与宋江都是喝了朝廷赐下的酒食后中毒,卢俊义因此精神恍惚失足溺亡,宋江直接被毒死,而李逵则被宋江毒死,吴用、花荣自缢身亡,整个梁山泊得好下场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

而梁山泊的这个结局,看上去显然与宋江的接受招安密不可分,原本大家在梁山泊上逍遥快活,但是在接受招安以后,就不得不为朝廷去南征北战,且处处受人掣肘,为此损伤了众多的兄弟,后来更是被朝廷直接设计毒害,可谓是受尽了窝囊气,生活状态与当年在梁山上的快意肯定时无法相提并论的。

三 招安前后差距如此明显,为何宋江执意接受招安?

招安前后的差距对比显然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这其实也是很容易就被看出来的事情,当年武松、鲁智深、李俊等人都已经看了出来,坚决地反对招安,甚至鲁智深还说出了“招安不如散伙”的话,但宋江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权威,强行带着梁山泊全体人接受了招安。

在很多年里,我都以为那是宋江“官迷心窍”的缘故,由于他自己想要做官,所以就不惜押上所有兄弟的性命,放弃梁山泊上那自由快意的生活,以此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然而在我走出学校,离开了父母师长的庇护,开始自己到社会上讨生活以后,很是遭遇了一些艰难困苦,真正深刻地理解了年少时候所向往的那种“自由快意”,究竟有多么难得,再去读《水浒传》时,便又有了很多不同的感触。

梁山泊上的那些人,尽管号称是江湖好汉,整天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去推敲他们的身世,就能够发现,在世俗的定义上,他们几乎全都是一群可怜的失败者,而且是那种

不再年轻的失败者。

以宋江与鲁智深为例,宋江“自幼曾攻经史”,那年代苦读经史为的就是考科举当官,通常只有在经过多次失败,完全确定了自己考不上以后,才会放弃科举之路,转而去当不是官的吏,也就是说宋江成为郓城县押司官的时候,就已经考了好多次科举(且失败),至少已是将近三十岁。

在初次出场的时候,书中明确提到宋江“年及三旬”,并且说他在押司这个职位上颇有声望,很得江湖兄弟的赞叹,那也就意味着宋江干押司也干了好几年,那么宋江的年纪基本上就是30到40岁之间,35岁左右的样子。

鲁智深本来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种谔麾下工作,从一个普通小兵积累功勋升职成为关西五路廉访使,也就是成为了种谔的心腹军官,帮助种谔去地方上监察纪律,算得上是种谔的“钦察大臣”,一个普通小兵能够积累军功升级成最高长官的心腹,这不仅意味着他运气好、本事大,同时也意味着他服役时间不会短,这个时候的鲁智深大概也是35岁左右的样子。

另外,宋江在江州吃鱼结识了戴宗、李逵、张顺等人的时候,张顺与李逵曾经互报年龄,33岁的张顺比李逵要大上一些,而张顺本人则还有一个更大一些的哥哥张横,而梁山泊上的好汉基本上都与张顺张横的年纪相差不多,如果差得太多的话,那也就很难聚在一起了,可见梁山好汉的年纪基本就是在35岁左右。

35岁可以说是正当盛年,但对宋江、鲁智深他们来说,他们已经是别的地方都容不下的通缉犯,宋江科举失败、做吏失败,鲁智深当兵失败,林冲更惨,他好好地想要过普通人的日子都失败了,有更强大的力量让他们不断走向失败。

尽管宋江自负有权谋,林冲、鲁智深等人都有着超强的武功,但是在那种力量面前,他们依然无能为力,只能亡命江湖,最后聚到了梁山。

那么在聚到了梁山以后,他们就能够自由了吗?李逵也许会这么认为,但是宋江、吴用等人显然不会如此认为,现在梁山上的人马还正在壮年,但十年后就开始衰弱,那个时候绝对无法抵挡官军的进攻,现在还能够抗衡官府的时候不接受招安,那么等到无法抗衡官府的时候,结局只会更加惨烈。

鲁智深、武松等人其实也知道这样的梁山快意无法永远支撑下去,但是在他们看来,短暂的快意比永远的窝囊更重要,所以他们会反对招安。

四 年过40后,很难继续认为接受招安是水浒的败笔

在某种意义上,《水浒传》的前七十回,也就是梁山泊好汉啸聚山林没有接受招安的那段故事,有点像《西游记》的前五回,美猴王学成长生本事,与六位结义兄弟一起号称“妖族七大圣”,扯起旗号各自逍遥快活,不顾天庭与地府的管制。然而后来妖族七大圣被打散,齐天大圣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戴上了紧箍护送着一个和尚去取经。

梁山泊好汉本来也是扯起旗号逍遥快活,将朝廷号令视为无物,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招安,彼此走向各自注定悲凉的结局。

孙悟空的戴上禁锢,以及梁山泊的接受招安,会让年少的我们为之困惑甚至愤怒,认为世界不应该是那个样子的。年少时候的我们,随便抄起一个竹竿就以为自己握住了如意金箍棒,能够战天斗地,让那天再遮不住眼,让那地再埋不住心,让那漫天神佛斗烟消云散,年少时候我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豪迈。

可是真正等到自己需要为每天的衣食发愁时,才发现事难做钱难赚脸难看,真实的世界远不是抄起一根木棍便能够战胜的,制约你的因素太多了,想要获得自由快意又那里有那么简单呢?我们喜欢读《水浒传》的前七十回,不愿意梁山泊接受招安,因为那是我们所向往的自由世界。

可是梁山泊接受了招安,却反而让《水浒传》成为了真正的经典,将美好的自由世界撕开,将真实的世界呈现在你我眼前。

参考资料:《水浒传》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知识

梁山泊接受招安真是《水浒》最大败笔吗?年过40后很难继续这么想
水浒好汉个个骁勇善战,为何梁山泊起义却失败了,是因为宋江吗?
《水浒传》:宋江为什么非要招安,如果不招安,梁山的结局将如何
水浒传中,宋江总想招安,为什么方腊却死活不想招安
水浒传中,为什么说宋江招安是死,不招安也是死?原因很简单
武松反对招安,宋江说了八个字,武松哑口无言,兄弟情就此破灭
水浒痴情小人物为妻终不娶,比林冲有血性,招安扮匪杀仇人全家
晁盖临终前想让此人接班,特意给宋江挖坑,确保众人不被招安
宋江策划被招安事宜,遭到的最大阻力不是李逵,而是这两个出家人
宋江为何非得接受招安?其实这也是他的大智慧所在!

网址: 梁山泊接受招安真是《水浒》最大败笔吗?年过40后很难继续这么想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4915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